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小周公司值得去知乎吗?去大厂做码农需要谨慎选择。近年来,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变化,专业不一定是自己的情况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元化。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现自己更适
大小周公司值得去知乎吗?去大厂做码农需要谨慎选择。
近年来,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变化,专业不一定是自己的情况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元化。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现自己更适合自己,更符合时代发展方向。毕业后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甚至相去甚远的工作。
因为传统专业需要很长的积累才能达到理想的薪资,所以很多行业都从昨天的朝阳变成了今天的夕阳。近年来,
就业市场有两个明显的热点:“互联网大厂热”和“码农热”。
前者是行业热,后者是职业热。这两种热度几乎成了互联网时代的背景。
文科生滚向程序员轨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工厂成为年轻人工作的首选。提到大厂,大多数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都是“高薪”这个词。
据相关报道,技术线大部分大厂的起薪都超过30万,甚至大厂可以实现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年薪50万的梦想。大厂最低工资也超过了很多其他行业三五年能达到的最高价格。这些都让很多同学,还有很多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涌向一线厂商,互联网厂商的“码农”一度成为最理想的职业。
“码农”大多是理工科的毕业生。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外,计算机的很多相关专业,如自动化、地理信息技术等,在自己的教学范围内也有编程内容。在实际招聘“码农”时,优先选择自动化、数学、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其他“天坑专业”的同学也加入了这个行业,和生化、环境材料专业差不多的毕业生都转行做了“码农”。
整体来说,即使是物理、化学等专业,在本科阶段也只是基础类别,一般需要研究生学习来细化所学类别的专业。往往是本科毕业,找工作不满意,就成了“码农”,也属于理工科的大类。
由于人文社科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的内容差异较大,文科生转行“码农”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人文相关专业的就业中,学历一般比学历和技能更重要。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需要多年的工作经验,具体的技能需要在工作行业中逐步培养,所以
文科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远大于理科。
恰恰相反。
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的失业率较低,
就业率、月收入、就业满意度都比较高,连年成为“绿色品牌专业”。
“高危”专业多为文科。甚至因为理工科的就业远优于文科,所以未来控制和扩大文科的招生规模是大势所趋。
薪酬方面,人文社科相关行业也不理想。在18个行业类别的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排名中,属于理工科的行业平均工资比文科好很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然排在第一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互联网行业和IT行业。
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文科生为了高薪和尊严而滚向程序员的轨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就业导向,薪资待遇等。逼得文科生倒戈加入“码农”行列,
对于他们来说,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一份稳定的工作尤为重要。
裁员潮与“35+危机”
然而,大型互联网公司并不像它们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长期以来,“大厂农民工”、“996”、“大小周”等被广泛诟病,无不透露着互联网工作者的辛酸与无奈。
去年,四个大学生联合制作的互联网企业计划表在网上广为流传,总结了互联网行业1300多份公司、3000多份“员工计划表”,不仅基本涵盖了所有互联网“大厂”,还涵盖了金融、国企、地产等行业。表格显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下班时间都在晚上9点以后,有的甚至到了10点或11点。虽然数据不能绝对准确,但基本可以反映大部分互联网工作者的生活状态。这两年,随着“反内卷化”和996、Big 小周的封杀,互联网大公司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但也一波接一波的大公司裁员潮。根据中央网信办官方微信官方账号公布的数据,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阿auto快消、百度、JD.COM、网易、微博、丽丽等12家公司共成交21.68万人。“35岁了,还没升到管理层,恐怕下一个被裁的对象就是自己”。在大厂裁员风暴中,非35+人群受到的影响最大。在猎聘发布的《当代职场人35+危机现象洞察报告》中,通过大数据和问卷调查,呈现了35+危机现象背后的真相:当被问及35+危机主要存在于哪个行业时,互联网行业以67.45%的得票率一骑绝尘,成为35+危机现象的重灾区。
这种现象在大的互联网公司更为突出,尤其是在程序员队伍中。35岁似乎是“码农”职业发展的一道坎。
因为工作本身的高强度,团队换血的速度远超其他行业。35岁以后,已经过了可以经常加班的年龄。如果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会很难适应一个程序员的工作。即使能调到加班要求相对较少的岗位,也是极少数。大部分码农35+后需要面临转行。
《2021年中国程序员薪酬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25-29岁程序员占42.5%,是最大的群体;
其次是30-34岁的程序员,占比31.8%;24岁程序员占比11.2%,这三个年龄段已经成为程序员的中坚力量。
22-24岁的程序员只占5.2%,大部分应该是刚本科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
35岁及以上程序员占9.4%,不到十分之一。
数据还显示,程序员以35岁以下为主,“程序员35+危机”确实存在。
你愿意去大的互联网公司吗?
网络上的大公司裁员风暴,让人在就业的冬天里感到更加凉爽。
外面的人在犹豫要不要进入互联网行业,里面的人在考虑要不要出去转行。
悲观主义者认为这个行业正在走下坡路,“码农”这个职业的受欢迎程度也是如此。工作岗位竞争少,即使进入行业后,发展周期也相对较短,“35岁危机”依然存在。想进大互联网公司的同学,尤其是从文科“转码”过来的,还是需要谨慎。即使很多大厂已经禁止了“996”、“大小周”等加班制度,但他们的工作强度依然不低。即使一周有五天,995依然是正常现象。
另外,互联网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也有它的周期理论。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持续发展,总会遇到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目前,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和在线时间已经达到了顶峰,不可能再有大的增长。由于互联网行业前期扩张过快,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互联网行业不规范行为的监管,从而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乐观者认为,即使现在互联网大公司处于瓶颈阶段,他们的薪酬也远远超过其他大多数行业。其实这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决定的。互联网公司和其他实体行业相比,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属于轻资产的模式。人才是最大的成本,整体利润率高于大部分行业。
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互联网Internet plus)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式和新业态。
未来,互联网作为信息化的核心,与工业、商业、金融、农业、教育等传统行业充分融合,将会有无限的生命力。
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的热潮,更是编码农民职业的热情。学生在选择职业方向时需要理性。互联网大公司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薄如螺丝钉,淘汰率也很高。但互联网大公司能给其他行业给不了的高薪,还是有大量毕业生愿意涌向工厂。行业收入差距大确实是个现实问题。
但是职业选择还是需要长远的眼光,考虑职业的保值增值。
时代热潮“互联网工厂热”和“码农热”的背后,都是去大厂和成为码农需要谨慎的选择。如果你睁开眼睛,你可能会发现更多不同的选择。
参考资料:
《当代职场人35+危机现象洞察报告》:哪些行业越老越吃香?中新经纬“潜规则聚集了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螺丝钉焦虑”《新京报》《2021年中国程序员薪酬和生活状态调查报告》程序员驿站“倒在“代码”路上的文科生,燃烧得很深。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结尾-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知乎选择小周公司的详细介绍,去大厂,做码农。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大小周公司是否值得一去有所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