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那个打骂父母的18岁孩子呢?为什么孩子打骂父母文|朗朗育儿课堂(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今天在微博里看到一条消息。一位母亲坐在商场里,穿着校服的儿子站在旁边
那个打骂父母的18岁孩子呢?为什么孩子打骂父母
文|朗朗育儿课堂(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今天在微博里看到一条消息。一位母亲坐在商场里,穿着校服的儿子站在旁边专注地玩游戏。店员把零钱递给他妈妈,她拿钱的时候挡住了孩子的手机屏幕,影响了孩子玩游戏。结果,孩子突然打他妈,她比他妈高一个头的儿子打她,她毫无还手之力。
网上很多帖子都评论说这个孩子肯定是家长用的,这让孩子太不懂事了。
很多家长都很困惑。他们辛辛苦苦养孩子,要星星要月亮。如何才能孩子长大后不仅孝顺父母,还能拳打脚踢父母?懂一点经济学的家长可能会有所了解,因为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可以完美解释为什么“有教养的”孩子长大后会打骂父母。
第一,什么是“边际递减效应”
很多家长不明白什么是“边际递减效应”。的确,边际递减效应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但不代表在教育中不能用。
“边际递减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等量增加,达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产品的增量会减少,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减少。当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总量越来越大时,消费最后新增的单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表现出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综上所述,“边际递减效应”是指投资越多或拥有越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收益就开始下降;这个规律也可以定位于人类的心理或情感世界。
生活中,“边际递减效应”应用广泛,家长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二、“边际递减效应”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为什么学生上课有课间休息而不是连续上课?试想一下,如果你连续上课四个小时,第一个小时的效率和第二、三、四个小时是不一样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所以课间休息是非常必要的。
当孩子在重复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孩子的新鲜感会越来越低,满意度也会越来越低。
因为孩子习惯了父母的照顾,新鲜感和满足感降低了。就算给孩子再多的关心,也很难让孩子感动。孩子经常对一个不熟悉的人的一点点努力表示感激,却常常忘记父母几十年来教给他们的东西。这就是生活中的“边际递减效应”。
第三,“边际递减效应”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德国经济学家格尔森曾提出一个关于快感的定律:同样的快感不断重复,它带来的享受逐渐减少。
现在很多因为物质资源没有现在丰富而吃了很多苦的父母,都想把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都塞到孩子里,让孩子不吃亏。于是父母开始为孩子安排一切,想要什么孩子就给什么。孩子他们还没想到的,父母都想到了,提前准备好了。确实溺爱“孩子星星给月亮,阳光给太阳”,但这种来自父母的爱往往是大灾难的开始。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没有鞋的人偶然得到一双鞋,让他评价。不管他们是否紧跟潮流,是否适合他,他都立刻给他们打了高分。接下来惊喜不断,他有机会不断得到鞋子,但当他继续给后面的鞋子打分时,分数越来越低,因为“下一双鞋”带来的满足感逐渐降低。
“边际递减效应”提醒我们,对商品价值的认识并不是来自商品本身,而是通过我们自身需求和欲望的满足而主观体验到的。父母事事跟着孩子走,惯着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这些事理所当然。所以说孩子不懂得感恩,长大了打骂父母是意料之中的事。那么利用“边际递减效应”,掌握恋爱的尺度孩子就很重要了。
第四,利用“边际递减效应”掌握恋爱的尺度。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斯说过,“当过度的时候,最合适的东西就会变成最不合适的东西。”
1.适度放手,让孩子独立。
都说60分的妈妈刚刚好,100分的妈妈很可怕。父母控制孩子的一切,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适度的关心会温暖孩子,过度的关心会窒息孩子。父母要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摆脱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很多“啃老族”自己也不想“啃老”,但是长大后因为父母什么都干,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导致无法独立生活。所以,无论父母多么不情愿,也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2.父母可以无条件的爱孩子,但不能无底线的爱孩子。
诚然,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21世纪的物质丰富程度远超我们当初所能想象为孩子,但这并不是父母溺爱孩子的理由。父母可以无条件的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无底线的爱孩子。幸福的分母是欲望,父母无底线的溺爱只能增加孩子的欲望,让孩子更难体验到幸福。所以,掌握恋爱孩子的尺度很重要,家长要重视。
3.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无论是单纯的奖励还是惩罚,都会导致“边际递减效应”。想要孩子知错、懂事、感恩,父母必须奖惩并用。孩子做得好就要奖励;孩子父母不知道做错什么就会被惩罚。比如上一篇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孩子对他妈妈拳打脚踢,只是因为她不让他玩手机。大概是因为他没受过惩罚,知道就算打了妈妈也不会有什么后果。
曾国藩:“若有敬畏之心,可以止步。”人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己酿下的苦果。
苏姆林斯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父母任其发展,一旦孩子坏习惯形成,学校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再教育’他。这对/[/K1来说很好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我们终将老去,而孩子终将长大。我们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努力去教导和影响他!
这就是郎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人!
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18岁孩子打骂父母怎么办,为什么孩子打骂父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大家知道孩子打骂父母该怎么办。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