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吸烟管理规定,要找准“非法吸烟”背后的原因日前,北京市控烟协会发布了2021年控烟投诉数据。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平台共收到群众关于违反“北京城
北京吸烟管理规定,要找准“非法吸烟”背后的原因
日前,北京市控烟协会发布了2021年控烟投诉数据。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平台共收到群众关于违反“北京城市控烟条例”相关规定的投诉11631件(9721件),同比增长19。("北京青年报" 1月16日)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于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和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但数据显示,2021 北京年,居民住宅吸烟投诉量大幅增长至1432起,较2017年增长95.6%。这个增长率太高了,即使吸烟人数增加,举报意识增强。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暴露也被称为“健康杀手”。在居民楼吸烟,既有健康影响,又有安全隐患,特别恶心。在公众禁烟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各种违法吸烟的举报不减反增,实在令人惊讶。我想问一下,是“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失败,还是烟瘾越来越大?找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近年来,国内电子烟市场大幅增长。《2021年中国电子烟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电子烟渗透率从2018年的0.5%增长到2021年的1.3%。一些烟民对电子烟的危害认识浅薄,甚至误以为电子烟没有“二手烟”威胁,从而忽视了在工作场所吸烟的风险,导致吸烟问题增多。
其次,人们的室内生活条件提高了。可以看到,在公布的数据中,有7797例(6572例)的人在投诉场所吸烟,同比上升18.6%。如今,新冠肺炎的疫情继续肆虐。不排除部分居民担心通过户外接触他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两权中较轻的是有害的”,所以他们选择室内吸烟。此外,居民出入公共场所需要履行防疫手续,室内封闭场景增多,进一步滋生室内吸烟。
再次,部分烟民自我需求减弱。“历史上严格控制吸烟”的号召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宣传力度难免会有所降低。好习惯不坚持,坏习惯又会卷土重来,反弹也随之而来。另外,一些现场受制于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处罚细则没有严格执行。在破窗效应的影响下,烟民墨守成规的意识慢慢下降了。
为了建设一个健康的中国,我们不能忽视二手烟的威胁。应该经常控制吸烟。首都北京如此,其他地区也应该如此。希望有关部门根据环境状况拿出常态化的治理方案,为百姓营造一个无烟的生活环境。(严琦)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北京吸烟管理规定,要找准“违法吸烟”背后原因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北京城市控烟条例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