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安医大高辛第一附属医院分院,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连续八年入围中国最佳医院百强新安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的内镜手术到安徽省唯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达芬奇
安医大高辛第一附属医院分院,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连续八年入围中国最佳医院百强
新安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的内镜手术到安徽省唯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安徽省首例肾移植,到安徽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最年轻的器官移植;从安徽省第一台CT到安徽省第一架医疗救援直升机;从安徽省第一例试管婴儿到安徽省第一家人类精子库...综合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连续八年入围全国百强。在健康中国、健康安徽的奋斗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加强党建、促进发展,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改革发展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要跑完一场又一场”。秉承“傲骨、迅捷、贤良、医术”的医院精神,怀着“以医报国”的情怀,安徽省一代又一代的医生一直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引领着新时代安徽医学的创新发展。
一个机器人
“引领”医疗技术创新之路
2014年9月,当安徽第一台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出现在安医大附一院时,患者除了好奇,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这几年,从泌尿外科到普外科,从心脏外科到妇产科,“达芬奇”挥舞着“三头六臂”,完成了各种高难度手术,逐渐为自己赢得了口碑和市场,成为很多手术患者的首选。
如今,“达芬奇”已经完成了上千次手术。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创机器人手术系统,它的普及不仅推动了安医大附一院乃至全省微创手术的整体提升,也推动了医院医疗技术不断创新的热潮。
去年年初,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天极”在安医大附一院首次亮相,赢得了不少人的赞叹——它利用“千里眼”的特殊技能和稳定的双手,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的脊柱手术。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对整个脊柱、骨盆和四肢进行骨科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仅一年时间,“天机”就完成了100多次手术。
创新是医疗水平提高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安医大附一院科研水平不断攀升,转化医学平台初见成效。一批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为安医大附一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迈上了新的台阶。
医院连续八年被列为中国最佳医院百强,三次获得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安徽省科技奖一等奖、安徽省创新第一奖章等荣誉明星闪耀。在2018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中,综合排名安徽第一,21个学科排名全省第一,谱写了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新校园
开辟精准医学的新阵地
2017年10月,安医大附一院高新校区正式开诊。这座“航母”般的建筑不仅成为合肥的新地标,也成为安医大附一院实施精准医疗的新阵地。
临近高速和机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对于周边和省内外的人来说,高新校区的开放确实为他们省了不少心。对于安医大一附院来说,高新医院开业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流程再造,也是医院管理理念的更新。高新区开通后不久,一名烧伤面积高达80%的重度电击伤患者被紧急送往高新区抢救。在肝胆胰外科、麻醉科、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经过6个小时的多学科手术,患者得以存活。“按照以前的模式,如果各个科室分开走,患者可能活不下来。”高新区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主任陈旭林说。
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金宗祥说,“高新校区与医院总部管理团队融合,专家资源共享,医疗技术同步,采用‘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依托医院先进的学科,高新校区设立了肿瘤治疗中心、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心、心脏中心、创伤中心、妇产生殖中心五大特色中心。“每个患者的身体机能不同,适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专科的设置将打通各个科室,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个性化治疗。”
“高新校区是安徽省第一个以国际先进技术为基准的现代化校园。不仅配备了急救医疗直升机等先进设备,还采用了国际国内最新技术。在服务和管理上有很多创新,会吸引更多人留在省内就医。”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梁超超表示,“大病不出省”也是我省医改的重要目标。
高新区开业后,安医大附一院实际开放床位超过5000张,年门诊量约420万人次,年手术量约10万人次,年住院量约20万人次。综合服务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稳居安徽前列。
一架直升机。
安徽领航空中救援网
在附一院高新校区,一个巨大的停机坪和一架橙色的医疗救援直升机也是一大亮点。
这是我省首个架空“120”。2017年8月10日上午,这款橙红色的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在安医大附一院1号楼楼顶停机坪首次亮相,安徽首个医疗停机坪迎来了第一位“客人”,这标志着安徽空军正式启动,安医大附一院成立安徽直升机救援中心,依托国家机动应急救援基地,在安徽省构建水陆空立体。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梁超超介绍,一年来,空中救援通道作为急救地面通道的重要补充,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急救水平。最让医护人员印象深刻的是器官移植明显增多。
2018年,一架载着“生命的种子”的直升机从上海起飞,降落在安医大附一院一号楼的停机坪上。国内首例跨区域直升机心脏移植手术在该院完成,实现了该院心脏移植零的突破。去年该院肾移植19例,150余例,创历史新高。“器官移植手术是对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最大考验。”在梁超看来,它不仅是一项技术,而且是一项系统工程。空中救援通道的开通,为更多生命的延续赢得了机会,成为器官移植的重要助力。
一年来,安徽省直升机救援共执行15次任务,内容涵盖卫生应急救援、日常急救、运送危重病人、运送移植器官等。
一个新目标。
吸引海内外“超级大脑”
2018年11月26日,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与国际知名医院——德国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握手言和,在德国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医院海外人才合作项目又迈出坚实一步。
安医大附一院作为安徽医疗机构的“领头羊”,在创建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的道路上正在提速。要实现这一目标,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是重要的一步。
医院党委书记金宗祥指出,“打造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助力新时代健康中国,服务人民健康,确保安徽人不出省看病,关键是要有一流的医疗人才队伍。”为此,医院党委制定了人才建设“一个计划”、“三个计划”等一揽子“人才招聘工程”,注重引进和培养医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医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2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其中8人被人事部、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1人获“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拔尖青年人才”,皖江学者3人,亚洲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各1人,安徽省“江淮名医”44人。他们的人才优势在全省排名靠前。
同时,医院引进了2名长江学者、22名特聘专家和客座教授,招聘了200多名博士,设立了3个院士工作站,建立了灵活的引进机制,将引进专家与引智相结合,从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引进了数十名海外兼职教授。以“不求所有,但求所需”的用人理念。
一方面对外“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促进省内其他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近年来,安医大附一院充分发挥综合优势,除了牵头成立安徽省公立医院联盟外,还依托专科联盟、省质控中心、技术指导中心、示范中心等。,并通过接受继续教育、手术示范、远程会诊、医联体建设等措施,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展技术辐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彭伟新安晚报、安徽网、安徽客户端、吴碧琪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安医大高辛第一附属医院分院的详细介绍,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连续八年入围中国最佳医院百强。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安医大附一院有所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