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白蛋白高有什么伤害怎么回事?蛋白尿一定是肾病引起的?周迅,肾内科主任医师健康人的尿液中会有蛋白质,但只是说明它排泄的量很少,常规检查查不出来,或者尿蛋白偶尔有“+”号。当尿
白蛋白高有什么伤害怎么回事?蛋白尿一定是肾病引起的?
周迅,肾内科主任医师
健康人的尿液中会有蛋白质,但只是说明它排泄的量很少,常规检查查不出来,或者尿蛋白偶尔有“+”号。当尿微量白蛋白超过30mg/L和/或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mg时,也视为异常,即尿蛋白超标,又称蛋白尿。也就是说,只要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正常范围,就可以称为蛋白尿。
在此之前,必须消除假蛋白尿。
所谓的
False 蛋白尿
,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蛋白尿,而是由某些原因造成尿常规中的蛋白质呈阳性反应,即显示尿蛋白有“+”号,少者仅为1+,多者可有3+或4+。假性蛋白尿的出现,常见于这两种情况:一、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女性月经血、白带及男性精液、前列腺液等混入尿液中,在尿常规的尿蛋白定性检查中可呈阳性反应,即尿蛋白出现“+”号;二、淋巴尿,虽然含蛋白质少,尿常规检查也可见到尿蛋白有“+”号。另外,尿液放置时间久了或服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尿液看上去会出现混浊现象,误以为是尿蛋白,做尿常规检查时尿蛋白呈阴性。当然了,假性蛋白尿与肾病是没有关系的,或者说与肾病没有直接关系,这样的话,假性蛋白尿与尿毒症也就没有多大关系。排除假蛋白尿,就要考虑真蛋白尿。
也就是
True 蛋白尿
,是不是说,真性蛋白尿就是肾病引起的?也不一定。为什么这么说?这两种蛋白尿就不是肾病引起的,分别为:一、功能性蛋白尿:也称为暂时性蛋白尿,这种蛋白尿常发生于青壮年,与精神紧张、剧烈运动、长途行走、高蛋白饮食及严重受寒或受热后等情况有关,原因去除后蛋白尿可迅速消失。这也不是肾病引起的,与尿毒症也没有多大关系。二、体位性蛋白尿:即体位改变引起的蛋白尿,如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多发生于体型瘦长的青少年。反复出现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但容易误诊为肾病,它与尿毒症没有多大关系。排除假的蛋白尿,也不是功能上的必须蛋白尿和姿势上的蛋白尿,再考虑病理上的蛋白尿。
所谓的
病理学蛋白尿
,分别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与混合性蛋白尿,它们都与肾病相关,或者说都是肾病引起的蛋白尿,它们与尿毒症有多大关系?现分别作介绍:一、肾小球性蛋白尿:由炎症、免疫及代谢等因素引起的肾小球损伤性疾病,从而导致尿中蛋白升高。如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等都是;二、肾小管性蛋白尿:指在感染、药物与毒物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尿中分子量相对较小的蛋白(如各种微球蛋白)。如慢性间质性肾炎、马兜铃酸肾病及尿酸性肾病等都是;三、混合性蛋白尿:指同时或先后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而产生的蛋白尿,如各种肾脏最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就是。这三种蛋白尿都是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尿和尿毒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以下三种情况中的蛋白尿与尿毒症的关系比较大。
1.肾小球尿蛋白过高,一直降不下来。
相对于肾小管蛋白尿,一般来说肾小球蛋白尿比较高,或者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或者适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0-3.5g之间)。如果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一直不能减少(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0.5-0.8g),则更容易逐渐进展为尿毒症。
2.肾小管蛋白尿有持续性损伤因素
与肾小球蛋白尿不同的是,一般来说,肾小管蛋白尿的蛋白质含量不会太高,大多数患者不超过1.0g..是不是说这么少量的蛋白尿就不会影响肾功能,肾病就不会发展成尿毒症?当然不是。如果导致肾小管损伤的因素持续存在,包括高血压、肾毒性药物、高尿酸血症和细菌感染的影响,患者很容易进展为尿毒症。
3.混合蛋白尿与尿毒症关系更密切。
经鉴定为混合型蛋白尿,表明肾病患者肾脏损害严重或相当严重,或已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尿蛋白越高,患者越容易逐渐进展。再加上各种并发症和并发症的影响,患者病情的进展会进一步加快。所以mixed 蛋白尿和尿毒症的关系会更密切。
综上所述,蛋白尿不一定是肾病引起的。引起肾病的蛋白尿主要有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和混合性蛋白尿,都与尿毒症密切相关。
与同名“肾第一”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同步推出,文章由周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什么白蛋白高,什么有什么有害,所以蛋白尿一定是肾病引起的。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什么是白蛋白高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