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是怎么设置的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14 18:17:30

导读: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职位是怎么事业单位有哪些类别?事业单位有哪些职位?具体的设置标准是什么?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晋升制度何时实施?政策内容是什么?今天,边肖将为您详

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职位是怎么

事业单位有哪些类别?

事业单位有哪些职位?具体的设置标准是什么?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晋升制度何时实施?政策内容是什么?

今天,边肖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011年以前,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单位全额分配、结余分配、自收自支。

进行管理。2011年开始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后,

事业单位根据

社会功能

分为

行政,生产经营,公益。

三类。其中,按照政企管分开的要求,行政类事业单位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分为

行政机构

或者成为行政机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逐步转化为企业;类公益继续保持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从目前的改革情况来看,生产经营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还在继续推进。同时,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从事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可分为两类。具体分类为基层承担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性服务,不能或不应由市场配置资源。

公益类

。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可以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益性服务将被纳入其中。

公共福利类别2

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政配套政策,公益类事业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全额保障”的预算方式;对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量入为出,定额(定项)补助”的财政预算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预算形式,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可以自由流动。

同时,今后将严格控制公益组织的设立事业单位,继续实行审批制。区分公益性二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继续实行审批制或备案制,逐步探索主要通过不增加编制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事业发展。

二。事业单位 Post

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4年7月1日起施行)颁布之前,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身份管理,即事业单位按照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身份进行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实施后,事业单位身份管理改为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

根据人事部2006年11月17日颁布的《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及其《实施意见》,

国家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分级管理。

1.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地面工作技能岗位。

三种类别,每一种岗位类别划分不同的岗位等级。

管理职位:

分为10个等级,即工作人员岗位一至十个等级,分别对应正部级、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主任级、副厅级、科级、副处级、行政意义上的科员、科员。

目前事业单位“去行政化”趋势明显,很多学校和公立医院已经逐步取消了行政级别。

技术岗位:

按高级职务、中级职务、初级职务细分为13个等级,其中:1至7级为高级职务,1至4级也称为高级职务,5至7级也称为副高级职务;八级至十级为中级职务;11级到13级是初级职位。

此外,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也称特级岗位,一般是“两院”院士、有重大贡献或做出重要成果的专家学者等。他们的岗位设置和人选遴选需要逐级上报人社部审批。

工人技能岗位:

分为技术工种和普通工种,其中技术工种分为五个等级,即一至五级,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普通工作不分级。

特设员额:

也称为临时职位。

临时行动是根据机构职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特殊情况而确定的临时措施。临时岗位不受机构内岗位总数、最高级别和结构比例的限制,在完成职责后,应按照管理机构的规定予以撤销。限制进行核对和删除。

2.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应根据其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进行控制。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

(1) 事业单位立足专业技术,

技术岗位

不低于岗位总数的70%。

(2) 事业单位,以管理职能为主,不低于管理岗位总数的一半。

(3) 事业单位基于技能运维和服务保障,

环卫工人

不少于岗位总数的一半。近年来,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逐步社会化,相应的岗位设置得到严格控制。目前新设立的工人岗位,一般是为了保障退役士兵的政策性安置。

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

(1)管理岗位:

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没有明确比例要求,一般最高等级以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规格为准,如七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为七级职员,按照编制数量及领导方式可设一定八级职员(一般为1-5名)。

(二)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高、中、初级职位之间的结构比为1: 3: 6,高、中、初级职位内不同级别职位之间的结构比为1: 3: 6,二级、三级和四级职位之间的结构比为1:3:6,五级、六级和七级职位之间的结构比为2: 4: 4,八级、九级和十级职位之间的结构比为3。

(3)考勤岗位:

外勤一、二、三级岗位总数约占外勤岗位总数的25%,一、二级岗位总数约占外勤岗位总数的5%。

《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三类岗位结构比例,以及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只是全国的总体控制和指导目标。一般省会都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规则,或者按照行业类别单独规定岗位结构比例。

3.每个职位的资格。

(1)管理岗位:

至少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人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四级以上人员要求本科学历。工作年限方面,三级、五级工作人员必须分别在四级、六级工作人员岗位工作两年以上;四级、六级工作人员须分别在五级、七级工作三年以上;7级和8级职员必须分别在8级和9级职员中工作三年以上。一级、二级工作人员已经属于部级领导的,按照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专业技术岗位:

初、中、高级技术职务要求中专、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虽然不具备规定的学历,但确有专业技能、成绩突出、贡献突出、技术合格的,也可根据需要聘任到相应的专业岗位。

在岗位空缺合格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跨级晋升,从初级晋升到中级,从中级晋升到副高级,从副高级晋升到高正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晋升;你也可以在级别内晋升,也就是在职称岗位内,比如中级职称从十级晋升到九级,从九级晋升到八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晋升”。原则上不允许为了一个年级内的小提升而跳级。

“大促”的时间比较明确。一般初级满4年,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可以申请晋升中级十级岗位;中级职称任职满5年,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可晋升副高级七级;任职满5年并取得高正专业技术资格的副主任可申请晋升高正四级。

各地“小促”的时间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在一个级别中服务2-3次就可以晋升一级。

(3)考勤岗位:

一级、二级地勤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评定;三级、四级工人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学成、工人见习、见习的学徒(学员)经初级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合格,可认定为五级工人岗位。

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的职级晋升制度

有公务员的职级并行,事业编制人员和地勤人员的职级不受级别限制,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受机构规格限制,发展空间不大。很多县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都是九级员工,直到退休。为了解决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晋升问题,2021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级晋升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22年1月起实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级晋升制度,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将迎来“职级并行”。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目前除了少数地区已经落实政策外,全国其余地区仍处于政策解读、方案制定、酝酿改革阶段。参考2019年公务员职位与职级并行经验,预计至少到2023年底,“职级并行”将在县以下各级普及事业单位。

县事业单位以下管理岗位实行职员等级晋升制,主要有三个核心关注点。

1.晋升上限

根据政策精神,县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理论上可以晋升为五级人员,即科级。相对于之前的正科级上限,改革后,理论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与公务员的晋升空间相差不大。

2.成交量限制

就像公务员的职级一样,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晋升级别受到岗位数量的限制。其中,五级人员不能超过管理岗位总数的2%,六级人员不能超过10%,七级、八级人员不能超过60%,七级人员不能超过七级、八级人员总数的50%。九级和十级职员没有限制。

一般来说,5级和6级工作人员的数量将由组织部门在全县所有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总量中设定。

3.促销规则

晋升为5级职员,要求从事6级职员工作5年以上;晋升六级、七级、八级的员工,要求在下一级或岗位任职满四年以上。从10年级到9年级,学期要求是两年。在所有晋升过程中,年度考核取得的优秀等次可以减半一次,与公务员职级一致。

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

一、晋升制度只针对县乡两级事业单位,地级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享受此政策。

第二,晋升对象只针对管理人员,政策不适用于技术和地面工人。其实改革后,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空间还是比管理人员大很多的。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系统内的相关内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边肖会一一回复,更多读者关心的作品会在后面整理出版。

动起来,注意,就不会迷路了!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是怎么设置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