事业单位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区别,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看似万能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19 13:12:58

导读:事业单位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区别,似乎无所不能。很多财务人员都有这样的习惯。一旦遇到不明不白的业务,他们都会占“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

事业单位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区别,似乎无所不能。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这样的习惯。一旦遇到不明不白的业务,他们都会占“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

这真的可能吗?“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是万能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科目隐藏的税务风险。

一.定义

1 、其他应收款

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各种应收款项和暂付款项,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目。

2.其他应付款

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以外,应付或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第二,隐藏的风险

【案例】ABC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其股东老王向该公司借款100万元,但未签订借款协议及约定利息。财务人员损失“其他应收款-老王”100万元,概括为“无息借款”。

年底这个其他应收款余额的风险有多大?

上述案例属于公司向自然人股东无偿借款,主要风险有三点:

1.自然人股东缴纳20%税收风险。

税法规定,个人投资者在纳税年度内向被投资企业借款,纳税年度结束后既不归还也不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股息分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这100万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纳税20万。

有什么补救措施?

定期清理股东借款,年底前归还。第二年年初,又转借给股东。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2.企业支付6%的增值税风险。

根据财税[2016]36号文件,企业向个人无偿提供贷款,视同销售服务,需要缴纳增值税(用于公益事业或面向社会公众的除外)。

即公司向个人提供贷款服务,按照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确认利息收入,并对这部分利息收入缴纳6%的增值税。

3.股东抽逃出资的风险

如果公司股东可以随意抽走公司资金,容易导致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的混乱,还会导致股东携款潜逃,公司营运资金链断裂的后果。

后期如果公司有新的股东,股权变动等。,其他股东很可能会要求原来借钱不还的股东来偿还公司的借款。现实中也有很多因为借款纠纷打官司的案例。

4.税前扣除资产损失风险。

其他应收款确认收不回来时,首先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其次要注意正确的税务处理。

比如其他应收款的坏账损失要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就要准备好损失的资料,以便税务检查。税务信息比会计信息更严格。

准备材料详见《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确认坏账的例子:

1.有关事项的合同、协议或说明;

2.属于债务人破产清算的,提供人民法院破产清算公告;

3.如果是诉讼案件,出具法院的判决书、裁决书或法院最终(在)执行的法律文书;

4.债务人停业的,应提供工商部门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的证明;

5.债务人死亡或者失踪的,应当经公安机关证明;

6.属于债务重组的,应当有债务重组协议;

7.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无法恢复的,提供灾情说明等。

刚才说了其他应收款,接下来说其他应付款风险。

【案例】ABC公司经税务机关告知,公司账户中有多笔其他应付款超过5年,税务机关认为应视为未缴金额,应确认收入并补缴企业所得税。

ABC公司紧急联系对方单位,提供补充资料,并向税务机关证明将在今年内进行支付。

比如提供了X公司书面要求还款120万元的记录;经与Y公司对账,发现135万元预付款需要归还...

最后通过这些数据证明,有500万的不可偿还资金,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还剩下两个应付款:一个101万,确认联系不上对方公司,一个107万,发现对方公司注销。

另外这两个应付款项是不需要缴纳的,在会计税法上应该作为收入处理,补缴52万(208*25%)企业所得税。

总结:以上内容是看似万能的详细介绍事业单位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与其他应付款的区别。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了解其他应收款等/[/]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