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饭圈走平台是什么意思,小平台学大效能[新时代,新征费,新叶巍]光明日报记者嘎玛多吉杜钱光明日报通讯员刘峰11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下水村。在江色农产品专
饭圈走平台是什么意思,小平台学大效能
[新时代,新征费,新叶巍]
光明日报记者嘎玛多吉杜钱光明日报通讯员刘峰
11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下水村。在江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0多名村民正在荞麦加工车间,精加工荞麦粉。
Balobob手里拿着手机进来,把镜头对准大家,说:“你们看看,我们这里多热闹啊。今年村里的荞麦大丰收,大家都忙着加工荞麦粉。荞麦是我们村的致富产业。只要大家撸起袖子一起努力,我们的荞麦产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录完视频,巴桑罗布又回头看了一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然后把视频上传到了当地的“文化银行”App上。很快,全村人都在手机上看到了他的作品,听到了他的声音。
“文化银行”是集签到学习、视频分享、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综合学习平台。今年6月,琼结县通过“微琼结”微信官方账号正式推出该服务。截至目前,注册会员数已超过9200人,日均活跃在线人数4000人。
下水村党总支书记西洛旺堆说:“‘文化银行’是个好东西。可以看文章,回答问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能攒积分,可以用来在村委会和县城的指定超市免费兑换生活用品。十分相当于一元。里面很多视频都是群众自己拍的,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很接地气。”
“你看,前两天我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座上录了一个小视频,一下子赚了30分。现在全县的人都能看到我的视频了。”扎班丹拿出手机,打开“文化银行”,带着记者看了一眼,告诉记者,他今年用积分换了肥皂、毛巾、抽纸、洗洁精等很多东西。
系统上线以来,琼结县农牧民日均报名学习28万次,群众贡献学习视频1.5万余条。学会使用“文化银行”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生活的新趋势。
已有30年党龄的普布卓玛也是“文化银行”的忠实用户。她的学习成绩达到了2772,是下水村的最高分。记者走访她家时,她手机里正在播放一个小视频,教农牧民学习用国家通用语言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她一边看视频一边记笔记。普卓玛说,每天通过“文化银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通用语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她还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参加讲座、合作社集体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记录下来,寄给了“文化银行”。她已经出版了95部作品。“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在省分的同时换取实用物品,这是好事。”普卓玛笑着说。
当晚8点,是下水村农民每周的晚自习时间。这次下水村把夜校设在了村头的茶馆里。驻村工作队干部金在白板上用藏汉两种文字写下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后来乡村振兴专业户普布仓决定做讲师。他先是解释了单词和句子的意思,然后带领大家通读:“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制定、共同努力取得的。”
党员,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在合唱,他的声音很大。后来大家都在笔记本上用汉文、藏文、拼音写下来,默默背诵。看到大家基本都能读写这些句子后,村里的党总支第一书记杜海燕拿出大家的‘文化银行’积分存换存折,在上面登记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在手机‘文化银行’站点上为每人加了30个学习积分。
杜海燕说:“‘文化银行’可以线上线下互通,线上参与线下学习活动,积分。学生每上一节课,达到学习目标,就会当场加分,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最近在文化银行开展了‘学习20强,勇闯20强’、答题抢红包、农牧民讲解员短视频大赛等线上活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最多的时候每天能审核发布500多个群众创作的小视频,比学习赶进度还激烈。真的让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琼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边巴说。
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7日01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饭圈走平台是什么意思的详细介绍,小平台学大效能。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平台是什么意思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