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哪些类型,趣说三农(50)|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20 17:41:50

导读:新型农业经营主要有哪些类型主体 类型,有趣三农(50)|农业市场分享|中国最大的农业圈投身农业市场,与全国农业巨头交朋友。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3)文|王征兵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要有哪些类型主体 类型,有趣三农(50)|

农业市场

分享|中国最大的农业圈

投身农业市场,与全国农业巨头交朋友。

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3)

文|王征兵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种。

(一)家庭农场的培育

培育家庭农场,需要明确家庭农场的成立条件,让农民为之努力。我们认为家庭农场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1.规模适中。如果规模太小,还是属于老业务主体;规模过大,家庭劳动力不够,管理难度也会加大。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这样的管理能力。

那么,适度的规模应该有多大呢?我认为适度规模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家庭农场主要劳动力的纯收入等于或大于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第二,依靠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可以让农场正常运转。这两个条件是确定家庭农场规模的基础。

我们查了陕西省家庭农场规模的条件:关中、陕南100亩以上,陕北200亩以上;种植果树30亩以上;种植蔬菜20多亩;养猪300头以上;养200多只羊;养100多头牛。以每个家庭农场的两个劳动力和上述行业五年的平均利润计算,这个规模可以使家庭农场的夫妻纯收入等于或大于城镇职工的收入,而有了这个规模,夫妻的两个劳动力基本可以使其正常运转。

为什么家庭农场主要劳动力的纯收入等于或大于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如果他们的收入长期低于城市工人,他们也会逃离农村到城市工作或做生意。

13亿人要吃饭,所以这个农民队伍必须稳定,农村环境艰苦,所以他们的收入应该比城镇职工略高,应该算是对他们的补偿。

2.家庭劳动为主。顾名思义,家庭农场应该以家庭劳动力为主。

根据农业部对家庭农场的解释,家庭农场不允许有长期从业人员,但可以有短期从业人员。陕西省规定,家庭农场可以有短期从业人员,也可以有长期从业人员,但长期从业人数不能超过家庭主要劳动力人数。比如一个家庭农场有两个劳动力,长工人数可以不超过两个。

限制家庭农场从业人数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农民通过自己的劳动致富;二是从业人员太多,管理难度大,大部分农户缺乏管理能力。

家族是否雇佣员工,有多少员工,谁来监管?家庭农场在哪里注册,由什么部门监管。有的省家庭农场在工商局注册;在一些省份,家庭农场在农业局注册。但事实上,很难监督每个农场雇佣多少人。最实际的办法是控制经营规模,比如种粮。只要不超过200亩,员工不可能太多。如果猪不超过500头,夫妻两个劳力就够了,不需要员工。所以家庭农场的规模不仅要有下限,还要有上限。

3.专注一个行业。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一个产业主要指1-2个产业,一般不超过3个产业。

家庭农场太多,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必然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与设立家庭农场的初衷相违背。如果你只管理一个行业,你必须精通它,这样你才能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农业部对家庭农场有指导意见,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允许各地自行制定家庭农场标准。只要当地农民符合当地家庭农场的标准,他们就可以在当地政府部门注册家庭农场。

如何培育家庭农场?一是及时公布当地的家庭农场标准,让农民有据可依,有努力的目标;二是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上要协调帮助,让有意愿成立家庭农场的农民得到足够的土地;三是为家庭农场提供公共服务,如道路铺设、配套水电、农业科技指导等。第四,资金支持。对于发展较好的家庭农场,应给予项目资金支持,鼓励银行在贷款方面给予家庭农场一些优惠政策。

(二)培育专业大户

大户是指从事某一农业产业的规模农户,所从事的农业类别一般在种植和养殖。如何培养一个职业大家庭?

1.农业项目的科学选择。与小农户相比,专业大户在选择项目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人无我有,如彩色土豆、微型黄瓜、双矮苹果等。因为这些农产品市场上没有或者很少,上市后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2)人各有所长,如有机大米、红心猕猴桃、薄皮核桃等。,因为你的产品只有质量更高,价格才能高于普通农民。普通农民的土地没有租金,自己的劳动力没有报酬。而专业大户农民的土地是租来的,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普通农户,如果农产品价格不能高于普通农户,可能会亏本。

或者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项目的选择上要给专业大户以指导和帮助。

2.农产品的科学营销。作为小农户,科学营销影响不大,因为他们的农产品少;但是,专业大户就不一样了。农产品量大,成本高。营销不科学,收入就会少,甚至亏损。

帮助专业大户科学营销农产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专业大户的农产品营销技能培训。政府聘请营销专家或营销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为专业大户提供营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科学营销能力。

二是政府聘请营销专家帮助专业大户策划农产品营销,或者专业大户聘请专家策划,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第三,学习典型案例,向政府组织或主要专业人士做好农产品营销的企业或地方学习。

3.科学管理。大多数专业人员缺乏科学管理的能力。所以政府或合作社要培养科学管理的大专业人才,或者组织他们到管理好的企业、农场参观学习,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

没有合作,单个农户很难对病虫害尤其是鼠疫进行统一防治;没有合作,个体农户难以应对大市场的竞争;没有合作,单个农户很难建立农产品品牌,消费者甚至买不到自己想买的品牌农产品,无法提高生活质量。没有合作,单个农户无法科学营销自己的农产品,也很难做到优质优价。

合作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农民的必由之路。虽然大家都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但是合作是极其困难的。

为什么?原因有二:第一,原来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体制是一种合作经济。然而,在这种合作中,成员的利益受到了伤害和侵蚀,这使得农民对合作和合作社的管理者失去了信心。

第二,我国处于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金钱至上成为一部分人的信仰和追求。因此,商业活动中腐败、欺诈、勒索等不良行为频繁发生,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很难相互信任。

我们知道合作的基础是信任。没有信任,我们就无法合作。这是中国农民合作困难的根源。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相当多。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137万户,但关键是运营良好的合作社很少。

那么,如何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呢?

1.提高合作社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成员为了利益加入合作社。如果他们合作后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合作社对成员就没有吸引力。

会员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目前最直接简洁的办法就是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入手,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让成员得到更多的利益,合作社才会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合作社发展的持久动力。

2.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民主机制。

(1)最高权力。会员大会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每年召开一次。成员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在表决机制上,一般应规定会议必须有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出席,决定须经半数以上参加人员通过,重大事项须经三分之二以上参加人员通过。

(2)管理组织。一般规定设立理事会,作为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

(3)监督机构。一般设立监事会,代表全体成员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日常运营管理部门。对于较小的组织,董事会一般负责日常工作。但对于规模较大、业务内容较多的机构,理事会下设一名总经理和几个部门,负责日常事务。

3.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外资和社会资本是按股分红,合作社是按交易金额返还。让每一个成员,包括合作社的负责人,都获得合理的收入。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可能导致合作社的解体。中国人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其实这里的“平等”不是要平均,而是要合理。

4.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对合作社主要负责人进行管理能力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提高成员的凝聚力。

5.合作社的分级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分级管理,事后鼓励。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更高层次升级,发展好的合作社要给予奖励,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合作社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农业企业的培育

农业企业有三种:一是直接从事种植、养殖的企业;二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第三,是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企业。

对于第一类农业企业,政府应采取“不支持,不反对”的政策。

不反对的理由是,企业是按市场规律从农民手中流转到土地上的,是按市场规律经营和盈利的。我们没有反对和限制的政策依据,每个人和企业都有经营农业的权利和自由。

不支持的理由有三个。第一,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剥夺了更多农民经营农业的可能性。笔者曾经调查过一家种植玉米和土豆的农业企业,其种植规模达到2.2万亩,占一个乡镇土地的50%以上。如果一个家庭农场是100亩,2.2万亩土地可以培育220个家庭农场,一个企业剥夺了220个农户成为家庭农场的可能。因此,不应该鼓励这种农业企业。

二是农业企业规模过大,会给劳动力转移带来很大压力。如果一个乡镇的4万亩土地由两个企业耕种,就意味着全镇几万农民要外迁,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能管理几千亩地甚至上万亩地的人,已经是社会上的富裕阶层了。政府不应该再以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项目资金的形式来支持他们。政府有限的资金应该支持还不富裕、勤劳的农民。这些农民主要是家庭农场主。

政府应该支持第二和第三种农业企业。第一,这两类企业做的事,一般农民做不到。因为投资巨大,技术要求高,他们只能做;第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应予以支持。那么如何支持他们的发展呢?

1.项目资金支持。政府将设立相关项目基金,对优秀农业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帮助其做大做强。所谓优秀的企业,第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第二,管理规范;三是对农民增收致富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2.信贷优惠。第一,降低贷款条件;二是政府担保,帮助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第三,政府贴息,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机构资金,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3.税收优惠。这类企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产、盈亏,还关系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政府应该积极支持他们。支持方法之一是税收优惠。通过税收优惠,让企业受益发展,进而让企业发挥更大的促农增收作用。

4.配套设施建设。企业的良性发展还需要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如道路建设、水电和网络配套设施,甚至企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建设。

(未完待续)

农业市场

最有价值的农业社交圈。这个圈子里人才济济。总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你。长按二维码加入“农产品市场服务平台”,与王征兵教授互动。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新农管主体 类型的详细介绍,以及有趣的理论三农(50)|。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能帮助你了解新农管主体主要有哪些。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