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计算公式为,起底康鹏科技IPO:专家型实控人如何玩转谜之财务数据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17 17:54:08

导读:经营性应收账款减少计算公式是康鹏科技IPO的财务数据:如何做一个专家实控人玩转。上市公司的老板类型很多,技术型老板(有技术背景的老板)不在少数,有些甚至是专家型老板。上海

经营性应收账款减少计算公式是康鹏科技IPO的财务数据:如何做一个专家实控人玩转。

上市公司的老板类型很多,技术型老板(有技术背景的老板)不在少数,有些甚至是专家型老板。上海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或“康鹏科技”)的老板杨建华,可以说是中国上市公司中技术型老板的典型代表。他拥有博士学位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简历显示,他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美国西部化学公司工作,也是上海化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科院新材料基地副总经理、总工程师。1996年11月,与滕州市瑞源香料厂合资成立上海康鹏化工有限公司(发行人的前身)。康鹏的科技发展已经25年了。

康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产品以新材料、医药、农药化学品为主。本次科技创新板向社会公开发行不超过1.385亿股普通股,为兰州子公司2.55万吨/年电池材料项目募集资金10亿元。实际控制人为家族(、查和杨为一家三口)、保荐人中信建投和审计师毕马威华振。根据2021年底的财务数据,发行市盈率约为20.63。

发行人熟悉资本市场,甚至有国际资本市场的经验。因为实控人早年在海外设立红筹架构,以其控制的海外公司Chemspec International为上市主体,于2009年6月登陆纽交所,两年后被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时隔10多年,发行人再次申请国内科技创新板,可谓驾轻就熟,甚至是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因为2021年3月,发行人已经在科技创新板开过会(未获通过)。

从发行人的股东构成来看,其实没有自然人,都是投资机构。如发行人控股股东欧畅投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欧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发行人股份43.32%。成立于2017年10月,由实际控制人家族100%控制。

估价机构研究了其招股说明书,发现发行人对资本市场感到满意的事实也可以这样描述。出版商的讲故事水平和技巧是高超的。相比其他制板企业的招股书,起点明显更高。以液晶显示材料为例,全世界的顶级客户都在不定期的频繁拿出行业内的顶级公司来高光,即使不是直接客户。当然,我们说招股书本质上更像是“要约”,但如果把招股书比作广告,我们不知道发行人是否涉嫌夸大宣传……

那么招股书是否存在或涉嫌虚假宣传?估价之家发现,康鹏科技招股书中呈现的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详见下文。

一是省略了股权的历史沿革,信息披露极不完整。

在招股说明书发行人设立章节,发行人仅披露了前身上海康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1月的设立及股东情况,之后直接跳转到2018年11月股份制改革时的股东构成。20年来,股东数量从上海康鹏化工公司最初的两个股东,到股改时康鹏科技公司的14个投资机构股东。在此期间,20年的变化过程被发行方不可思议地省略了。

康鹏原股东岳腾洲瑞源香料厂是怎么退出的?实控人家族控制的欧畅投资、秦欧投资、吉星投资、古意投资、潮秀投资分别以单独表格形式持有发行人14.17%、2.43%、1.30%、1.30%的股份(合计62.52%)。这五家投资公司(企业)是如何收购发行人股份的?

由于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省略了股权变更的过程,公众无法知晓和判断其中涉及的税务风险、股权纠纷等瑕疵。但如果结合实控人曾经设立海外红筹架构并在纽交所上市,之后又拆除海外红筹架构实现控股权回归中国的事实,可以推测发行人股权变更过程中可能有很多故事甚至精彩故事。当然,我们无从得知实际情况如何,是否精彩...反正发行方在这里省略了20年的变化过程,似乎有什么不好说的。

二是环保责任可能转移,受安全生产影响较大。

发行人所从事的精细化工行业,作为化工产业链的中游(上游是提供有机、无机化工原料的基础化工行业,下游是医药、农药等应用行业),对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合成技术的要求较高。特别是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和废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突出。

对于精细化工企业来说,环保型精细化学品是未来的趋势,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将促进其新技术的升级。发行人报告期内披露的环境保护相关支出(下同)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发行人累计环保投资为6,770.15万元。这笔大额支出也说明发行人的生产经营受环保政策影响较大。毕竟,2021年3月,发行人因其原关联方泰兴康鹏污染环境罪被上交所通报批评,而泰兴康鹏是发行人最大的供应商和主要外包厂商。

泰兴康鹏环境污染犯罪污染事件除外。另一个前主要供应商滨海康杰也于2019年3月停产并清算,预计这也是一个环境问题。说明发行人可能存在利用关联公司和供应商转移环保责任的问题。

报告期内,发行人仅受到两次环境处罚。2020年衢州工厂因废气甲苯浓度超标被罚款26万元,2021年衢州工厂因废水超标被罚款21万元。在报告所述期间,这两起案件只是环境处罚案件。环保就像发行人的魔咒,与发行人如影随形。

2015年8月,天津港海瑞公司危险品仓库爆炸,2019年3月,江苏天嘉宜化工园区化学品储罐爆炸。事故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触目惊心,尤其是天津港爆炸事故,促使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重组武警消防隶属序列。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但遗憾的是,发行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20年2月和4月,发行人子公司衢州康鹏连续发生两起安全事故,造成一人死亡。衢州康鹏被迫停产整顿近半年。停产整顿直接导致了发行人2020年收入下滑的重大不利局面。因此,发行人所从事的精细化行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对发行人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三、主要产品处于行业周期末端,存在客户依赖风险。

发行人主要从事含氟精细化工业务,主要有三条产品线:新材料、医药化工、农药化工。在主要产品线中,70%-80%的营收是新材料产品线,新材料产品线分为显示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电子化学品、硅材料三个产品,其中显示材料在新材料产品线中占比最高。各产品线和产品的业务收入及占比见下表: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展示材料收入占发行人收入的36%-51%,其收入和份额高于其他任何产品,是发行人的核心产品。

中国的精细化学品大致可分为包括农药、染料、颜料、试剂和化学品(原料药)在内的十一种子产品。发行人的显示材料产品主要是TFT-LCD液晶显示器中使用的含氟液晶单体和含氟液晶中间体。LCD技术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30年的技术发展,逐渐被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所取代。

另一方面,混合液晶高端技术由于配方专利垄断、工艺技术复杂,掌握在德国默克、日本JNC、日本DIC手中。三大巨头全球市场份额超过80%。发行人通过中间贸易商间接向日本的JNC发货,直接向德国的默克供货。

其中,日本JNC指定交易商中村和东方国际即发行人对JNC的销售额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对剑南春客户的销售总额为7.32亿元,平均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这个客户。我们不知道发行人是凭借技术优势还是成本优势获得客户的订单收入,还是其他原因,招股书对此的表述也不明显。但从上表中的收入占比可以肯定,发行人的主要产品依赖于这个日本客户。

四。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存疑。

发行人披露的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年均收入为7.74亿元,2020年和2021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5.61%,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0.90%。发行人整体收入增长这么快,那么发行人的收入质量如何?我们继续往下看。

01前五大客户中存在潜在关联方。

2021年,发行人向江苏和成销售展示材料3,782.64万元,占当年总收入的3.77%(下同)。2020年销售额为3824.41万元,占比6.08%。江苏和成是发行人2020年前五大新客户。公司控股股东为创业板上市的上海飞凯材料。

招股书显示,2022年4月,杨建华家族控制的上海康奇投资有限公司持有飞凯材料8496731股,占比1.61%,在飞凯材料前十大股东中排名第四,仅次于飞凯材料的创始人股东和两只基金。从实控人持有飞凯的股权,相当于当时市值约1.88亿元,以及发行人和飞凯材料位于上海的情况来看,实控人持股飞凯材料只是为了盈利,难以令人信服。毕竟本土上市公司的老板圈子就那么大。

另一个难以服众的表现是,飞凯材料在光刻胶新材料业务上颇有名气。光刻胶也是精细化工新材料,与发行方产品有一定重叠。光刻胶行业既是国家鼓励重点发展的行业,也是出版商垂涎的生意。为此,发行人还于2021年6月投资生产光刻胶的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向其购买劳务,并任命其子杨为公司董事。

从上述飞凯材料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的关系,以及2020年江苏和成突然成为发行人前五大客户的情况来看,发行人与江苏和成之间的业务真实性存在较大疑问。

此外,2019年发行人对前五大客户之一的都创科技的医药化工品销售额占比7.70%。但在随后的两年,2020年和2021年,前五大客户中未见该客户,后两年前五大客户的列示金额分别为3037.48万元和3782.64万元。也就是说,2019年,发行人还有5200多万元与这个客户进行交易,但最近两年,其销售额直接下降到3000万元和3780万元以下,甚至没有交易。如果这不奇怪,我们继续往下看。

根据招股书,发行人前R&D员工徐志于2018年3月离开发行人,随后加入独创科技。徐志不仅间接持有都创科技9.14%的股权,还担任都创科技董事。首创科技随后于2019年成为发行人的第五大客户。一名R&D部门的前雇员在他第一次加入一家公司时持有9.14%的股份。许志是否有3354.26万元的资金投入去创造科技,而且他还兼任董事?这个……恐怕是许志人脉不广还是背景简单?

这位员工之所以能持有都创科技近10%的股份,很可能与2018年10月发行人成立的员工持股平台——谷易投资中一位名叫刘辉的所谓“员工”有关。这个估价房我就不多说了。

别忘了,都创科技不只是像上面的飞凯材料一样位于上海。而且还从事医药的研发和生产,医药是发行人起家的业务,也是发行人今天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许志个人持有都创科技股份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为谁持有也是显而易见的。

2019年,首创科技进入发行人前五大客户,后退出,江苏和成紧随其后,前有医疗板块,后有显示材料板块,发行人安排得相当紧凑合理。是潜在关联方吗?经过以上分析,大家应该心中有数了。发行人的前五大客户中存在潜在关联方,因此相关收入的真实性会大大降低,可能导致对整个收入的可靠性产生怀疑。

02应收账款前五名中有可疑客户

发行人前五名应收账款客户显示,2019年,排名第四的上海奎昂应收账款958.39万元(近1000万元),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5%。。查询公开资料发现,上海奎昂不仅成立于2018年,还叫上海奎昂新材料科技中心,甚至不是法人,而是一个叫杨的自然人开办的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本50万元,实收资本0。不仅地处上海,而且社保缴费人数为0。不知道发行人是因为什么原因,一年之内卖给这个客户一千多万。

同年还有一家客户叫大丰天盛,发行人应收余额749.88万元,占比4.3%。公开信息发现,该客户最近一年缴纳社保的次数只有一次。类似的问题是,客户是否具备与发行人销售规模相匹配的业务能力,如果没有,发行人对其销售的意义是什么?

03国内销售收入的高增长、高比例值得怀疑。

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发行人境内外营业收入分布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的销售收入占国内收入的比例平均为55-61%,即大部分收入来自国内销售。但是互联网有记忆。2011年8月发行人从纽交所退市时,来自行业报告的信息显示,当年发行人所有产品均为出口,没有内销收入。如果这份报告中的信息属实,从2011年至今的10年间,发行人的年内销收入从2011年的0变为2021年的5.39亿元,并且从上表来看,一直超过出口收入,甚至在2019年,内销几乎是出口的2倍。要么是发行人国内销售收入造假,要么是发行人近十年国内市场打开能力太强。

发行人出口的主要产品为展示材料收入。这种商业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以国内销量有这样增长的产品主要是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和硅胶材料,以及农药产品。

2013年,发行人启动了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电子化学品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2016年,发行人开始研究和生产硅树脂材料。2019年,发行人开始建设农药化学品生产线并陆续投产。2011年纽交所退市两年后,三年后,一个新项目启动。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每个项目都大获成功,收入逐年攀升。

上述文章中的前五大客户中,2020年有新神赐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由发行人销售。2021年新客户前五的新洲邦,现在还在卖新能源电池材料,这两大客户中甚至还有竞争对手。

就发行人农药业务而言,招股书显示,实际控制人控制盐城滨海康杰和响水威尔农药厂,而苏北农药企业与2018年、2019年广州浪奇巨额财务造假案存在严重关联,与发行人报告期存在交集。

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看,发行人农药业务的增长与广州浪奇造假均有交叉,不排除发行人虚增农药业务收入的可能。而且近几年很多精细化IPO公司都在讲农药的故事,发行方是否跟风也不得而知。

04存在人均年产值过高的问题。

根据发行人披露的相关数据,离境行人人均年产值由估价所测算。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发行人人均年产值为75.63万元/人·年。以发行人所在的上海为例,2021年人均年GDP只有17.36万元/人·年左右,发行人人均年产值是当地水平的4.4倍。更何况发行人还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浙江衢州、甘肃兰州设有生产子公司。不知道发行人的保荐机构中建投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05收入复合增长率刚好符合科技指标。

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营收复合增长率符合科技创新板科技创新的属性指标如下:

科技属性相关指标1: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20%,或者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 3亿。发行人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为10.05亿元,超过3亿元。并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0.90%超过20%,符合这个指标。

20.90%大于20%但小于1%。发行人本来是在创业板IPO,不知怎么就改成了在科技创新板IPO,而发行人的这个指标正好符合科技创新板的量化要求。有这么巧吗?发行人是否有可能因董事会变动而“调整”收入?

动词 (verb的缩写)一些供应商的实力令人严重怀疑。

2021年,发行人向第一大供应商盐城鑫汇采购CCMP 3,401.95万元,占当年采购总额的6.74%。但查询天眼昌平台数据显示,该贸易供应商实收资本仅为70万元,社保缴费人数为0。当年发行方的最大供应商其实是一家皮包公司。

2020年,发行人以751.89万元向第五大供应商上海欧睿采购三甲基氯硅烷和DMC,占比3.47%。根据公开资料发现,这家供应商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只有50万元,社保缴纳人数为4人。

2019年,发行人向南京辛西娅购买二(三苯基膦)氯化钯1379.74万元,占比5.31%。查询公开数据发现,该贸易供应商注册资本为50万元,实缴金额为0,社保缴费人数也为0。二氯化钯作为发行人2019年最大采购的原料,已由发行人于同年向陕西瑞科采购。不知道发行方为什么从一家贸易公司采购这么多。

上述三个贸易类别前五名供应商的规律是,每年出现一家供应商,采购的产品不同,且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发行人所在的华东长三角地区。

不及物动词主要财务数据存在的问题

01异常资产负债率

发行人披露的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及合并情况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报告期内发行人母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仅为7.14%,最低仅为5.83%,这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是严重不正常的。同时,从财务管理理论来看,如此低的资产负债率不利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当然,实际控制人喜欢无负债经营是另一回事。如果招股书记载的10亿资金募集到位,按照2021年末的财务数据计算,发行人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下降到不可思议的3.5%,这...恐怕会让所有制造业的财务人员大吃一惊。因此,发行人母公司资产负债率的真实性存疑。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发行人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个位数,而合并后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上升到了34.74%,在制造业也是优秀的,但这不是重点。正是因为重点发行人子公司的负债率远高于母公司,所以合并后会增加近4倍。这一结果也体现了发行人穷子富父的公司布局安排。各子公司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但母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我们进一步整理了离境旅行商合并报表中公司的资产、负债和净利润。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子公司中上海启越的负债率最高,为87.43%,而上海启越的贸易公司作为发行人,承担着垫付货款的职能,所以说负债率高是有道理的。排名第二的兰州康鹏威尔,资产负债率77.74%,今年亏损2298.14万元。兰州康鹏威尔的盘子是所有子公司中最大的,但却处于高负债、亏损的状态。对比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可以发现,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如此反常,估计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很少存在。

如果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真,母公司会通过向生产子公司低价采购的方式,将子公司本应在当地留存的利税转移给母公司。这样一来,每个生产子公司不仅要承担环保和安全生产的双重责任,还要承受高负债的风险,进一步削弱子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从而经营子公司成为发行人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02收现金少,付出多的问题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估价之家计算的2020年和2021年离境行人的收入和收款差异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这两年的含税收入约为24.87亿元。但根据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的一般相关项目,预计这两年的收款折合22.49亿元。两者的区别在于发行人少收8000万元,即收入无缘无故比收款多收8000万元。当然也有可能是收入记录多了或者有直接支付货款或者购买固定资产的应收票据。

估价所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购买金额和财务报表数据,计算2020年和2021年离境行人购买和支付的差额。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对而言,发行人的采购不仅没有少支付应收票据背书供应商的货款,还多支付了3.35亿元的货款,所以发行人对应收票据背书供应商的金额在这里没有明显的影响。反而可能出现发行人转移资金体外循环的新问题。

然后,我们计算发行方用应收票据支付购建长期资产的可能性。估价机构根据招股说明书中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计算2020年和2021年离境行人购建固定资产及支付相关款项的情况。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确实少支付了0.35亿元购建长期资产。我们假设这3500万元差额是通过应收票据背书支付的。即便如此,发行人这两年的含税收入仍比集合多0.8-0.35=0.55亿元。而这5500万元可能虚增的收入,只是从催收角度计算的报告期内两年的数据。结合上述异常收入和多付现金3.35亿元综合判断,发行人虚增收入应远不止这5500万元。恐怕只有发行方知道是多少。

03应扣除的虚假进项税

招股说明书披露,报告期末发行人增值税应抵扣的进项税额如下:

这个关于进项税要抵扣的问题,在之前的分析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到,已经成为老生常谈。2022年6月发行人发布的招股书中仍有关于进项税要抵扣的问题,实在令人惊讶。只能说为发行人编制报表的人没有及时更新税法知识,甚至缺乏必要的税法实务能力。因此,估价之家建议,招股书初稿出来后,中信建投请税务师事务所查税务。不仅仅是因为你们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守门人,否则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直接全面否定发行人的财务报表。

这里不再赘述估值之家对发行人在待抵扣进项税上造假做出结论的原因。其实就是看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2019年第39号公告》的三分之一,你甚至不用看完。

连续三年这么大的造假,发行人聘请的号称四大之一的审计师毕马威华振居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更令人震惊的是,毕马威华振还在审计报告的附注中列出了同样的要抵扣进项税的数据。

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待抵扣的虚假进项税额依次占发行人当期净利润的39.08%、36.34%、8.62%,足以让毕马威华振10次秒杀发行人财务报表。然而,毕马威华振竟然装作“低人一等”,甚至选择视而不见。毕马威华振,你恐怕是在玩四大招牌的轮盘赌。不怕重蹈瑞华覆辙的可以签个名。

04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性现金流严重异常。

招股书中披露了2021年和2020年应收应付金额由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性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化情况。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行人经营性2021年和2020年应收账款减少和应付账款增加的合计金额为-14,362.08万元。

根据发行人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余额合计,上表中两项重新计算的变动金额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者根据资产负债表重新计算的总额只有174.7万元。

如果假设发行人经营性净现金流准确,则发行人涉嫌虚增的净利润= 174.70-(-14,362.08) = 14,536.78万元。发行人这两年累计实现净利润23089.73万元,虚增净利润约1.7倍。

此外,发行人可能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新一代新能源电池电解质盐LiFSI的客户,重点说明理由牵强,三足鼎立(业务线)商业模式是否为上市而生。三条腿走路也导致主业不突出。为了反映其先进的技术,在报告所述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出版物。毛利率和净利率过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库存的大规模储存与化学品的稳定性不符。期间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R&D费用的比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应收账款余额增加1601.7018亿元。2020年多项财务数据异常。

七。结论。

综上所述,康鹏科技实际控制人为发行人在华东地区构建了大型精细化工生态圈,为发行人上市提供了便利。

然而,在精细化工生产环保和安全生产的双重压力下,发行人涉嫌虚增收入和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甚至为了上市伪造关键财务数据,导致前五大客户存在潜在关联方,前五大应收账款存在可疑客户,内销增幅高,人均年产值高,收入复合增长率刚好达到科技指标等问题。

采购过程中对部分供应商的实力也存在严重怀疑,主要财务数据仍存在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异常、少付现金多付、净利润调整为严重异常经营现金流等问题。

发行人IPO过程中,保荐机构中信建投可能存在审核不力、把关不严的问题,审计师毕马威华振存在回避重点问题、闭眼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问题。两人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都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本文来自估值之家。

总结:以上内容是从康鹏科技IPO开始对经营性应收账款减少计算公式财务数据的详细介绍:如何做一个专家实控人玩转。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能帮助你了解经营性应收账款减少计算公式。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