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的今年多大了2022,72岁的郭台铭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10 23:22:03

导读:72岁今年多大2022年72岁郭台铭这个已经完成接班的代工帝国还能延续过去的辉煌吗?写作|《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编辑|马吉英头部地图来源|视觉中国富士康造车业务更进一步,郭台

72岁今年多大2022年72岁郭台铭

这个已经完成接班的代工帝国还能延续过去的辉煌吗?

写作

|《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

编辑

|马吉英

头部地图来源

|视觉中国

富士康造车业务更进一步,郭台铭有点激动。

10月18日鸿海科技日,72岁的郭台铭,作为神秘嘉宾,亲自驾驶一辆红色Model B出席发布会。下车后,他略带兴奋地介绍了这辆车,称之为“最好的生日礼物”。

去年同一天,鸿海正式发布了旗下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带来了三款电动汽车。郭台铭也用同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富士康造车的期待。

据了解,Foxtron(宏华先进)是鸿海集团与中国台湾省最大车企宇龙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Foxtron主要负责车辆的设计,鸿海将生产车辆。

与去年的发布会相比,今年富士康的首发车产品并没有增加。有三款车型:Model B、Model V、Model C,都是跨界SUV车型。再加上2021科技日亮相的Model E(定位为续航里程750km的豪华轿车,计划2023年上市)和Model T(一款电动大巴,已正式交付高雄客运,续航里程300km),富士康共亮相5款车型,涵盖SUV、轿车、客车和皮卡市场。

与一年前相比,富士康的造车心情似乎更加迫切。

——富士康希望复制其在组装消费电子产品方面的成功经验,将业务扩展到汽车领域,目标是从底盘开始为客户代工组装其电动汽车。

鸿海董事长刘洋伟再次强调,富士康不卖自主品牌汽车。他们的初衷不会改变,就是委托汽车行业的设计制造服务公司(CDMS),希望有一天鸿海能帮特斯拉造车。

来源:鸿海科技日现场截图

“在宣布2020年生产电动汽车的计划后,很多人质疑富士康能不能造车。现在,富士康一年推出三款,很多人都在疑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是我们的运营速度。”刘阳伟说。

2019年6月,郭台铭退休,刘洋伟继任郭台铭鸿海新任董事长。不过,目前富士康的造车业务并没有受到交接的太大影响。两年内五款新车亮相,富士康似乎想证明自己有能力用速度造车。

根据计划,鸿海将在2025年实现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5%的目标,年出货量为50万~ 75万辆,并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为全球10%(约300万辆)的电动汽车提供零配件或服务。

这个已经完成接班的代工帝国还能延续过去的辉煌吗?

两年的加速

2015年,马斯克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吧。’"

随后几年,这句话不时被用来嘲讽“代工皇帝”富士康。

事实上,富士康造车的野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05年,鸿海通过收购中国台湾省四大汽车线束制造商之一的安泰电气,开始涉足汽车零部件业务。2010年,鸿海拿下特斯拉订单,成为特斯拉中控触摸屏面板、连接器和盖子的供应商。2013年,富士康进入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的供应链。第二年,富士康与BAIC合作,共同投资R&D,制造新一代动力电池及其系统,并获得电池技术。

鸿海汽车领域合作企业(不完全统计)制图:任亚飞

在随后的布局中,除了与传统车企合作,鸿海开始通过投资的方式与有潜力的互联网车企建立合作。

如2016年通过子公司弘准向滴滴出行投资1.199亿美元,收购滴滴出行0.355%的股份;2017年通过子公司富泰华向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收购对方约1.19%的股权;2018年,与阿里、IDG资本共同领投Xpeng Motors轮融资。

2020年,富士康突然宣布要造车。在当年的科技日上,刘洋伟首先详细介绍了富士康进军造车行业的思路:富士康不会打造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是电动汽车中的iPhone,富士康希望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安卓,开源、开放。

接下来的两年,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动作越发频繁。

2021年初,富士康与吉利达成合作,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名为富士康,主营业务为整车代工或汽车零部件生产。

去年5月14日,富士康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克达成汽车组装合作,将于2023年推出新车。这也是富士康首次拿下汽车组装大单。

同年11月,富士康以2.3亿美元的价格从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洛兹敦汽车公司(Lordstown Motors)手中买下了位于俄亥俄州的前通用汽车工厂,并计划在那里生产电动汽车。这也是富士康旗下的第一家汽车工厂。富士康还将与洛兹敦汽车公司签约。本月早些时候,洛兹敦汽车公司(Lordstown Motors)宣布,富士康已制造出首款纯电动皮卡耐力。该车型售价5.25万美元(折合约37.36万元),计划年底前上市。

今年8月,富士康与加州君主拖拉机公司签约,生产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拖拉机;10月,富士康与位于洛杉矶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INDIEV达成协议,为后者生产首款量产原型车。

“更软”的富士康

除了广泛布局,富士康也在不断升级更新汽车代工模式。关键是MIH平台。

用刘阳伟的话来说:“我们唯一的软肋就是不太懂车。这个弱点可以通过平台解决。”

MIH开放电动车平台软件负责人韦礼安曾表示,传统汽车行业有三个痛点:第一是硬件的定义,汽车只要落地就会贬值;第二,复杂的结构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困难;最后,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新厂商很难参与和发展。他表示,希望外界能在MIH看到一个“更柔软的鸿海”。

MIH平台最大的特点是模块化和定制化。富士康计划对外开放平台,邀请有需求的电动汽车玩家加入MIH联盟,利用这个平台快速造车。如果对比智能手机,各大厂商的操作系统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品牌和参数配置。正如富士康提出的,希望成为“电动车行业的安卓”。

据刘洋伟介绍,目前MIH平台已有近2500名会员。包括高通、微软、博世、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电子等。

未来,Foxtron的车型也会优先选用MIH联盟成员的产品,希望Model B、Model V及Model C电动汽车能采用MIH成员超过5成以上零部件。

但就车企而言,对于MIH平台是否对多大有吸引力,业内人士众说纷纭。支持的观点是,在这个平台中,所有成员都可以分享自己打造电动汽车的经验,方便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观点是,作为富士康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宇龙并没有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纳智捷甚至多次传出退市的消息。双方共同打造的MIH平台很难让车企提升信心。而且MIH平台的话语权在富士康手里,车企不会冒险。

另外,富士康并不是目前唯一一家开放电动平台的公司。特斯拉之前开放了所有专利,比亚迪开放了E平台,大众也开放了MEB平台。对于不擅长造车的富士康来说,能不能得到车企的回应到多大的程度还是未知数。

但从相关动作和科技日的态度来看,富士康对汽车代工业务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来源:鸿海科技日现场截图

2022鸿海科技日,鸿海科技表示,未来10年将重新定义汽车领域的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合同设计与制造服务)商业模式。

刘杨伟强调,富士康和特斯拉不是竞争对手,他希望有一天能帮助特斯拉造车。

目前鸿海的汽车代工业务占比很小。“由于鸿海在全球ICT产品市场占有40%-45%的市场份额,我希望它在电动汽车领域也能达到同样的水平。”刘阳伟说。

新版地图

这两年,即使退役了,郭台铭依然站在电动车的站台上。鸿海集团一年内收购、投资、合作了十余个电动汽车项目,布局范围和投资领域从整车、电池到自动驾驶。汽车行业一直在按加速器按钮。

至于这背后的原因,很多汽车行业人士都给出了类似的观点: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不断下滑,苹果的订单被分散到其他水果连锁公司,疫情影响了苹果降低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意图。富士康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鸿海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苹果的业务。一方面为鸿海带来了稳定的营收和行业领先的代工水平,但同时鸿海也受制于苹果的毛利低和议价能力弱。苹果也开始支持“备胎”制衡富士康。比如Luxshare和Gore已经成为Airpods的主要供应商。

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让富士康看到了减少对苹果依赖、提升技术的机会。

2018年鸿海股东大会上,郭台铭依然感叹未来五年是鸿海关键的转型期。三年后的2021年,富士康提出了更实际的赚钱目标:预计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的营收将占其制造营收的5%,营收目标为300亿美元,其中40%的零配件将由鸿海集团自己制造。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鸿海来自汽车行业的营收不到总营业额的0.2%。要实现汽车营收的快速提升,鸿海的压力可见一斑。

富士康在汽车制造和汽车代工两个领域做到消费电子代工领域的地位并不容易。

从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来看,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大型车企找富士康制造汽车的可能性非常小,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选择自建工厂,会影响富士康的造车业务。另外,造车的技术迭代也很快。比如生产线可能每3~5年就要更新一次。规模上不去,富士康不敢冒险建新厂。“以后,[造车]很可能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不过,富士康虽然缺乏造车领域的积累,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一定优势。

比如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鸿海采用eCMMS(垂直整合商业模式),涵盖从机械零件、部件、模具、整机到设计、生产、组装、物流的所有服务。随着eCMMS模式的成功复制,富士康深圳工厂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也成为全球最短的3C供应链。这些能力在汽车领域也可以借鉴。

在科技日上,刘洋伟进一步解释道,“无论是电动车、PC、手机等。,鸿海的优势是垂直整合和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目前行业内很少有公司同时具备这些能力。”

自2007年加入鸿海担任董事长特别助理以来,刘洋伟在执掌鸿海半导体业务,成为“五虎”之一后,一度被称为鸿海“最亮的明星”。但也有公开报道称,鸿海内部有人质疑刘洋伟没有“战功”,难以服众。所以,汽车业务不仅是鸿海的新版图之一,也是刘杨威不能输的一战。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72年今年多大,2022年和72年郭台铭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今年多大72有所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