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做什么处理,道德和法治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整合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谓是一门“灵魂”学科。道德和法治改变了什么?未来的评价方向
做什么处理,道德和法治
专家:绝不是道德内容和合法内容的结合。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学政治教师、研究员夏波老师指出,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和法治课程标准,将原来的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合二为一,以“道德和法治”作为课程名称,
“很多人不了解这门课程,误以为新课程是道德内容和法律内容的结合。实际上,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实现法治国家必须坚持法治国家与德治相结合的要求,从而形成全社会信仰法律、全体公民遵守道德的社会趋势。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分别讲解。要把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道德支持法治,让法治促进道德,让/[
夏波说,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道德和法治课程主要围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该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中,政治是新课标的新提法,明确了道德和法治课程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师、研究员邵雅茹老师表示,新课标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各学段课程的整合设计。主要变化和突破有:浓缩了道德和法治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了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根据核心素养结构化、综合化地设计了课程内容,提高了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建议,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考试命题等。
小学老师: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促进知行合一。
在Xi市雁塔区燎原小学一线教师道德和法治孙静看来,新课标为教师指明了方向: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识字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学习将成为常态;教材中的角色转换、角色共鸣也会成为套路;新课标倡导的几种新的学习方式将大放异彩,促进知行合一;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学习资料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她强调,尤其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引人注目,包括:1。在案例学习中,学会探究和讨论,提高价值辨别能力;2.在课题式、体验式的项目学习中学会参与体验,促进感知的建构;3.模拟活动的学习方式会更多的呈现在小学道德教育的主题活动中;4.学科融合的学习方法,通过不同学科对同一学科的学习,相互渗透,实现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全面学习;5.实用的学习风格。
中学老师:要从关注“学什么”转变到关注“能力做什么”
Xi高新一中初中部教研室主任张洪亮老师认为,践行新课标,道法教师要做到从“解决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
他进一步阐述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从注重学生学什么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后的能力做什么,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从做题转变为做人做事。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将从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扩展到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活动参与、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法治理念、学以致用。”
张宏亮指出,新课标要求教学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的统一。教师要选择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直面学生困惑的话题,创设学生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世界互动的个人生活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与社会环境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体验。
张宏亮说,“新课标要求教学要把说理教育和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搞填鸭式的‘硬灌输’,也不能在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上‘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设置辨析点,激发学生辨析。”
家长要引导孩子仰望社会,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孙静认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如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评价)和学业评价的过程监控作用。作业评价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选择以语音、视频、书面作业等形式完成作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也可以邀请家长进行综合评价。期末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自评、教学内容、时事政治小答辩等综合评价学生。
夏波认为,未来道德和法治纸笔考试将以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索性试题的比重。“家长要引导孩子抬头看社会而不是背知识点,在周末和节假日有意识地带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观察、了解、参与、实践等活动,引导孩子认识社会生活,服务社会。”华商报记者闫摄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做什么处理、道德和法治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是否办理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