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诉电话,小心!借时见这张图近日,珠海不少市民在贷款过程中收到一份名为“中国银保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文件。有些人不仅借不到钱,还因为粗心大意吃了不少亏。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诉电话,小心!借时见这张图
近日,珠海不少市民在贷款过程中收到一份名为“中国银保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文件。有些人不仅借不到钱,还因为粗心大意吃了不少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先生听说这个贷款平台毕竟也是大公司,确实着急用钱,就按照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了一个App。
陈先生填写姓名、手机、职业、住址等个人信息,上传身份证,然后等待审批。
很快,审批下来了,陈先生拿到了12.8万元的贷款。接下来就是提现到银行卡里了。
他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没想到,他提现的时候,页面显示错误,说他填写的银行卡信息不符,导致账户异常。
陈先生觉得很奇怪。这是不可能的。他在填写银行卡的时候,核对了好几遍。他为什么会犯错误?
就在陈先生准备放弃贷款的时候,客服又发来一份文件“中国银保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陈先生支付贷款金额的10%,即12800元。完成认证后才能解冻贷款,下载到银行卡。
客服还提醒他看红字的最后几行。如果他不配合认证,不仅影响征信,还会被公安机关以“骗取贷款”拘留,还会坐牢。
于是,陈先生吓得赶紧配合完成认证,按照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12800元,完成认证对接。
操作完成后,提现失败,成为高风险账户。
客服解释说是因为陈先生操作超时,需要再支付贷款金额的20%,即25600元才能完成认证。
陈先生告诉客服自己手头拿不出这么多钱,但客服还是让他找朋友借钱完成认证。
陈先生立刻觉得不对劲。这本来是贷款,最后只好找朋友借钱。
犹豫了一下,他决定先去派出所,问警察如果不继续完成认证,真的会被抓吗?结果警察告诉他是诈骗,不要相信对方继续转账。
除了陈先生,最近还有不少市民在贷款过程中被这张假的“中国银保监督管理委员会”单据吓坏了。为了不承担“骗贷”的罪名,他们一头雾水,掉进了骗子的陷阱。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受骗的受害者为什么会收到这个假的红头文件,因为他们都填错了银行卡号。
为什么这么多人卡号填错?他们都这么粗心吗?
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骗子让你下载的App是假的,他们可以在后台设置专门的修改程序。点击“提交”按钮后,骗子可以随意修改受害人填写的卡号,于是每个人的卡号都会莫名其妙地“填错”。
无论受害者验证多少次,都会出现错误。接下来,骗子会通过法务部的介入恐吓出借人,让受害人在极度恐慌中完成转账。
这张图这部电影栩栩如生,连边肖第一眼看上去都几乎相信了。
但是,只要你记住,所有需要先交钱再贷款的都是诈骗。无论诈骗怎么升级,骗子都帮不了我们。
另外,大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贷款,从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并不是所有同名的app都是正规app,尤其是通过二维码或者点击陌生链接下载的app。一定要多识别他们。
来自:珠海刑侦
来源:珠海交警
总结:以上内容为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诉电话,小心!借的时候看到这张图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