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家装合同纠纷典型性案例集锦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2-05 23:19:02

导读:装修合同装修纠纷,家装合同纠纷典型性案例集锦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装修在个人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装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工期的长短,选材的质量都深深困扰着消费者

装修合同装修纠纷,家装合同纠纷典型性案例集锦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装修在个人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装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工期的长短,选材的质量都深深困扰着消费者。近日,北京西城法院召开家装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气会,通报近年来关于装修合同的审理情况和争议焦点,提醒消费者避免家装合同“瑕疵”。

“游击队施工队”走了一半。

王的邻居家正在装修。王觉得装修效果不错,便与邻居包工头口头约定,以21000元的总价对客厅进行装修。但在王支付了约定的定金1万元后,工程队只拆除了客厅的玻璃隔断,并以现场有附加物品为由要求支付剩余工程款,否则停工。王不同意这一要求,工程队随后消失了...无奈之下,王只好另找装修公司完成剩余的装修工程,并将包工头起诉至法院,要求其退还未完成部分的工程款。法院经审理,判决包工头在扣除相应的拆迁费用后,返还王某工程款8000元。

■法官提醒

一些有家装意向的消费者出于“省钱”或“嫌麻烦”的考虑,会选择找“熟人”或“游击队施工队”进行装修。但是,这种选择往往会为以后的家装纠纷埋下伏笔。合同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是有法律保障的。进行家装并签订书面装修合同约定具体装修内容,应该是消费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如何定义“人工和材料”

郭以67500元的价格与某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约定了详细的装修内容,装修方式为“包工包料”。装修后,装修公司起诉郭。原因是在装修过程中,双方口头协商增加酒柜、鞋柜等工程项目,但郭未支付相应费用。郭认为,双方约定的承包方式是包工包料,不存在支付额外款项的问题。诉讼期间,某装修公司申请对增加的工程造价进行评估。经评估,追加部分费用为123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合同约定装修工程采用包工包料的方式承包,但装修合同附件预算明细中所列的施工项目并不包括酒柜、鞋柜等。故法院判决郭支付相应工程价款12300元。

■法官提醒

“包工包料”的装修方式,只是装修行业的一句俗语。消费者在签订装修合同时,一是要明确装修范围;二是明确材料信息;第三,在合同中应该有一个关于附加条款的协议。装修预算制定后,合同中应增加“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追加,追加需经消费者书面确认,并按实际工程量结算”等条款。

别忘了规定“环保”条款。

张某委托装修公司装修完房子后,张某夫妇搬进了新房。没多久张就咳嗽了起来。后来不仅咳嗽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眼睛充血、头痛等症状。随着身体越来越不适,张逐渐意识到可能是装修污染导致了这场灾难,于是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其房屋进行家装污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房屋空气中甲醛含量超过国家标准2倍以上。张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装修公司对检测报告不予认可,理由是张本人购买的家具也可能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庭审中,检测机构对空置房屋的检测结果仍显示该房屋室内空气不合格。最后,法院以装修工程质量未达到约定标准为由,判决装修公司承担检测费800元,并赔偿租金损失11500元。

■法官提醒

为避免家装污染,消费者在签订装修合同时应增加“环保家装”条款,约定装修后室内空气达到环保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和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并约定家具进场前,

防止装修拖延“扯皮”

刘与装修公司签订家装合同,约定工期65天。刘在装修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于是要求装修公司进行维修,但后期装修公司并没有如期完成装修工程。两个月后,刘与装修公司签订了工程延期表,同意延长工期50天。施工期满后,装修仍未完工。刘将装饰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装饰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延误工期的违约金,并赔偿工程修复费用。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中,因装修公司原因造成工期延误,装修公司应按合同约定赔偿相应违约金,但对刘主张的物业费、取暖费等非工程质量不合格所致的费用不予支持。

■法官提醒

刘在家装合同中约定了工期,签订了工程延期单,明确了延期责任,取得了事后维权的主动权。根据法律规定,施工单位施工进度不合理、工程质量不达标、设计方案变更导致工期延误的,消费者可以依据施工合同要求施工单位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如果没有违约金的约定,可以主张实际损失。

■司法观察

创建一个公平和诚实的家装市场

据统计,近五年来,北京西城法院共受理装修合同装饰纠纷291件,且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些案件中,家庭装修改造合同纠纷占80%以上。从家装案件的焦点来看,纠纷主要集中在质量问题、工期、装修资质、设计变更和后续保修问题上。从审判的角度来看,消费者作为合同的相对人,通过增强防范意识,妥善签订合同,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避免纠纷,减少损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营造家装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西城法院在处理装修合同家庭装修纠纷中,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积极引导消费者理性规避风险,通过司法裁判和普法宣传,规范装修公司经营行为,保护合同双方合法权益。

第一,尽力证明和检验“双充分”。法院将向当事人充分说明举证要求和法律后果,督促双方当事人在合理时间内积极全面举证。还将充分审查双方之间的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照片等能够确认施工范围、工程价款、内容变更的证据,必要时将进行现场检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是积极引导、协商调解的“双促进”。当一方举证能力明显不足时,法院会引导双方尊重客观事实协商,并加大调解力度,强化说明义务。

三、案例解读法,普法和答疑“双努力”。在装修旺季到来之前,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向消费者介绍家庭装修纠纷相关的常见问题,盘点必要的装修法律知识,有效规避装修风险。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的观点和看法。

声明:文字仅供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声明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本声明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更多法律资讯和精品课程获取,请关注法宝学堂微信官方账号(ID: pkufbxt)!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装修改造合同纠纷的详细介绍,家装合同纠纷典型性案例集锦。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装修改造合同纠纷有所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