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详细介绍一下,长春另类老师上课先自拍。长春晚报记者 孙娇杨长春晚报记者孙在侃侃,当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话时,当老师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时,当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时,会发生什么?上课
详细介绍一下,长春另类老师上课先自拍。
长春晚报记者 孙娇杨长春晚报记者孙
在侃侃,当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话时,当老师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时,当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时,会发生什么?上课前自拍,微信点名发红包,上课随意刷手机。这些不可能的事情,就发生在吉林财经大学第一教学楼,而这堂“媒体策划”课,就在8日下午。“小鬼”负责讲台,讲课就像脱口秀。实习老师大呼:这堂课太短了。
反向课堂
上课先自拍。
昨天下午,在吉林财经大学第一教学楼1336室,上演了一堂“变形记”课,34名大三学生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全体教师、吉林财经大学教务处16名教师参加。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这堂课从铃声响起就注定与众不同。
下课后,同学们没有站起来喊“老师好”,而是全部拿起自拍杆和全班同学合影留念。露出洁白的牙齿,举起剪刀的手,在欢快的“新闻班帅吗?帅”的自问自答,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杨宁的这堂课“新媒体的传播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正式开始了。
准备充分,说话有底气。
意外的
上课用微信发红包
大学课堂上,老师拿起花名册点名。在昨天的“角色互换”课上,演讲者杨宁对点名的叫法略有不同。有什么区别?你听说过用微信点名发红包吗?
早在上课前,杨宁所在的班级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在这个群里。昨天的课上,杨宁的骂人方式是在群里发一个名为“班级互动”的大红包。他一看名字就觉得抢的时候在上课。事实上,这是一个烟雾弹。杨宁告诉班上所有的“学生”,没有人能抢它。如果他抢了,他会缺席。
不说了,就这一招,没来上课的“同学”不知道是不是被骗了,但是来上课的“同学”很多都被“骗”了。“平时上课前我们经常发红包抢红包。我根本不认为这是一个骗局。”学生刘说,当她在群里看到红包时,她几乎抢劫了无辜者,并成为了一名逃学者。
“合同的三个章节”
我负责我的地盘。
“我的地盘我做主”,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课,杨宁先“立了三条关于法的规矩”。第一,上课,“学生”可以随时用手机,随时在微信群里提问。第二,“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随时提问。第三,第一次当“学生”的老师,不能矜持。他应该积极回答他的问题。如果老师10分钟不发言,就停止讲课。
杨宁告诉记者,过去,老师根本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其实手机里有很多功能是有助于上课的。比如学生在老师讲课时遇到不熟悉的知识,不容易打断老师讲课,可以通过手机搜索得到想要的答案。这些都是新媒体给教学带来的便利。比如学生可以在群里提问,老师可以随时回答,学生和老师资源共享。通过这样一堂课,让老师们知道新媒体的便利。
陈,本组摄影记者
留一张纪念照炫耀一下。
幽默互动
听课就像看脱口秀。
在课堂上,杨宁以类似“脱口秀”的讲课方式幽默地与侃侃交谈,给师生讲授“新媒体的传播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我们谈新媒体,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媒体。杨宁指定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管仲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对于专门做“媒体策划”的老师来说比较难。但是杨宁的下一个问题难倒了所有人。杨宁的问题是一个装有传单的袋子的照片。问:猜猜这是什么?“是包吗?”“是涂鸦画吗?”“都是错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老师们被杨宁一一否定了。其实这是学生的菜篮子,里面装着外卖传单。以前他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能翻传单打电话。现在有“饿了么网”、“美团外卖”。用一点手机就能点餐,方便快捷,还能抽红包。这就是新媒体带来的便利。
“课程网格”
老师说觉得新鲜就想下载。
一节课很快过半时间,一个“课程网格”将课堂气氛再次推向高潮。当杨宁讲到“课程网格”的知识时,老师们坐不住了。到底什么是“课程网格”?
这时,坐在老师旁边的学生充当了讲师。他们拿起手机,打开软件,向老师们介绍这个“课程网格”带来的便利。
"输入诸如学号、姓名、系等信息。,而且你可以在里面找到你想修的课程……”“这个老师也能用吗?”“老师好像有工号,可以用。”在这种问答中,来上课的老师从学生那里了解到,这个新名词代表了一个基于手机课程的校园社交软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添加课程笔记,评价老师,逃课。
听说这个“课程网格”功能这么多。来听课的杨老师说尽快下载这个软件。
使用新媒体
学生指导教师。
就是在这样的问答中,一场学生占领课堂的“蜕变”以掌声结束。
“新媒体是工具,不是简单的刷手机。”本次活动的总策划李庆元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比预期的更成功。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让老师知道学生在玩什么手机,让手机不再成为师生之间的隔阂。
杨宁表示,希望通过这堂课,引导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新媒体,通过微信或微博与学生互动,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玩具。
听学生说。
尝试使用新媒体教学。
“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学生优秀的一面,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该校的广告老师约翰·杨告诉记者,她曾考虑在课堂上使用新媒体。
“老师不必好徒弟,徒弟也不必不如老师。这次让学生大胆策划组织这个‘学生给老师讲一堂课’的活动,让学生和老师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既锻炼了学生,也表达了他们的诉求。”管仲说,早在上课前,学生们就开通了微信群,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在群里“点餐”,按照老师的要求备课。这次课堂反转对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学院今后还会继续开展类似活动。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详细的介绍一下、长春另类老师课前自拍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吉林财经大学教务处有所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