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登录入口,西安高新区:以“高”促“新”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2-06 12:07:33

导读:全国教育资源网登录门户,西安高新区:“高”促“新”十年,一片不毛之地可以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十年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可以长成一个精力充沛的少年。我们永远看不到时间,但我们

全国教育资源网登录门户,西安高新区:“高”促“新”

十年,一片不毛之地可以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十年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可以长成一个精力充沛的少年。我们永远看不到时间,但我们可以看到时间改变了什么。

现代化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明亮的教室里书籍响成一片,家庭幸福地微笑着...多年来,西安高新区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事业,坚持右而求新,励精图治,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民生,交出了一份份充满“幸福感”的教育。

与城市发展共鸣,教育人民满意。

高新区位于西安市西南部,1991年建市之初,面积仅为2.7平方公里。经过31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8年,成功托管来自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的12个镇后,辖区面积达到10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和从业人员超过130人。高新教育作为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先后经历了高新区的“三次创业”,作为高新区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为区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新区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设施要与城市发展、教育发展、人口规模同步规划建设。建设之初,为满足企业和人才子女的招生需求,优先建设了高新一幼儿园、第一小学、高新一中、高新一中等四所学校。到2003年,随着“二次创业”的开始,高新第三小学、第四小学、第一学校、第二学校等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相继建成。到2018年,托管12个镇街,教育也将托管230多个镇街学校,教育量增加到258个。2019年,根据西安市提升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高新区将用一年时间完成三年建设任务,新建学校50所,改扩建学校87所,一年新增学位7万多个。

2022年,高新区把“人民满意教育”变成了具体措施、有力政策和一串喜人数据...

今年4月,“家校共育大讲堂”系列活动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学校推进实施“双减”典型案例,“幸福高科”智能手机黄金课实践创新项目被教育部确定为社区教育“能人教师”实践创新项目首批课堂启动;5月高新区督导案例荣获教育部优秀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案例集》。仅编制了陕西省的4个案例;8月,西安高新区作为全国唯一区在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研讨会上交流经验;9月,西安高新区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中央博物馆虚拟实验’首批标准化应用试点地区。一系列的成绩和荣誉就是高科技教育成就的最好佐证。

高起点,高质量,新学校就是名校。

2019年,高新区将用一年时间完成三年建设任务,集中力量新建50所学校。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每所新学校都要用几年的时间,成为高起点、高速度的名校。

“刚开始,我有点不放心把孩子送到第十五小学。毕竟是新学校新老师,各种情况不太了解。但是看着我的孩子一天的快速进步,我们越来越觉得当初的选择太正确了!”11月16日,面对记者的采访,西安高新区十五小学生家长宋琳赞不绝口。“我是二胎妈妈。大女儿在高辛小学五年级,小女儿在15小学二年级。”宋女士告诉记者,15小学不仅课程和理念和1小学一样,日常活动也很丰富。老师更认真负责。“现在家长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庆幸自己给孩子选了这个地方。我们学校虽然建校时间短,但教学质量不比名校差!”宋女士说。

西安高新区十五小学作为2020年新建的公办小学,借助西安“名校+”项目,克服了新建学校面临的生源复杂、文化冷清等共性问题,抓住了“师资培训”这条生命线,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在高素质教师的带动下,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发展,不仅成为高科技教育闪亮的新名片,也成为周边群众耳熟能详的学校。

西安高新七小自成立以来,依托“一长多校”的方式,成为西安市首批“名校+”。短短5年的办学时间,新建的学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周边近10个社区的家长让孩子“学有所成”的美好愿景被照进了现实。

高新区四中是由高新一中校区和高新七小两所名校共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投入使用,名校“1+1 >: 2”品牌投入,让高新区四中迅速成为软件新城区高科技教育的又一新制高点。

……

多年来,高新区以“高”促“创新”,矢志不渝,努力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逐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的变化真大啊!农村娃家里也有好学校。”每一位进入18世纪早期的家长谈起侃侃,幸福之情溢于言表。高新区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提升我区办学质量,使我区基础教育资源从“高峰”走向“高原”。

西安高新区十八中是一所全新的老学校。学校创办于1996年,2020年由秦丰、牛东、秦都三所初中整合而成。作为高新六中初中部,高新一中成员学校,是“名校+”。

武曌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新区三校合一以来,十八中抓住“西安市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的契机,从人员到机制、从理念到环境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提升,成为群众眼中的新优质学校。”说到学校的变化,家长们也是赞不绝口。“孩子们比以前更喜欢学校了。每天回家都夸学校伙食好,伙食很好,现在成绩提高了。”

此外,高新区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建立了25所学前教育“名校+”。仅今年就新建了4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入园比例、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普惠性幼儿园三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办好学校,教好学生。据悉,近三年来,高新区学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987项,高新区教师获得市级荣誉6673项,学生获得市级奖励23000余项。

目前高新区共有骨干教师2604人,其中获得“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称号的有2124人。高新区依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以52名省市骨干教师为核心,覆盖所有学术板块和学科。市、区、校三级“名师+”培训社区396个,名校长试点工作室19个,市级6个,区级13个。

今年以来,高新区以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导向。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特色更加鲜明,热点难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继续奋斗,绘制未来发展蓝图。

在全市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结束的那一年,高新区率先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教师节庆祝活动,发布了《新时代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新阶段高新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并着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制定发布学前教育普及和普惠性地区创建工作方案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高新区逐步完善“让孩子受教育”和“学有所成”的教育发展体系。

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实施“优质资源倍增计划”,不断扩大高新教育优质资源总量;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名校+”、“名校长+”、“名师+”的实效,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实施“教育品牌建设计划”,不断擦亮高科技教育的“金字招牌”;实施“教育服务发展计划”,不断提升“双减”质量、招生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努力把高新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优质学校,以优质的教育服务支撑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总结:以上内容是国基教育资源网登录门户的详细介绍,西安高新区:以“高”促“新”。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国基教育资源网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