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迪庆哪个城市下辖云南,云南迪庆:培育生态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光明日报记者张勇香格里拉位于云南迪庆高原上。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寒凉区,一度成为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
迪庆哪个城市下辖云南,云南迪庆:培育生态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光明日报记者张勇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迪庆高原上。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寒凉区,一度成为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迪庆在脱贫过程中,以产业培育和就业转移为抓手,强化造血功能,实现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2018年,迪庆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在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2019年,未夕县实现高质量脱贫,迪庆实现全州脱贫。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然在巩固扶贫成果、以生态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特色产业。
黑陶改变的村庄。
在香格里拉的西北部,沿着214国道的滇藏公路,在金沙江边奔子栏的半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路边餐馆前醒目的“尼西黑陶”“尼西土鸡”的招牌。
12月6日,在泥溪镇山路上一家名为“收藏者快乐土锅鸡”的餐厅里,有一个专门展示泥溪黑陶的房间。纯黑色陶器是独一无二的。年轻的老板娘荣格卓玛说:“这些尼西黑陶是我们汤堆的传统手工艺品。都是我老公提布自己做的,他跟他爷爷学的手艺。”
荣卓玛的家在尼西乡塘满村塘堆一带,一个山坡上的藏族村落。黑陶让这个小村庄成了网络名人的打卡地,还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迪庆高原上一张亮丽的名片。
走进错落有致的藏族传统民居塘堆村,藏族黑陶烧制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开始就是这个家族的第七代传人。制作黑陶有九道工序。当身材高大的党珍皮第一次在作坊里打磨陶器时,她像刺绣一样细心。
镇皮之初的作坊,既是制作黑陶的生产作坊,也是旅游体验区。“我们村脱贫致富主要靠黑陶。”他介绍,以前村里靠做黑陶吃饭。这些年来,村里旅游、购买黑陶的游客越来越多。他做黑陶一年能赚七八万。5年前,当甄批准成立尼西黑陶公司时,她教了50多个学徒,并带动村民制作黑陶。目前,全村163户中有94户制作黑陶,为全村创收500多万元。
为了保护和传承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艺,两年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当镇批准建设了西藏黑陶保护与传承中心,该中心包括黑陶展厅、制作车间和游客体验车间。黑陶展厅展示了3大类38种黑陶及其制作工艺。“尼西黑陶有3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我们藏族的文化。在这里展示,不仅是为了宣传,也是为了传承,让几百年后的人知道黑陶的制作过程和用途。”当简在开始的时候说。
一块被生态工业改变的土地
泥溪镇不仅以黑陶闻名,传统养殖的泥溪鸡也被列入国家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过去,农民只进行分散的耕作。近年来,为促进产业脱贫,香格里拉成立森吉尼达生物资源开发公司,投资1600万元在尼溪镇发展尼西鸡养殖业。
在泥溪乡新阳村强多村民小组周围的峡谷里,一排排鸡舍布满山坡,一群群小黑泥溪鸡在欢快地啄食。“这里的基地养殖尼西鸡是为了种鸡和鸡蛋。公司带动全州2000户养殖户养殖尼西鸡,其中贫困户1500户。公司免费给贫困户分发鸡,非贫困户政府每只补贴10元。半年后被公司收购,70块钱一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该公司生产经理吾宗卓玛说。
在迪庆高原上有很多像尼西鸡业这样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养殖业,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基地。这不仅改变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还带动了许多藏族群众脱贫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
迪庆高原第一坝是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虽然有美丽的草原,但这里的藏族村民因为地处高寒地带,过去只能种玉米和土豆,收入低,长期难以脱贫。2014年,小中甸镇联合村凯西村民小组村民陈建华、齐力卓玛种植玛咖失败。后来,在昆明市农科院研究员李荣波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尝试种植藜麦,然后成立合作社和公司发放种子,带动全村及周边地区的农民种植藜麦。现在已经带动600多户农户在迪庆种植万亩,成为云南最大的藜麦种植企业。
12月7日,寒风中飘着雪花。走进凯西村,看到了陈建华公司新建投产的藜麦剥皮、分拣、选色生产线。公司生产线投资300多万元,政府支持一半,每天能加工8吨藜麦。“以前在其他城市加工,现在村里也能加工。去年公司收入300多万,农民种植藜麦每亩收入2400元到3600元。”陈建华感叹。
迪庆高原盛产藏药。小中甸镇和平村10年前引进中昊野生种植公司种植中药材,如今已有825亩基地。在挂有各种药材名称标牌的种植基地,和平村村支书扎西慈利向记者一一介绍。基地有30多个品种,以秦艽、当归为主,藏药有五六个品种。该基地还带动了400多户村民种植中药材1000多亩。“我们村先后引进培育了7家企业,推广牦牛、中药材、藜麦、藏香猪等。特色产业,建立了7个工业化种植养殖基地,通过流转土地、组织工人等方式增加了群众收入。”塔希里说。
公司换来的一群藏族乡亲
一个个种植养殖公司落户迪庆高原,很多藏族村民成为产业工人。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稳定的收入,也改变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12月6日18时,泥溪乡新阳村强多村民小组贫困户八斤下班回家,和妻子一起喂泥溪鸡。他家因病很穷。后来,他在西山丽养鸡基地工作了两年多,月薪4500元。他家还饲养了公司免费分发的鸡。去年养了400多只,收入两万多。“我现在年收入7万,卖的鸡肉酥油3万多。希望盖新房的贷款能还清!”八斤指的是前两年新建的藏式新房。
在小中甸镇和平村江城村民小组药材种植基地,贫困户那木正和一群女村民一起采摘药材秦艽。她抬起红扑扑的脸对记者说:“家里有8亩地,10年前转给了公司。600元一亩,一年要4800元。我在公司基地工作了七八年。每天90块钱,用这些收入,我送两个孩子上了大学。现在我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在香格里拉工作。”
“我们村上大学有很多娃娃。这几年租地,在基地打工,家里种点药材,收入比种洋蓟多了好几倍。现在我的生活更好了,上大学的人不计其数!”年轻的女村民兴牧插话说。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她正迅速把大家收集的一筐筐秦艽装上她的拖拉机,开向公司仓库。
据了解,小中甸镇扶持8家龙头企业和3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全镇生态特色种植养殖业,带动贫困农户每户增收4000元以上;累计流转土地超过1万亩,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8000余人。户均纯收入增加了1万元。
近年来,迪庆地区大力发展葡萄、中药材、特色畜禽、食用菌、青稞、蔬菜、木本油料等七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产、一村一品”的产业化种植。全州有扶贫龙头企业69家,吸纳职工3035人。迪庆高原上生机勃勃的生态特色产业带动藏族村民脱贫致富,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1日0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迪庆属于哪个城市云南,迪庆:培育生态特色产业和巩固扶贫成果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知道迪庆属于/[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