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详介绍一下,重点是高精尖产业布局人才。十年风雨兼程,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扛起人社部门的责任和使命,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才、促和
详介绍一下,重点是高精尖产业布局人才。
十年风雨兼程,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扛起人社部门的责任和使命,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才、促和谐,为现代化强区高质量的海淀建设贡献了“人社力量”,结出累累硕果。
是人才的第一资源,夯实发展基础,构筑人才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了全方位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区委区政府“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以高精尖产业布局为重点,充分发挥政策的有效性,不断优化服务措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动力支撑。各方人才加速向海淀聚集。党的十八大以来,区人力社保局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强对全区产业布局和企业人才需求的统筹考虑和统筹规划,聚焦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广纳天下英才,为海淀建功立业。十年来,海淀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2.8万人,新增工作居住证16.2万个。为教育、卫生等机构吸纳人才1万余人,培养技能人才近40万人。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区人力社保局探索开展高端领军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打破学历、资历、职称限制,402人乘坐“直通车”获得高级职称。服务能效显著提高。十年来,人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从工作居住证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积分落户,服务群体从海外人才扩展到国际人才。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办理工作居住证1.5万个,外国人工作居住证每年1000多个,积分落户资格每年2000多个,申请和落户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同时,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抓好“两区”建设。2018年以来,高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已吸引副总裁以上高管1480人,核心关键管理人员2825人;五年来,中央与地方人才对接交流活动10余场,发布科研成果近50项,参与企业近600家。人才发展环境的多元优化区人力社保局着力打造人才引进教育“蓄水池”,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43个,其中博士后工作站34个,园区分站106个,创新实践基地3个。海淀区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通过减少存量、控制增量,全区500多家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培训、评估、人力资源外包等形式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542家,近三年增长率达113.4%,形成了全链条、全行业、深层次的服务格局。全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年为1760万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发布岗位和求职信息6亿多条,帮助2800多万人就业,为恢复工作生产、稳定就业、保障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坚持系统治理,绘就和谐稳定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对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作出了重大部署。区人力社保局立足服务区域发展大局,建立了“源头预防、调整化解、研判引导”三位一体、封闭的劳动关系风险防范化解体系,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确保辖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继续稳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淀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不断巩固。2019年,本市首个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站在海淀区中关村创业街成立。2020年,全市首个协调劳动关系网上“E站E中心”成立。2021年,为加强对新型用工模式企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海淀区在羊坊店、东升赵志街道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站。此外,区人力社保局通过建立集团裁员应急机制和重大集体案件监控制度,为“双减”政策平稳落地保驾护航,全力化解互联网企业用工风险隐患,筑牢和谐劳动关系“防火墙”。近10年来,海淀区共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5个、园区1个、市级先进单位37个、区级和谐单位642个。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区人力社保局在全市率先实现劳动者维权“一门一窗一次”服务,将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社保审核案件受理事项统一纳入行政执法受理大厅集中办理;案件由单一的现场投诉举报窗口受理,陆续增加了“受理投诉并处理”、“全国铲除拖欠工资问题反映线索平台”、维权二维码、12345、信访转办、网络舆情等多个投诉举报渠道,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维权渠道的畅通。狠抓建筑工地管理,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动态实现不拖欠工人工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直为农民工和弱势群体提供一站式免费法律援助服务。十年来,受理劳动者维权案件25万件,为农民工和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援助2.3万件,处理群众诉求13.3万件。解决纠纷的能力不断增强。区人力社保局构建了立体化的纠纷仲裁办案体系,十年来每年仲裁案件数量从1万件到2万多件不等,办案方式从线下审理到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率先公开生效文书,率先探索要素化办案模式,开创证据交换先例做法,在全市开先河并与区法院签订《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办法(试行)》,联合区法院率先公布十大典型案例。疫情期间,海淀区人社局在全市首创微信视频会,推出“智能仲裁法院综合服务平台”,年结案率始终在95%以上。打造多元化调解格局。十年来,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从0到102个,调解员发展到300多人。十年来,接受法律培训的企业超过5000家,超过3万人次。坚持党建引领新形象回应民生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党建推动业务工作全面发展,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锤炼出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奋发有为的海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队伍。疫情爆发3年来,人社干部身先士卒,参与社区下沉值班、核酸筛查、应急保障等工作的人数超过2万人。全面推进职业道德建设,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加强优化营商环境5.0建设。搭建微发布矩阵平台,推广远程服务,实现“掌上社保”、“码上服务”、“智能仲裁”。民生业务场景设计涵盖就业、社保等40项业务,精简业务材料200余项,有效降低群众服务成本。深化“一窗式”综合受理模式改革,推行“最多跑一次”清单,打包办理“退休一件事”、“工伤一件事”等业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站在新的起点上,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着力稳就业、惠民生,积极谋发展,以实干促和谐,再创培育民生福祉的新篇章。(记者李杰)总结:以上内容是详细介绍一下的人才详细介绍,重点介绍高精尖产业布局。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帮助和参考价值。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