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法条和七种情形合同无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无效格式条款情形]、[无效免责条款情形、[适用于民法典总则情形]。为方便普通读者,以下将根据具体情况分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法条和七种情形
合同无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无效格式条款情形]、[无效免责条款情形、[适用于民法典总则情形]。为方便普通读者,以下将根据具体情况分为七种/[/]。
1.格式子句无效情形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重复使用而事先拟定的条款,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简单来说,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如“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最低充值限额”、“不得自带酒水”、“茶室费”等都可以理解为格式条款。
并非所有的格式条款都是无效的,但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或者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
所以“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可以理解为无效,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经营者单方面享有解释权,排除了消费者的权利。
2.免责条款无效情形
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比如“家长有必要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教育机构免除责任”就经常出现在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销售协议中。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受伤,学前机构拒绝承担本条责任,无效。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比如某手机店安装了某公司的安全系统。结果安全系统被破解,导致店铺损失惨重。店家起诉某公司要求赔偿,某公司以买卖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拒绝赔偿无效。
3、主体没有资格签订合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未成年人、精神障碍者和智力受损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未成年人打赏主播,家长可以向主播索要。
4.意思不真实的合同。
简单来说,当事人是在一些错误认识的基础上签订的合同,了解情况后可以索赔合同无效。比如小明买了个奢侈品包。对方虽然没说是正品,但是用各种暗示向小明表达这个包是正品。小明误以为包是真的,就给了他。后来发现包是假货,可以主张销售无效,但前提是能证明对方有诱导行为。所以很难证明这个主张是无效的。
5.签订非法合同。
这里的法律是广义的,不仅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还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
公序良俗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不道德的协议无效。比如男人出轨,然后立遗嘱说所有遗产归第三任妻子,这个遗嘱就无效。
7.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中的恶意串通
举个例子,小明买了一套房子,但是所有手续办完之后,卖方却迟迟不肯交房。后来,卖方拿出一份他委托另一家中介卖房且交易时间早于小明的合同,表示要与小明解除买卖合同。如小证明出卖人与居间人串通伪造买卖合同,小通过居间人合同无效向法院主张出卖人签订的买卖合同。
如有法律问题,可点击下方小程序咨询专业律师↓↓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查看今日头条客户端)总结:以上内容是对情形法条的五种情形和合同无效的七种情形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你能了解/[/]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