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从国家干部项馍馍到二胎项鸡肋1993年以前,无论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一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就是国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从国家干部项馍馍到二胎项鸡肋
1993年以前,无论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一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就是国家干部。当年年底,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员工都能顺利流动,流动没有明显障碍。然而,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从1993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的《公务员法》,政府工作人员正式由国家干部的称谓改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随之改变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由国家干部改为事业单位。
随着地址的改变,事业的待遇也像一句谚语,叫王小二过年,一年比一年差。
2006年以前,很多机关工作人员都是转岗到事业单位的,但是2006年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根本原因是事业单位的薪酬比公务员越来越宽,逐渐从馍馍变成鸡肋。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机动性难。现行政策加大了事业编制人员和公务员的流动难度。
为什么这是一个小理由?因为在人事制度改革之前,尤其是在公务员制度实施之前,只要是国家干部,都只能顺畅流动,而且流动比较顺畅。但公务员制度实施后,目前公务员成为事业单位事业编非常容易,但事业编从事业单位向事业单位公务员逆向流动却非常困难,有些地方甚至比职务晋升还难。
流动困难带来的是公务员的稀缺性和事业岗位的快速贬值,这也是很多地方事业岗位,尤其是年轻的事业岗位流动性大的原因,因为大部分普通人如果考不上等途径,基本不可能通过转岗成为公务员。二是待遇地位束缚,事业待遇无法与垄断国企竞争,与公务员待遇差距呈扩大趋势。
作为一个在体制内工作的职业群体,目前的事业单位在待遇上处于尴尬的地位。总量上,还不如垄断国企年薪的员工,也不如一个办公室的公务员。目前体制内很多待遇和身份都是深度绑定的。
1.岗位补贴。按照现行政策,有些补贴只能作为公务员享受,事业单位员工不能享受。很多岗位的津贴是和身份挂钩的。即使你(事业编)和她(公务员)从事相同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你也享受不到她能享受的津贴。
比如政法委、司法局每月1200元的政法津贴,检察官、律师享受的司法业绩,公安的警衔津贴等等。
2.修车。2014年公车改革,公车被拿走,公务员享受公车补贴,事业编没有。虽然一些职业编辑可以享受巴士增刊,但大多数职业编辑不能。
3.绩效奖金。随着绩效奖金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中的收入越来越多,绩效奖金成为很多事业单位人士首先关注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的公务员都实行了月基本绩效奖金,但是大部分还没有实行。
三、晋升和稳定分化,职业编辑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1.推广难度上升。因为事业编人数多,领导岗位稀缺,晋升难度自然高于公务员。而且很多事业编还要面对公务员和国企干部的空降晋升困难。很多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的事业编,因为身份限制,无法顺利晋升,只能任命为什么XX负责人。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单位数量和领导职数进一步减少,事业编和晋升难度再次加大。
2.稳定性在下降。不仅不同于国企改革,也不同于公务员几十年的绝对稳定。目前,职业组织的稳定性正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如用人制度改革、案件编制的出现等,都打破了职业组织的稳定性。虽然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在职业组织本身没有消亡的前提下,很难辞退或者开除一个职业组织,但是也有有的地方出现过个别事业单位以不续签聘用合同的方式实际解散事业单位的例子,备案制变相瓦解了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如果出现单位被撤销等极端情况,备案制很可能面临被裁的危机。
虽然事业编目前有各种缺点,但相对于很多职业来说,其不低的待遇和相对的稳定性仍然是很多大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首选。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告诉我们你对鸡肋职业编辑的看法?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详细介绍,从项馍馍的国家干部到鸡肋的二胎。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国家公务员暂行规定有帮助和价值。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