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70年代末80年代初简短、我家 经济生活怎么写(一)我和妻子1977年结婚,1978年生了一个女儿,1981年生了一个儿子。当时我和妻子在宁夏沽源县工作。我老婆是三线军工企业的工人。
70年代末80年代初简短、我家 经济生活怎么写(一)
我和妻子1977年结婚,1978年生了一个女儿,1981年生了一个儿子。当时我和妻子在宁夏沽源县工作。我老婆是三线军工企业的工人。这家工厂有2000多人,包括5000多名家属。工厂坐落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山沟里。我是从杭州插队到西海固山的知青。1971年,我被招聘到沽源县食品公司工作。我和妻子结婚后不久,通过交流的方式,设法调到了妻子的工厂,成为了厂办技校的一名教师。
我来看看我家那段时间的经济概况:
一、家庭收支概况:
1.收入
当时我和老婆都是初中毕业,工资水平都是二等工。当时二等工人已经是最低工资水平,一等工人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1972年,我实习期满,成为正式员工,和我一起在商业部门工作的大部分人都被划为一等工,只有少数表现特别好的被划为二等,包括我在内。然而,在后来的一年(我不确定是哪一年),那些原本被定为一等功的人都被调成了二等功。而且随后几年新招聘的员工从一开始就被定为二等工,一等工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我国有十一类工资区,同级别的工资比其他地方高。我在商业部的二等工作,每月基本工资41元,还有其他几项补贴和津贴:保洁费,每月2元;粮油差价补贴,2次共4元。所以月收入比47元多一点。调到老婆工作的三线工厂后,按照当时的惯例,虽然换了工作,但是工资没有调整。但是,去工厂技校当老师的时候,我担任班主任。我每个月增加班主任津贴5元,我多拿了52元。
这里有个解释:清洁费是为了补贴员工洗澡理发。各单位有统一规定,就是每月男2元,女4元。粮油差价补贴是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两次提高粮油收购价格和零收购价格。为了补偿城市工薪族的利益损失,它两次向工薪族发放粮油差价补贴,加到每个人的工资里。
老婆是三线军工厂的工人,工资比当地同级别的人高。每月基本工资46元,加上4元里的保洁费,粮油差价补贴,上夜班的夜餐费,差不多一个月都比57元里的少。所以我们俩的收入在我当班主任之前是每月104元,当了班主任之后是每月109元。
二。花费
1.每日每月支出:
伙食费:从25元到30元;
儿童零食:5元;
托儿所或幼儿园:每人每月3元,共计6元;
租金:1.76元;
水费:0.40元;
电费:1元至1.50元;
我自己买书:每个月问2元左右;
周日带孩子去县城:每次花3元左右,一个月一两次。
其他费用:如理发0.10元,每次就诊挂号费0.10元,偶尔看场电影每张票0.15元。买些零碎东西。
总共每月55元就够了。剩下的钱存起来,每年600元左右。
春节期间可能会多花点钱,但也只是多花了几十块钱。那时候五一、国庆、春节都没有长假。
二、主要支出:
1.走亲戚,买衣服。我当时在西北工作,父母在上海。按照国家规定,我结婚后,每4年有一次探亲假。我和我老婆,带着两个孩子,每次走亲戚买600元到700元的衣服都要花400元左右。因为上海的衣服时尚又便宜,但是在那个时候的西北偏远小镇是买不到的。所以每次回上海都买很多衣服,但是在固原的三年,几乎不买衣服。
2.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当时所谓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包括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沙发、写字台、大衣柜、抽屉柜、床、书架等。购买这些东西在当时被称为家庭基本建设。当时购买这些东西并不打算只用一年,两年,十年八年。当时我每买一个这样的东西,都是打算用一辈子,甚至几代人,也就是打算死后传给后代继续用。那时候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之类的都很紧缺,要凭票购买。但是还是有机会拿到票的。今年有机会买一个,明年有机会再加一个。年复一年,家里的高档消费品会越来越多,家里也会越来越体面。
除了上面的主要开销,剩下的钱会做什么?没有,就让它存在在那里,没有特定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个意外。
当时的工人家属:
第一,买房不需要攒钱,因为有福利分房制度;
第二,不需要为孩子节省教育费用,因为从幼儿园到高中,学费极低。如果上大学,不仅交学费,还补贴生活费;
第三,预防疾病不需要存钱,因为有公费医疗,不管得什么病,医药费都是公费的;
第四,养老不用存钱,因为老了有退休工资,死了有丧葬费;不要担心老了,没人照顾你,因为你退休后不会离开工厂,你还是工厂工人。工厂工会退休工人办公室负责此事。有困难找组织;
第五,未婚年轻人不需要省下一大笔婚礼费用,因为在当时,向男性索要彩礼既不受女性欢迎,也提倡婚姻简朴。只要一个年轻人有大约500元到800元,他就能把他的心上人娶回家。
所以这些给现在的工薪族造成巨大经济压力和焦虑的因素,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那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今天低很多,但是生活很轻松。
下面,我还会深入的讲一下吃的,穿的,福利分房制度,房租,水电费,厂办托儿所幼儿园,冬天的燃料和取暖费,到县城探亲,购买家具家电,休闲文化娱乐等等的细节和详细开支。由于篇幅过长,我放在第二部分继续讨论。
(未完待续)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写简短,我家(一)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如何写家庭经济情况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