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Office 卫生管理制度十条,occupation 卫生管理制度1.目的为保障员工健康,预防职业病,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这个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3.责任3.1安全环保部制定并实施
Office 卫生管理制度十条,occupation 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障员工健康,预防职业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这个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
3.责任3.1安全环保部制定并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文件管理制度。
3.2由各部门和车间具体实施。3.3公司总经理最终负责公司的所有专业卫生工作。3.4公司的EHS部门是公司职业相关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卫生。3.5公司质量技术部负责对影响职业卫生、毒性、危害等因素的监控。3.6人力资源部负责全公司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3.7各事业部负责纠正和改进影响职业卫生的因素。4工作程序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专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专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专业卫生管理工作。
4.2建立详细的职业卫生档案,包括:4.2.1公司基本情况:公司简要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图、有毒有害种类和工艺、职业危害检测结果和评价、有毒有害作业人群分布及其健康评估、四大职业人群(职业病、疑似职业病、观察对象和职业禁忌症)等。4.2.2职业健康状况: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业状况、婚姻状况、进出厂时间、劳动合同期限、健康状况、工作调动、工资支付、考勤等。)、职业史、有害因素暴露剂量、劳动保护、既往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健康评价等。4.2.3职业危害的监测和检测:包括危害的种类、监测或检测的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容许标准和评价结论等。4.3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4.3.1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等。严格遵循《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的规定影响到公司
应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职业危害。
4.4必须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知识的培训,并形式
系统是持久的。
4.4.1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环保部、工会、车间兼职专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卫生培训。4.4.2车间工人必须参加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卫生培训,结合本单位职业危害特点设置。4.5建立健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定期维护制度。确保防护措施的正常运行是有效控制职业危害的重要保证。4.5.1产生有毒有害因素和其他有害因素的生产场所,应当采取密封、通风、除尘、净化等防护措施,生产设备应当同步运行。4.5.2建立负责维护的部门和人员,制定各种防护设施的维护周期,记录维护情况和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做好应急处理。4.6建立健全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制度,严格控制个人防护用品的购置,根据各车间职业危害的种类制定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表,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的登记和管理工作。4.7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销售管理制度,原材料采购应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则。4.7.1供应、运输、储存和使用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原料,应当有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有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产品成分检验报告、职业病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4.7.2储存有毒有害原料的地方,应在规定的地方设置危险品标志或放射性警示标志。4.8建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监测和定期检查制度。对极度危险和高度危险化学品以及产生高度危险物质的工艺或场所,应设置监控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由专人负责职业危害的日常监控和登记管理,确保监控系统正常运行。4.9根据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卫生的规定,定期组织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检测和评价。测试和评估结果储存在职业卫生档案中,定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工人公布。4.10如果发现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11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应当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k1/]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专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4.12建立急性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和职业病报告制度。4.12.1根据《职业危害调查与处理办法》(国家卫生部令第25号)和《工业场所职业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4.12.2发生职业危害时,应立即向卫生行政部、劳动监察部、工会组织和安全监督部报告。职业危害报告应及时、准确,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病人去向、死亡人数、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采取的措施和发展趋势等。4.13一旦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应按照国家职业病报告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4.14建立职业危害告知制度。在显著位置设立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化学毒物预防知识、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4.15建立女工职业卫生保障制度。不得安排孕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胎儿和婴儿有害的工作。4.16建立招聘及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招募过程受到严格控制,以防止假冒或招募童工(16岁以下)。同时做好岗前体检,防止职业禁忌症进入禁忌岗位;4.16.1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待遇。4.16.2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内容发生变化,从事已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未披露的有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应如实告知。4.17建立防暑保健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夏季高温期间控制加班,合理调整作息时间;改进落后的高温作业技术,增加必要的通风降温设备;供应清凉饮料和大量开水,保证工人体内水分和盐分代谢;对有高温禁忌症的患者,应及时调离高温工作岗位,进行妥善安置。5具体管理内容和方法5.1公司每年都要有本年度的职业卫生工作目标,确保组织的各类经营活动和岗位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
5.2环安部组织对所有职业卫生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有害因素)进行识别、登记和分类。5.3环安部根据相关职业卫生法律规定,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危害评估。5.4人力资源部应定期组织安排有害因素岗位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5.5职业卫生应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EHS部门应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使员工了解各种危害因素。5.6质量技术部定期对各场所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环安部。必要时请相关机构监督检测。5.7总经理办公室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生产现场的安全卫生条件,加强劳动保护。5.8综合运行部和安全环保部应检查日常生产现场的安全卫生情况,并监督和教育员工穿戴劳动保护用品。5.9总调度室及各业务处将对影响职业卫生的各种缺陷进行纠正和完善。6监督检查6.1公司工会组织每年对职业目标卫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2环安部应检查与职业卫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监督影响职业卫生因素的纠正和改进。7补充条款7.1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规定执行。
7.2该系统包括
公司安环部
负责解释。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office 卫生管理制度十条,occupation 卫生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office 卫生管理制度有所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