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官网,北京互联网法院打造互联网审判人才高地□本报记者张于雪最近,北京互联网法院被评为北京法院系统“互联网审判人才高地”。北京互联网法院文在接受《法
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官网,北京互联网法院打造互联网审判人才高地
□本报记者张于雪
最近,北京互联网法院被评为北京法院系统“互联网审判人才高地”。北京互联网法院文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立四年来,该院立足首都功能定位,不断探索互联网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形成了互联网更高层次数字司法新服务的司法保障。
北京互联网法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科技赋能案件执行,不断探索完善“全流程在线执行”新模式,推出了区块链智能合同“一键备案”、执行案件二维码支付、案件一键智能报销、各类案件在线执行等八大创新数字化执行举措,遍布全国。
创新的源泉在人。北京互联网法院执行局法官熊志刚认为,执行工作创新的根本在于拥有一支能折腾的法官队伍。
“北京互联网法院是年轻人的大舞台。其层级少,组织结构扁平化。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平台建设,评委都能发挥作用。”熊志刚认为互联网法院与传统法院的一大区别在于,在新技术辅助办案层面,法官可以提出想法和需求,扮演“技术产品经理”的角色,参与构建技术产品,辅助办案。
2019年10月,在一起执行案件中,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托司法区块链“田萍链”将智能合同上链,成功实现了全国首例调解协议的自动执行和备案,区块链智能合同技术真正落地。此外,该院创造性地构建了“e版权诉讼共治系统”,依托区块链技术,使司法力量提前介入版权授权和转让阶段,实现版权流通全过程的追溯、溯源和实时查询。在该系统下搭建的非诉调解平台,可以实现诉讼平台与非诉调解平台的在线互联。当事人可以一键进入线上非诉调解平台,接受专业机构组织的云调解,打通诉讼与非诉壁垒。2022年,该系统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
作为全市执行法官人数最少的法院执行局,北京互联网法院执行局只有4名执行法官和7名辅助人员,但法官人均结案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平均结案时间仅2.81天,不断刷新全市结案时间最短纪录。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前沿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使得互联网领域的案件裁判规则还存在许多模糊地带。
为了及时讨论问题,交流经验,北京互联网法院设置了知识产权、民事、商事、程序四个专业法官会议,为交叉审判法庭。他们不定期开会讨论疑难复杂案件,学习优秀裁判文书,挖掘典型案例规则,研究裁判规则库入库规则。北京互联网法院审计管理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李文超告诉记者,法官会议强调法官自愿选择加入,每周没有固定的时间和频率,只要有话题就会开。
法官们通过总结审判实践经验,打造了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互联网商业竞争秩序、明确网络平台责任、打击网络黑灰产、划定新技术应用保护边界、培育互联网新型商业业态等七大裁判规则体系,建立了民事、商事、知识产权、程序四大裁判规则库。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39项规则。
北京互联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郝力告诉记者,在思想建设方面,该院一直重视法官政治思想的精细化,致力于建设一支忠诚、纯洁、可靠的法官队伍。依托线上线下平台资源,推出了“早晚课”、“党课一刻钟”等创新创新学习方式,让法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沉浸式学习,让理论学习自然融入法官日常工作生活。
北京互联网法院自成立以来,共接待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观众15413人次,国外嘉宾1676人次,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多米尼加Supreme 法院、泰国Supreme 法院等进行了交流,充分展示和传播/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总结:以上内容是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官网的详细介绍,北京互联网法院打造互联网审判人才高地。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能认识你。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