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宁波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app,破画一体化开发"同心圆"甬舟一体化驶入“快航道”,图为六横大桥。宁波-宁波融入“快速通道”,图为刘恒大桥。宁甬科技融合正在加速。图为中国
宁波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app,破画一体化开发"同心圆"
甬舟一体化驶入“快航道”,图为六横大桥。宁波-宁波融入“快速通道”,图为刘恒大桥。
记者义和张大熊猫开开
一衣带水的宁波和宁波,声音一样。
“宁波舟山一体化”的话题最早出现在2019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同年8月召开了宁波-舟山一体化推进会。一年来,宁波-舟山互动频繁,实质性的一体化举措陆续出台。两地合作共赢的鼓点快如马蹄声。
根据“宁波市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将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市在港口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放联动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宁波-福州深度融合已进入“快速通道”。
宁波-常州一体化发展的“同心圆”,大江入海,扬帆追梦,荡起阵阵涟漪。这两座兄弟城市正在成长为辐射浙江乃至长三角的开放高地,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项目引领绘画发展蓝图。
7月底和8月初,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的永州铁路《金塘海底隧道隧道风险评估及关键技术方案》和《西堠门、桃夭门跨海大桥初步设计方案》分别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陈正清领衔的专家组评审。这标志着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个挑战世界难题、突破科技壁垒的超级跨海工程——甬福铁路离离开该工程又近了一大步。
16.18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海底盾构长度11.04公里,最大埋深78米,直径14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高铁隧道;西堠门大桥主跨1488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宁波铁路总体设计负责人程小平告诉记者。
宁波-舟山合作萌芽于港口,未来的一体化将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基础。因此,《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行动计划》提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以宁波舟山港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整体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构建快速便捷的“一小时”通勤交通圈。一年来,甬福铁路、刘恒公路大桥、舟山大陆引水工程等两地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水利、电力、油气管道联网有序推进,承载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新期待。
“‘看天喝水’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今年3月底,家住岱山的周女士听到舟山大陆引水三期工程马母泵站改造后首次试运行的消息时,满心期待。
岱山位于舟山群岛,四面环水,却是浙江省淡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生活用水的严重不足,使得大陆引水工程成为岛内民众关注的“生命线”工程。3月底,来自宁波姚江的原水被马牧泵站加压,入地过海。穿越19.5km海底管道后,登陆岱山西南水塘,为小高亭、戴南平地、枫树三个水库送去源源不断的流水。
“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岱山段由岱山岛引水工程、衢山岛引水工程、秀山岛引水工程组成,管道总长65.97公里,总投资4.6亿元!”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建成后,年引水量可达2838万立方米,每日可增加原水补充量7.78万立方米。
预计今年下半年,甬台温、周舟将继续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和建设:刘恒公路桥将争取首段建设;宁波-舟山高速复线与舟山合作开展产业可行性研究;象山港疏港高速公路昆汀至棠溪段加快建设。一体化的蓝图必将在重大工程项目的指引下随风而升。
人才要素高效“流动”。
推进宁波常州一体化发展,首先要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今年4月中旬,省委人才办宁波市委、舟山市委联合印发了《宁波市舟山推进宁波-舟山人才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根据两地资源禀赋、人才结构、产业基础等实际,明确了10项可量化的主要指标、18项主要任务、32项关键措施。这标志着宁波与常州的人才融合进入实质性阶段,一衣带水的两地正在打破原有的地域壁垒,共同下一盘人才合作共赢的大棋。
围绕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明确两地将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引进培养合作、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人才合作,推进人才活动同城化。今年的2020谷雨宁波人才日,我市推出了“浙江宁波拥抱你”专场云招聘季——宁波舟山青年人才联合招聘会。宁波、舟山等地291家单位参会,共发布岗位4921个,吸引了900多所高校的1.1万名青年人才在云端对接,投递简历量达8339次。
围绕人才机制融合创新,两地积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人才评价互认、人才互惠“三互机制”,力争到2025年通过双向交流培养教师、博士等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不久前,位于舟山的浙江中科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从宁波借到人才。
“之前,公司在锂离子电池用水性胶黏剂全生命周期研发上遇到瓶颈;现在通过人才的整合,已经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专家成功对接,相信很快会有突破。”企业负责人邵表示,相信甬常人才融合能够发挥几何级数的积极效应,带动两地社会经济更快发展升级。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我市积极推进公共就业和招聘服务合作,深化培养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合作交流,努力打造宁波、常州人才联合培养新格局。
据统计,依托上海海事大学宁波研究生院,目前有20名高学历港航物流人才供不应求。依托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宁波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为浙江港湾集团舟山子公司开展各类人才在线培训,共计12家企业,720余人。
努力建设科技大工业格局。
未来的区域竞争是城市群的竞争。宁波和宁波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科技和产业也不例外:
根据《宁波市推进宁长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宁波、常州将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绿色石化、港航物流、海洋经济等产业为重点,共同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整体提升两地产业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如今,宁波与常州的科技融合新篇章已经全面开启。
今年4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金堂管委会、舟山市科技局正式签署新材料科技合作协议。三方将围绕金堂螺丝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建设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试基地,为金堂打造“中国塑机螺丝之都”提供澎湃动能。作为宁波与舟山科技交流的“枢纽”,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试基地也将承载宁波科技成果转化和舟山产业发展升级的“新使命”。
同时,宁波、常州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持续发力,谋划构建区域海洋创新体系。仅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就向舟山输出了4500多万元的技术交易,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联合攻关也越来越好。
另一方面,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显著提升了舟山企业的R&D水平。
2019年8月以来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多次为舟山中小企业提供化学检测服务。38台大型“共享”仪器,有效解决了舟山企业R&D过程中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为舟山企业R&D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润滑剂”。
“今年3月,舟山某船舶设备配套企业急需铸件检验。但由于疫情原因,原检验机构无法提供检验服务。为了保证舰艇的及时建造,这家企业通过宁波大益平台找到了军事科学院宁波分院,及时完成了对这些产品的检验分析,最终完成了产品交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社会服务铸造了坚实的“后盾”
在产业发展的合作、科技成果的共享、科研人才的交流背后,优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随着宁长一体化的深入,教育、医疗卫生、政府服务等领域合作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今年上半年,我市依托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完善和推进了永州教育数字资源交换。宁波的“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云课堂”、公共应用服务平台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成为两地教育工作的“源头活水”;依托“尚勇云校”开展周勇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下沉到农村和海岛。
另一方面,宁波与常州以中高职人才一体化培养、特殊教育“宁长共育”和国际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重点,教育交流的对象、形式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今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宁波本地职业院校和舟山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于9月开学的宁波英语外籍儿童学校招生范围也将覆盖舟山。
此外,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探索同城旅游门票待遇等也是甬福一体化重点工作清单的一部分,已得到有效推进和落实。
宁长一体化医疗直接结算进度加快。截至6月底,宁波市117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舟山市27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宁波-舟山一体化医疗直接结算范围。两地参保人员近11万人次异地结算,累计结算医疗费用超过5500万元。
医疗服务领域的一体化与合作显著加强。目前,两地共建了糖尿病、骨科、眼科、新生儿等7个浙东区域专科联盟,还就卫生应急一体化达成合作。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舟山共向宁波发送核酸检测标本6178份,检出病毒核酸阳性病例23例;在供血调整方面,宁波从舟山市中心血站紧急调运75单位红细胞和1个治疗剂量血小板,调运298.5单位红细胞和9个治疗剂量血小板至舟山使用。
同城旅游门票待遇深度探索。今年4月,舟山市发放的美景、美食、美景住宿、乐美四种消费券覆盖宁波游客,88家旅游景点、酒店、民宿等。宁波甲级以上也已对舟山市民开放,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接下来,永州和舟山将进一步探索宁波雪窦山和舟山普陀山的合作,尝试突破景区、酒店、旅行社、民宿、特色餐厅等互惠工作中的难题。
“两地奔波”到“一步到位”
4月15日,舟山市普陀区宁波市江北区居民王兴华,通过两地无差别业务系统,不用回宁波拿户口本,就完成了孙女的户籍办理手续,成为永州户籍业务“跨市通办”上线后的第一个办理人。
“你不用来回跑。省时省力,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交相关身份证明后,不出一刻钟,王兴华就拿到了新的户口本,这让她非常高兴。
至此,宁波、常州两地民众办理户口“两地跑费时费力”的问题有了“参考答案”。
一年来,宁波、舟山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政策协调、系统互联、数据共享、结果互认”等渠道,打破宁波、舟山的地域限制,探索出“一窗受理、政办分离、异地办证”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从‘两地跑’到‘一步到位’,真的让很多市民大吃一惊。”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福州在普陀区、江北区户籍业务“跨市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应用场景。“我们参照‘就近受理申请、审批权限不变、数据联网流转、审批文件快递送达’的运作模式,尝试将‘一张网服务’延伸到‘周勇服务’和‘全省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结合政务2.0建设的要求,调研建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自助终端区的可行性,通过数据互联实现群众和企业24小时自助申办。
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也会渗透到方方面面。目前,宁波和周舟可以通过“企业创业全网上平台”实现企业网上运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两地实现了消费者投诉的异地受理和数据交换。
“永州和常州都在积极推进异地不同店的不合理退货机制。由企业自主承诺,消费者在参与承诺的企业门店购买商品,符合公开声明规则的,可以享受跨区域、跨门店的退换货服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有吉利汽车、邰方、欧林、帅康、Ameco等5家企业首批加入‘长三角异地门店退货承诺联盟’。”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宁波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app,断画一体化开发“同心圆”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宁波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