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整个部门专业决定权是谁?川大华西转学专业仅限男生。高校要反思自己的“责任感”。责任不是代替学生的选择,而是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理性选择。文|朱莉近日,一张《四川大学华西基
整个部门专业决定权是谁?川大华西转学专业仅限男生。
高校要反思自己的“责任感”。责任不是代替学生的选择,而是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理性选择。
文|朱莉
近日,一张《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学院2020 专业工作实施方案》的截图在网上广为流传,其中一张“法医学专业仅面向男生”的截图格外扎眼。
本方案发布日期为2020年4月15日。虽然不是今年最新的方案,但还是在舆论中掀起波澜。
有网友表示,学校设置转学专业限制是结合就业现状,不涉及性别歧视;也有网友表示,即使有些专业确实对女性不友好,有就业困难,但“愿不愿意去”的选择权还是应该交给女性自己。
目前华西这份文件还挂在基础医学与法医学学院的官网上。据笔者查询,其实学院的这一规定并不新鲜。在学校2019年工作实施方案中,也明确规定法医专业只针对男生。
从政策上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性别限制”的相关文件。严格来说,校内转专业也属于招生。招生中需要性别限制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第四十三条规定,除军事、国防、公安等部分特殊高校(专业)外,普通高等学校不得规定男女生招生比例。
既然国家严禁高校设置男女生录取比例,学校设置这个门槛是出于什么考虑?该校一位老师表示,之所以有此规定,主要是因为法医学专业专业女学生就业难,为了以后更好就业,不建议女学生转入。
按照老师的措辞,是“不推荐”,不是限制。客观来说,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不推荐”是告诉女生最好不要转专业,但是决定权是给女生自己的。如果女生真的想转,符合条件就可以转。至于转学专业发生了什么,后果由学生自己承担。而“限制”直接剥夺了学生转入专业的权利。不管女生愿不愿意转学,只要性别限定为男生,就涉嫌性别歧视。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害怕就业难,就一刀切地限制性别,看似是对学生负责,实际上是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利。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尊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个性,完全没有必要把专业这个条件上升到性别的角度。公开、诚实地告知学生就业状况,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工作,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图像源网络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从事法医工作的女性越来越多。笔者接触过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女法医王静(化名)。从小,她就深受TVB通俗戏剧的影响。她报考的时候坚定的填了法医专业。当时她班男女比例还是5: 1。近年来,这一比例的差距逐渐缩小,女性在法医工作中有很大优势,因为她们细心,容易冷静。比如一个人的手指上有一个白色的圈,女性更容易注意到这一点,进而推测这个人可能戴着戒指,进而寻找这枚戒指,这就为物证的提取打开了思路。由此看来,愿意从事法医的女生,因为高考志愿和录取被拒之门外,无疑是残忍的。不过王晶也承认,其实从事法医工作比文学作品要残酷得多。她经常劝身边的女生不要做法医。原因有三。女性在法医工作中确实有一些劣势。胆子大、心理素质强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还对身体要求极高。
石原聪美在日剧《非自然》中饰演女法医。
最重要的是,在24小时值班制的工作强度下,女性内分泌系统很容易被打乱,对女性健康危害很大。任何时候,只要你接到电话,都要立刻冲到现场,而人的情绪长期处在紧张状态,加上体力不足,判断力就很可能受到影响。专业与性别无关。总的来说,任何职业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学得好,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即使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工作,需要转行,也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学校无权干涉。高校要反思自己的“责任感”。责任不是代替学生的选择,而是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理性选择。
部分来源:新京报
确实有打耳光骂人,官方通报“镇党委书记打女人”事件求事|为了吃它,我一年去苏州118次!包饺子好还是咸的好?军事|新四军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经正式授权,不得转载、发表、改编或从事其他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行为。违者必究!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川大转专业决定权和转专业的男生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能帮助你理解转学专业决定权的价值。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