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包庇犯罪所得量刑数额标准202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最新司法解释今日起生效。4月14日,《人民法院报》刊登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掩饰、隐瞒
包庇犯罪所得量刑数额标准202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最新司法解释今日起生效。
4月14日,《人民法院报》刊登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犯罪所得所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自4月15日起施行(以下简称《解释》)。
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就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事案件发布了司法解释。这个解读只是对2015版的修订。南都记者对比2015版和最新版发现,整体修改很少,只有部分改动。
2015版《解释》第一条提到,明知是犯罪所得所得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所得及其收益,符合条款中五种情形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所得罪定罪处罚。
第一种情况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且其产生的收入在3000元以上至10000元,也就是说,一个以数额为主的标准,兼顾其他情况,将掩饰、隐瞒基本所得、犯罪所得收入犯罪数额
杜南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官网获悉,当时主要考虑本罪数额的构成要件不应低于上游犯罪数额的构成要件,参照盗窃罪、诈骗罪等上游犯罪数额的标准确定本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2015版的解释,对于“3000至10000元”数额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不统一。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兼顾社会保障情况,可在3000至10000元范围内确定当地具体数额标准。
最新的解释删除了这种情况,即数额标准不再适用,入罪标准全国统一;并明确提出人民法院在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刑事案件时,应当综合考虑上游犯罪的性质、犯罪的情节、后果和社会危害性,依法定罪处罚。
此外,2015版《解释》规定,行为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自用,财物价值刚好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一般他认罪、悔罪并返还赃物或赔偿金的,不认为是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处理。但最新解释中删除了这一条款。
根据解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收益构成本罪的,认罪、悔罪,退缴赃物或者赔偿,且有三种情形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有三种情况:有法定从宽处罚;为近亲属隐瞒或者掩饰犯罪所得及其收入,且系初犯或者偶犯的;还有其他一些小情况。
事先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犯罪分子通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所得的,以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共犯论处。罪所得及其所得为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构成犯罪的,分别以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抢劫罪定罪处罚。
采写:南都记者何圣婷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今天实施的最新所得犯罪窝赃/量刑数额标准2022,犯罪窝赃所得 司法解释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了解犯罪窝赃所得量刑/[/]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