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解读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济南印发《新型城镇化规划》:2035年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来源:[济南每日-爱济南]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日,市政府印发《济
国家解读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济南印发《新型城镇化规划》:2035年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来源:[济南每日-爱济南]
超过60万青年人才在“十四五”期间落户。
规划提出,全面提升市民化质量,营造平等包容发展氛围,推进户籍和居民身份证“无纸化”、“无格式”办理,探索推进省域经济圈户籍化。落实依法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转让农村权益的有关规定,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资格权和使用权、集体资产股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也不得强制农民三项权益相互退出。
探索实现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一体化的途径,提高居住证持有人的实际享受水平和便利性。秉承“进济南门,你就是济南人”的理念,帮助和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城镇。
“四网融合”打造“轨道城市圈”
规划提出,加快优化城镇化布局,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在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方面,培育建设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以济南为中心的“M”形辐射通道和连接周边城市的环形通道,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郊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共同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
在优化中心城发展方面,规划明确了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战略,率先形成了高质量集约发展的新路径。老城区是二环以内的区域,以突出泉城风貌和历史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实施“中上优”战略。做好古城(明府城)、老商埠、洪家楼、泺口、上新街等地区的保护和改造提升工作,实施小清河-黄河地区再开发,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密停车设施和公共充换电网络,探索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一点多用”,完善一刻钟便捷生活圈。
在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方面,建设长清、章丘、济阳三个主城区,支持三个地区提升发展水平,承接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共同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区。建设莱芜-钢城省会副中心,提升平阴、商河两县承载能力。
积极探索开展无人驾驶公交车测试。
规划提出进一步推进智慧城镇化高标准,打造数字共享生态。前瞻布局新基础设施,到2025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构建全民共享的数字生活,推进教育资源智能配置,加快智慧教室建设,打造智能教学空间,推进5G教学终端设备和AR/VR教学数字内容研发,打造沉浸式课堂。完善医疗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等信息共享。加强智慧公交建设,完善公交大脑系统,积极探索开展无人驾驶公交实验。整合停车资源,开发智慧停车应用,实现资源的整体利用和信息的精准推送。
延续泉城独特的城市文脉,建设泉水博物馆,加快“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提升泉城广场、南门街-李思街区域,通过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大明湖-护城河旅游步道。保护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游老商埠区“一园十二坊”景观,复兴大观园街区,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修缮。
实施“雁归工程”建立外国人才信息库
规划提出,进一步促进平衡城镇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到2025年,基层卫生应急队伍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网格化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和紧凑型县域医疗卫生社区建设。到2025年,制度和发展模式基本成熟,县域就医率巩固在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占比达到60%以上。
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和全方位提升,推进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每个镇(街道)至少建成1个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实行社会化运营。城市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和配套建设达标率达到100%,农村养老设施覆盖率不低于80%,区县两级残疾人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
规划提出,进一步推进双向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实施“雁归工程”,建立外籍人员信息库,鼓励济南国籍名人灵活返乡创业。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市场化配置试点,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合伙人制度,引进工程师、新知青、艺术家等急需人才和团队,开展深度合作。
本文来自[济南 Daily-Love 济南],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总结:以上内容为国家新城镇化规划(2021-2035)解读,济南发布《新城镇化规划》:2035年基本确立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详细介绍,以及文章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