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性是什么意思,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2-01 21:36:33

导读:小时候自主性是什么意思,怎么学培养孩子 自觉性我们常说的孩子是“有意识的”,是指不用父母或老师提醒,他/她就能自动执行自己的意志。在这种解读下,我们往往把“自我意识”等同

小时候自主性是什么意思,怎么学培养孩子 自觉性

我们常说的孩子是“有意识的”,是指不用父母或老师提醒,他/她就能自动执行自己的意志。在这种解读下,我们往往把“自我意识”等同于孩子的自主性,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自我意识和自主性

不自觉自主性。自觉的动机来自于外界——外界权威的意志,而自主性恰恰相反,其动机来自于内部——当事人的自我意志。

就像我哥哥一样,他喜欢钓鱼。炎炎夏日,温度高达38、39度,也从未耽误过他的爱好。冬天,室外温度降到0度,他也会戴着皮帽、皮手套、口罩,跑到河边去钓鱼。在我们这些对钓鱼毫无兴趣的人看来,会觉得这简直是自找罪受,而我哥却乐此不疲。

自主性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它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促进个人成长的最原始的力量,是他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的本能需要。

“意识”的四个阶段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社会化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独立意识成长,他有时需要受到来自外界的“他者控制行为”的引导。如果对这种“他律”的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孩子会逐渐把这种来自外界的他律内化,变成自己意志的一部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指出,这种内化过程大致有四个“步骤”。

1 =简单粗暴的“奖励”和“惩罚”

最初的、表面的动机是纯粹的“他律”。

比如有的大人会这样奖励孩子:“你好好学习,今天多做一套卷子,妈妈奖励你50元。”孩子做到了。同样,孩子有一天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爸爸非常生气,打了孩子一顿,然后说:“记住,如果你下次不做作业,我就用棍子打死你!”。还有和孩子约定“你犯几个错我就打你几下”。所有这些自我感知的规训行为都被称为“他者控制行为”,即完全受外部“他者”支配、与儿童内心世界无关的控制行为。

这样的“他控”行为可能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有效的原因是孩子无法抵抗奖励带来的诱惑或者惩罚带来的痛苦,父母让他做的作业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久而久之,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外界的顺从性降低,父母的这种“他控”行为就会失效。这也是很多家长抱怨孩子长大后管理不善的根本原因。

记得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土豪的父亲想培养女儿的自救能力,但是女儿从小被惯坏了,平时不爱做家务。然后土豪爸爸和女儿立了个规矩,扫地完给她100块钱,洗碗完给她200块钱。一开始孩子觉得挺划算的,很开心。有段时间,他天天洗碗,土豪爸爸也很开心。他认为这个方法有效。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开始担心了,因为这个方法不管用,女儿又不洗碗了。他对女儿说:“你为什么不洗碗?钱太少?那我给你加价,洗一次碗500。”结果女儿淡定的说:“不用了,我现在钱够了”。

你看,这个孩子的洗碗行为是典型的“他者控制行为”,所以一旦孩子有了抵抗外力诱惑的能力,父亲的奖励就没有意义了。

当然,奖励是有效手段,但也是有技巧的。在我看来,如何将这种奖励内化为孩子的动力才是最关键的。它的核心是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核心需求。

孩子上学后,我想鼓励他认识新单词,早起。我怎样才能让他合作?

和他商量后,我定了一些规矩:

1.用笔记本贴上他每天的奖励清单。比如他认了十个新单词,或者早上起床,穿好衣服,准时出门,他的笔记本里就能得到一张笑脸。

2.集齐十张笑脸可以换取半小时的独立周末时间。也就是说,30分钟你想干嘛就干嘛。爸爸妈妈不仅无权干涉你,还得积极配合孩子的要求。

这会给他自主性作为奖品的好东西。

自控=浅层内化

第二个阶段叫自控,其实是浅层内化。比如我们在家里夸小哥哥,说“这个哥哥真是个好哥哥,把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好!”果然他真的很照顾弟弟妹妹,就是通过表扬让他产生价值感,然后达到积极的内化。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责备让孩子产生负罪感,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比如很多妈妈喜欢说:“我养你不容易。我生了你两天三夜。”很多爸爸也喜欢说:“爸爸为了你拼命出去赚钱。你是被爸爸妈妈用钱堆出来的。看,为了你,我们……”。这种说辞的本质是试图通过制造罪恶感来控制他人的言行。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制造罪恶感来控制会带来很多后遗症。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陷入强烈的焦虑感,一旦行为不当就会被自我罪恶感淹没。

我们说自我控制的第二阶段是一个浅层的内化过程,那么什么是内化呢?简单来说,内化的价值观。爸爸妈妈觉得是对的,孩子也是。例如,父母认为孩子应该上学。你帮助孩子形成这种认知后,他会自动去上学,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他认为小学生的天职是上学。这是对价值观的认同,也是价值观内化的过程。

3同化=价值认同

第三阶段是同化,这是更深层的价值认同。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高三之前我是个学生渣。直到高中最后一年,我的学习成绩才直线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路。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不上大学,凭我的能力是什么也做不了的。我挑不了肩,抬不了手,那我不上大学怎么办?当时我就有一种危机感,意识到不上大学可能会很难过。只有上了大学,我才有出路。在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积极地学习。但这种价值感从何而来?其实是我早期父母给我的,只是我之前没有完全内化。直到我到了这个阶段,不得不思考未来的时候,我才开始内化父母的观念。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到了高中就会所谓开悟。说白了,他们已经完成了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内化。

4 =完全内部化

第四个阶段是整合阶段,完全内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完全执行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他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他深深认同这个价值体系。

例如,他认为在名牌大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通宵熬夜努力学习。面对困难的学习任务,有些孩子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不一定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喜欢物理和化学,而是他有这种责任感。他认为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是他已经完全内化了外界的价值观的体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意识”。

这就是促进个体行为发展的外部动机的四个阶段。

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王道。

最后,这四个阶段如何引导家长,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显然,在第一阶段,单纯依靠简单粗暴的奖惩是不可取的。有效的他律来自于内化的过程,即形成价值认同的过程。那么,如何形成价值认同呢?从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如果你和孩子关系不好,你再讲道理孩子也会烦你。但是如果你和孩子关系很好,他能感受到你的爱,那么你说的任何话孩子都会听。同时,你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孩子也会是合理的。

所以,当你质疑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调皮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先拿孩子做比较,而是要思考你和其他孩子家长的差异,看看有没有值得其他孩子家长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样才能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形成合理的预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自主性是什么意思以及幼儿如何学习培养孩子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自主性是什么意思有帮助有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