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电信人去有没有可能转一个手机号码?联通一生:20年强制转让昵称绑定协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外号”这个词?不知道在哪一年,黑马总能在广播里听到一些广告的号码广播,大多是
电信人去有没有可能转一个手机号码?联通一生:20年强制转让昵称绑定协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外号”这个词?
不知道在哪一年,黑马总能在广播里听到一些广告的号码广播,大多是区号开头,后面是八个八,六个六之类的。当时黑马对它唯一的印象就是好记。
至于外号什么的,没有概念。
长大了,黑马才知道外号有多牛逼。比如2020年,一个5个昵称为8的尾号卖到了225万元。
这些例子足以说明绰号在大众心中的地位。
然而最近,有些人因为他们的绰号而变得非常不安。青岛的李先生因为自己的外号很生气。
据媒体报道,一名联通用户早前因业务原因,在中国联通青岛即墨区鹤山路营业厅以员工名义办理了一张尾号为5678的手机卡。因为员工离职,用户想把号码转到自己名下。
就在这时,问题出现了!
因为在购买手机号时,用户与联通签订了五年协议,每月消费290元,每月返还50元。目前5年过去了,员工离职,用户想把号码转到自己名下。
但这次联通要求重签20年协议,一个月的低消费(月保障消费)达到588元。
经过计算,用户转移手机号码需要花费588×12×20 = 141120元,也就是14万多元。
明明昵称协议到期了,转让还是要花很多钱。这合理吗?
明显不合理。
先说外号。它没有法律规定,工信部也没有相关文件对其进行界定或管理。可以说,目前对手机昵称的管理属于法律空白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昵称违法。
到目前为止,外号的地位其实很尴尬。
一方面,昵称是“违法”的。中国质量报报道,12315名工作人员表示:
手机号码属于国家所有、有偿使用的号码资源。根据相关规定,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擅自拍卖用户号码资源,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同时,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销售商品时,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http://epaper.cqn.com.cn/html/2015-01/30/content_12779.htm?分区=-1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运营商对昵称拥有“生杀大权”。
根据辽宁省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辽04 99号判决书,电信业务经营者综合考虑生产经营成本、电信市场供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因为昵称的特殊性,按照市场规律制定一个较高的资费标准并无不妥。
所以,昵称是合法的,受法律保护。
这就让人纳闷了。如果用户和运营商之间发生了关于昵称的纠纷,这一块应该由谁来管?
根据黑马查到的信息,消费者可以向当地12315调解求助,但并不能解决昵称乱收费的问题。
也许转行上网是个好主意?
不要!
据《今日北京商业》报道,不同运营商对昵称的识别标准不同。比如有些号码本来不属于原运营商的昵称,但是转网后被另一家运营商归为昵称。
这时候不仅需要存话费,还需要承诺减免。
一些独立的电信分析师认为,
要解决“非昵称转移后变成昵称”的问题,需要运营商制定明确的规则。根据工信部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制定携号转网业务规则,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工信部备案。目前唯一可以查的是《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其中第四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者占用费”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觉得营业厅的昵称收费不合法,可以依据这一规定(依据《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进行举报。
但效果未知。
回到需要签订20年协议的靓号事件,联通用户可以通过当地12315调解协商账户转账的最低靓号费,最好的结果是保持和5年前一样;
如果时间足够,用户也可以选择起诉联通营业厅。虽然靓号的定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并且由于其特殊性而享有较高的资费标准,但现在靓号入网时与联通签订的协议已经达成,联通没有法律理由阻止用户转户或转网。
总的来说,这次事件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运营商无良的一面。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监管的缺失,后果有多严重。
现在黑马只希望工信部能牵头让运营商同意制定明确的规则,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这块“法外之地”。
“贫穷让我远离烦恼~”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电信人去20年手机号码转网协议、联通一生:强制转昵称绑定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了解手机号码转a 人去有所帮助和参考。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