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都去哪里发展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27 19:18:57

导读: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轻工分院和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将向何处发展?第44届世界运动会工业机械装配调整项目金牌获得者宋彪第44届世界时尚科技项目金奖获得者胡平胡,第42届世界运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轻工分院和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将向何处发展?

第44届世界运动会工业机械装配调整项目金牌获得者宋彪

第44届世界时尚科技项目金奖获得者胡平

胡,第42届世界运动会银牌得主

近日,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捷报频传,获胜者成为技能之星。获奖者的职业发展也备受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1年到2021年的10年间,我国共派出179名选手参加了5次比赛,共获得36枚金牌、29枚银牌、20枚铜牌和58个优胜奖,获奖选手共计162人。赢家的职业发展道路是多样的。有的选手在世赛夺冠后留校任教投身职业教育,有的成为夺冠项目的世赛教练投身职业比赛,有的在世赛夺冠后选择创业开公司,有的选择留在原工作单位继续发光发热成长为技术骨干,还有的选择继续深造甚至出国读博士。

所有的获奖者都去了哪里?

近日,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专项赛中,中国选手表现出色,在已完成的27个项目中获得15金3银3铜5奖。其实中国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历史并不长。2011年,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首次派出6名选手参赛,获得1枚银牌和5个优胜奖。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派出32名选手参赛,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获得5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和11个优胜奖。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派出52名选手参加了47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项优胜奖,在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上均居首位。

这些获奖选手回到家乡、工作单位或院校后,大多成为技能明星,很多人改变了人生轨迹。这些球员的就业情况、职业发展和持续成长备受关注。

2021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委托广州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发布了《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简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172名选手中,比赛期间为学生的有118人,占68.6%,比赛期间为企事业单位员工的有24人,占14%。报告提出了世界级运动员的五种职业发展路径,包括世界级专家、技能大师、技术管理、技术研发、艺术创新。四种职业发展路径都需要从运动员转变为教练,然后选择成为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业务主管或演播室主持人。

“中奖后我就是你”

根据上述调查报告,世界运动员中有73%的人在获奖后留校或在工作单位任教,他们将对其技能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第44届世界运动会工业机械装配与调整项目金牌获得者宋标,被授予艾伯特·维德奖,被称为“技能的诺贝尔奖”。他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岁时,他是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他选择留校,成为智能装备学院的一名教师。

有些球员除了留校任教,还选择成为世界教练。例如,第44届世界时装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胡平,她获得金牌时只有18岁。她也是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学生,现在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时尚技术项目的教练。在她眼里,从球员到教练的身份转变意义重大,既是世运会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技艺的传承。作为教练,她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带来的球员。

同样获得第44届世运会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的陈,在获奖后也选择留在母校广州技师学院任教。“因为我是我们学校第一个代表国家参赛的学生,我只是希望做一个成果转化。”10月27日,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成为老师后,他致力于竞技教学,但近几年开始在教学领域转型。“全日制比赛培养的参赛学生只有几个,但其实我们学校有很多普通班的学生,将来想进入社会就业。尤其像我们CAD机械设计专业,在企业中是比较紧缺的岗位,学校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普通学生的就业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选手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出国留学。如第41届世界运动会CAD机械设计项目获得者魏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选择出国深造,赴德国奥尔登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44届世运会移动机器人项目铜牌得主梁早荣和第45届世运会该项目金牌得主胡,都是从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毕业后选择了天津技术师范学院继续本科学习。

从玩家到企业家

除了从事职业教育和专业比赛,一些获奖者选择留在原工作单位,成长为业务主管或技术骨干。曾是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员工的邹斌,在第43届世界砌体工程获奖后,依然选择留在原单位。目前,他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的项目质量总监,也是邹斌市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赵富博,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45届世运会焊接项目夺金后留在原单位,现为该单位首席焊工技师。

有些玩家选择自己创业。例如,第44届世界精细木工项目冠军陈泽坤是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精细木工项目的选手。毕业后,他选择成立自己的公司从事红木家具的生产、销售和研究,用参加世界运动会的高标准打磨自己的产品。

2019年,陈泽坤创办了自己的木艺公司,从事红木家具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的文化研究。陈泽坤说,他父亲的家具厂做的红木家具用的是行业标准,他参加了及格赛,学到了世界竞赛标准的技术。他希望将这种高标准运用到红木家具的生产中,打造自己的红木家具品牌。

毫无疑问,世锦赛选手的职业选择是多样的,甚至有些选手在获奖后自己经历了多条职业发展道路。如第42届世博会美发项目获奖者胡,从四川国际广告职业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职业教育。他还创业、开店并开展培训。同时从43届世博会开始成为美发项目的教练。

会话

世界银牌得主胡:夺冠后就业平台更高。

10月27日,北青报记者与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银牌得主胡进行了对话。她也是那次世界比赛中中国队最好的运动员。现在是扬州生命科技学院高级实习指导老师,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队教练,美发大赛裁判。“虽然已经快十年了,但我依稀记得回想起站在领奖台上时的激动和兴奋。”

北青报:当时你是怎么入选国家队的?

胡雪:当时我是四川国际广告职业学院形象设计系发型设计专业的学生。70多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的选拔。最后经过几轮比赛,选出两名同学进入四川队参加全国选拔赛。在全国选拔赛中,我的排名不是特别靠前,以第五名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抱着“技不足我练,技不足我补”的心态,在第一轮训练结束后,以“十进五”淘汰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前五名。

后来我更加努力,在细节和心态上做了调整。训练结束后,我以“五进二”淘汰赛第二名的成绩通过了最后的选拔。现阶段更多的是考验选手的心态。上两次比赛,我都是第一名才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世锦赛。

北青报:除了技术过硬,心理素质也很重要。你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胡:我还没有参加过世界其他大赛。我一开始很胆小,甚至不知道比赛是为了什么。在训练过程中,为了增加选手的展示经验,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团队的专家教练会让我们去很多学校给学员们展示,也会讲发型的创意思路和流程。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的胆子越来越大。

世运会之前在澳洲的交流赛中拿过冠军,积累了比赛经验。回来后,我还和在第41届世界运动会上获得美发冠军的法国选手进行了交流。我们的教练季老师一直说我心情很好。记得有一次比赛,他跟我说他紧张到前一天晚上都没睡好。我还告诉他不要紧张。虽然我不能保证我会打得很好,但是不会差,不会有失误。

北青报:你认为世界运动会对职业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胡雪:世界技能大赛对我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有很大影响。大的方面,我们的就业平台和眼界会更高,这是很大的进步。小的方面,当我自己开美发店服务客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很信任我。

不管是哪种竞争,其实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选手在准备过程中也收获颇丰。通过参加比赛,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提高整个行业的标准。标准的不断规范,最终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起来之后,又会反过来推动相关教育领域学校的改革和进步,这其实是一个闭环,一层一层的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现在大家对职业教育的热情越来越高,政策也越来越好。我相信职业教育在未来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记者戴幼卿实习生孙佳怡纪陈语安

来源:北京青年报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分院和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打算向何处发展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