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由职业怎么填工作单位,自由职业观察者林安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2-07 13:33:06

导读:父母自由职业工作单位怎么填,自由职业观察者林安采访100个辞职的人,看到了自由职业最真实的生活画面。“自由职业,占领是前提,自由是结果。”“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去上班?”2

父母自由职业工作单位怎么填,自由职业观察者林安

采访100个辞职的人,看到了自由职业最真实的生活画面。

“自由职业,占领是前提,自由是结果。”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去上班?”2018年1月30日在网上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它会成为帮助我推开自由职业之门的敲门砖。

从此,一个不想上班的26岁女孩开始了第二次人生。

四年后,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我已经从一个面试了100个当年没上班的人的上班族,成长为一个链接过千人的自由职业成长型社区创业者。

一路上,我有无数个想要放弃的时刻,告诉自己“否则,回去工作吧”,想着“现在我知道去工作容易多了”...但最后我还是选择坚持自由职业。是什么让我坚持下去?

接触采访了200多自由职业人,想和他们说说我的故事。

你不能去工作,但你必须去。

你为什么不想去上班?四年前开始的。

四年前,我26岁,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工作。在我被提升为营销经理后不久,我的直属上司因为高层变动而离职。接下来的一个月,亲密的同事纷纷离开:“我要去做我真正喜欢的事情了。”走之前,他们都跟我说了。

那年春天,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灿烂的春光,心想:“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那我呢?我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

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像个溺水的人。身边的人都找了个救生圈叫爱,慢慢游向岸边。只有我还在水里挣扎。

“我真的喜欢现在的工作吗?”在一次次的追问下,我揭开了工作之外的华丽包装,看到了隐藏在“体面的薪水”和“光鲜的职位”的美丽丝带下的工作本质:用自己的劳动为他人创造价值。

我好像知道为什么我在一个公司长期工作总是很难。

回顾我四年的职业生涯,每一次跳槽都是打了鸡血,准备大打出手。一段时间后会陷入职业倦怠,开始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之所以会这样,很多时候不是我变了,而是我的同事、公司、周围的环境都变了...

我逐渐意识到,上班是一件极其不可控的事情。当我们自我实现的方向偏离了公司发展的方向,工作就从创造价值变成了痛苦的重复性工作。很多时候,人坐在办公室里,心已经飘得很远了。我们和公司唯一的联系就是工资。

主动切断这个叫做“钱”的纽带,并不容易。毕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怎么谋生?

2017年冬天,我陷入了“工作没有意义”的虚无思考。

过了几天,看了一个《圆桌派》的节目,讲的是“不想上班怎么破”。陈丹青在节目中说:“工作是强大的动力。我也不喜欢上班,但我可以像条虫一样醒来,工作到深夜。”

那时候我才明白,工作和上班完全是两码事。我可以热爱工作,而不是喜欢它。不是工作没有意义,而是工作没有价值。

重拾对工作的热爱,应该从采访那些“只工作,不上班”的人开始。

几天后,我写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去工作了?文章最后告诉你:我准备开始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看看除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人生还有多少种可能。

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看更专业的AB脸。

《100个不工作的人》采访计划,从解决自己的困惑入手。大概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在公司上班。下班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对通讯录里不工作的朋友进行了采访。就这样,我失去了上班的热情,通过采访不上班的人又找回来了。

辞职前,我已经在很多新媒体平台运营自媒体账号近4年。这段时间的积累,为我的专栏在各个平台爆红奠定了基础。

不到一年的时间,《100个不工作的人》系列在全网获得了上百万的阅读量,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合作邀约、广告机会、出版机会,让我有了辞职的冲动和勇气。想了很久,没有稳定的副业收入,就从公司辞职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我26年人生中做过的最大胆的决定。后来接触了很多自由职业的人,才知道大部分人只有在副业收入等于甚至超过主业收入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离职。

所以,辞职后的三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处于焦虑之中。虽然已经攒够了两年不上班的生存资金,但是看着存款一天天减少,不知道下一笔收入什么时候才能进来,感觉不是很好。

辞职后的那段时间,上海的气温经常是38℃。记忆中的那个夏天,我一天都没有休息,但是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前三个月,我的目标很明确:在上海挣够基本生活费。

在这个过程中,采访100个不工作的人,帮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通过接触和采访那些不上班的自由职业,了解他们的起步方式和生活状态,得到自由职业起步阶段的宝贵建议。

但有时候,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也让我对一些原本感兴趣的职业不再抱有幻想。

有一次,我和一个网上认识的自由撰稿人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异地聊天。挂了电话,我坐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放弃了成为全职作家的想法,因为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这种职业每天都需要密集的写作和重复枯燥的稿件修改,需要保持一个非常稳定的套路,这是我因为喜欢新奇而无法忍受的。

有时候采访不上班的人,也能让我看到更专业的AB脸。

2019年冬天,我采访了一位在朋友圈过着平静生活的花艺师/民谣主持人。面试前,我觉得她一定是那种“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一帆风顺”的女生,甚至非常羡慕她的生活。

面试结束后,我的想法被彻底推翻了。因为在那些鲜花环绕的美丽照片背后,是她一次又一次彻夜为客户摆花艺摊位的辛苦;那些都市女孩光鲜亮丽的小资生活方式背后,是她在出差的高铁上累得想吐。那些复古温馨的民宿背后,是不讲理的客人一次次哭诉后的无奈和委屈。

看到这一点后,我与未能如我所愿生活的自己和解,我不再轻易羡慕生活中我认识的任何一个看起来优秀成功的人。因为“人生总有AB面,你无法承受B面的痛苦,所以不要羡慕A面的闪耀”。况且,那些看似发光的人,看着远处更亮的地方,也可能觉得自己很平庸。

打破自由的幻想,探索自由职业的喜怒哀乐

这几年接触了很多不想上班的职场人士,发现他们对自由职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自由职业人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

“自由职业人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自由职业人不一定要遇到讨厌的老板和同事。”

一边是自由职业的美好幻想,一边是职场工作的痛苦和烦恼。为了逃避工作,很多人逃到自由职业。但能长期从事自由职业的,都是职场上已经很优秀的人。他们选择自由职业只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辞职前工作的工资待遇,工作时间,职称都很不错。我离开是因为在这个外人眼里的好工作里找不到爱情,仅此而已。

但是突然,从每天定时打卡,固定地点上班的状态,到每天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的状态,一开始,很多人都会被这突如其来的“自由”打败,包括我。

2020年,我采访了一位自由潜水教练,她告诉我,她从事自由职业后的第一个月,生活非常颓废,作息无规律。她经常在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去和朋友聚会。

成为a 自由职业的第四个月,月收入第一次超过工资的时候,我也进入了类似的状态。那段时间,我被第二轮的空虚和无意义所包围。“我已经过上了我理想中的自由生活。为什么我还是那么空虚?”我问自己。

后来发现问题出在“自由职业人缺乏社会系统各方面的支持”。

比如社会保障方面,对自由职业人没有保障机制。一旦离开公司,我们就是社会意义上的“失业人员”或者“灵活就业人员”。我们怎么交社保?怎么交税?很多自由职业人找不到路和入口。

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身份的缺失。很多人在离职后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的亲朋好友,因为害怕面对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歧视。

直到成为自由职业人半年后,我才敢告诉父母我离职了,因为那时候我的收入稳定了,也能让他们放心了。但我知道,在更多父母的眼里,“自由职业”大约等于“失业”,这是一种不光彩的地位——即使有些自由职业人的收入比上班时还多。我前面说的那个花店,被前男友说了很久“你只是个卖花的,干的都是体力活”。

同时,很多自由职业人在离开职场后会变得越来越家常,外出与人社交的次数和频率会大大减少。我呆在家里最长的记录是1个月不出门。那段时间,我几乎陷入了抑郁——我的人际系统也被破坏了。

再加上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收入不稳定,日常焦虑,作息不规律,自由职业也是焦虑抑郁的高发群体。

这是我这几年接触200多自由职业人后发现的一部分共性。

自律且业务稳定自由职业的人,会陷入另一个极端:过度劳累,自我强迫。

我认识一个广州的自由插画师,她在副业收入超过主业收入后,辞去了设计主管的工作。自由职业早期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她几乎什么人都来,每天埋头设计画插画。有时候,偶尔放松一下,她也会产生严重的罪恶感,认为放松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另一个自由撰稿人,做着一个字一元的高薪工作。他平均两天能写完一篇8000-10000字的稿子,写稿子最多一个月赚6万。然而几个月后,长期写作导致的颈椎病带他去了医院,写稿子赚的钱被大量送到医院。

2020年自由职业遇到上升瓶颈后开始创业。我一天工作8个小时以上,每天多条线处理五六个项目成了常态。有一段时间,因为超高的工作量,我每隔几天就精神崩溃一次。我还把这种事情做了视频,贴在小红书上。2021年底,我带着工作在去大理轻松度假的时候,被自由职业住在那里的人调侃“自我剥削”。

不工作时的焦虑和空虚,工作时的过度劳累和自我强迫,几乎成了大城市人的常态自由职业。能兼顾工作和生活的自由职业人很少。

这是大部分自由职业人的工作状态,因为说白了,自由职业人只是从在职场上为一个固定的老板工作,变成了为很多老板工作。他们依然靠出卖自己的时间赚钱,但是在工作时间和地点上有了更多的自由,也有了选择老板的自由。

而那些不想继续被动为别人打工的人自由职业会考虑成立个人工作室或公司,组建团队,自己当老板,成为小微企业主。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好奇:既然自由职业这么苦,为什么非要做自由职业的人呢?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几年,我问过很多自由职业身边的人:“虽然很焦虑,很辛苦,但是要不要回去工作?”

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不会”,因为他们无法放弃这种自由。

成为自由职业人后,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选择容易说话的客户,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选择和喜欢的人打交道,选择舒适的工作场所,选择错峰出行...

虽然工作时间变长了,但我们有了更灵活的时间陪伴家人,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通勤时间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年假一年比一年长,我们也可以花更少的钱去淡季旅游。

这些自由都是我们不想失去的。

给不想上班的你一些建议。

如果你也不想上班,首先你要搞清楚做自由职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要选择自由职业来逃避。如果你为了避免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而选择自由职业,以后可能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第二,提前存半年到一年的“休班基金”。心理安全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我不建议有财务危机的人现阶段搞自由职业,因为会影响你作为自由职业人的地位。

第三,提前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环境支持系统。比如离职前,想想谁能给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工作中遇到困难可以找谁倾诉?很多自由职业人会人为的给自己制造秩序感。比如他们可以把办公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也可以在外面租个站,设定上下班时间。

第四,提前接触免费的生活样本,走近那些自由职业,看看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与其关注他们光明的一面,不如多关注让他们痛苦的一面,权衡自己是否能承受这份痛苦。

理想的工作形式是只工作不工作。

2018年辞职的时候,身边没有多少人在做自由职业也没有多少人在讨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除了上班以外的另一种可能。

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远程办公,很多人在家办公的过程中,被动地体验自由职业人的日常生活。近几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也让自由职业人有了自主申报纳税的途径。不仅如此,为自由职业人群提供服务的平台和网站也在逐渐增多。2022年,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自由会客厅”,希望通过链接更多自由职业的人,分享更多与自由职业成长相关的知识和课程,让那些在职场找不到爱情的人,可以多一种方式开始自由的生活。

“我理想的工作形式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再也没有人抱怨工作了,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我2019年出版的第一本书《全部工作,没有工作》的结尾,我这样写道。

我也想把它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送给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愿你我早日过上“有工作没工作”的自由生活。

★林安

创作者,《自由客厅》创始人,《逆行人生》主播。

2018年2月开始连载自由职业访谈栏目《100个不工作的人》,聚焦自由职业群体。2019年出版了第一本书《都工作,都不工作》,记录了自由职业群体的现状。2020年7月,第一个创业项目“自由会客厅”开业,链接自由职业人,共同探索“全工作,不工作”的自由生活。

全平台同名:临安客厅

总结:以上内容是如何填写父母自由职业工作单位,自由职业观察者林安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知道如何填写父母自由职业有所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