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白蛋白高有什么害怎么了,尿蛋白高了周迅,肾内科主任医师很多肾病患者并不在乎自己的尿蛋白有多高,也不积极配合治疗。原因是大部分尿蛋白高的肾病患者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异常,也没
白蛋白高有什么害怎么了,尿蛋白高了
周迅,肾内科主任医师
很多肾病患者并不在乎自己的尿蛋白有多高,也不积极配合治疗。原因是大部分尿蛋白高的肾病患者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异常,也没有感觉到疼痛、瘙痒甚至水肿。但是,每天漏这么多蛋白质,对身体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尿蛋白高了,其危害不仅包括营养物质的流失,还会促进慢性肾脏疾病的进行性进展。一般来说,尿蛋白高对身体没有任何危险。但是,对于肾病患者来说,重要的是要注意,与尿蛋白增加相关的风险仍然存在,或者死亡的风险会伴随着尿蛋白的增加。
尿蛋白高了,肾病患者可能存在以下五大风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降低风险或避免风险。
1.免疫功能非常差导致的危险
尿蛋白高的肾病患者,往往免疫功能非常差。尿蛋白越高,患者免疫功能越差,两者之间往往呈正相关。免疫功能差,表现为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明显偏低,更容易出现在大量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3.5g的蛋白患者(肾病综合征表现)。免疫功能差,还表现为外周白细胞减少和B因子低下等。其危险性主要来自于易并发的传染病,严重者可致命。尽早使用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内的降蛋白药物,可以降低尿蛋白,同时患者的免疫功能也会同步提高,患者不容易出现复杂的感染性疾病。即使并发传染病,一般也不会很严重,很危险。
2.血浆量过低会导致危险白蛋白
当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3.5g时,肾病患者常出现低血浆白蛋白,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临床可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当肾病综合征的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或膜性肾病的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时,患者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或动脉栓塞并发症,其中肺栓塞对脑栓塞相当危险,即患者的死亡风险很高。因此,当高尿蛋白肾病出现高凝状态时,患者应考虑加用抗凝剂,尤其是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的肾病综合征或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的膜性肾病,必须积极配合抗凝治疗(如加用低分子肝素),以降低其风险,避免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
3.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风险
尿蛋白高了,肾病患者还可能并发或并发其他情况,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的血管,从而更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脑血管意外都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尿蛋白高了,肾病患者也会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尽早给予积极治疗,在降低尿蛋白的同时,患者还应控制血压达标,纠正高血糖和降脂治疗,并注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明显降低这种风险,对降低风险和降低蛋白治疗均有利。
4.不当或过量用药导致的危险
尿蛋白高了,用药没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具体处理。一般来说,对于仅有少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量< 1.0g)的肾病,用药不宜过重,或原则上不宜使用强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要达到中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0-3.5g之间)或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5g),一般来说,用药不能被动,原则上可以使用强效激素或抑制剂,但同时不能超剂量、超范围或与三种以上药物合用。用药不当或过量也会给尿蛋白高的肾病患者带来危险。最常见的危险来自免疫功能“破坏”导致的多重感染或严重感染,还包括其他严重的副作用,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和肝功能衰竭。
5.长期海拔升高导致尿毒症的风险
尿蛋白高了,如果肾病患者没有采取措施或者疗效不好,那么如此高的尿蛋白会对肾脏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慢性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尿蛋白长期升高,最终发展为尿毒症,且与尿蛋白长期升高密切相关。在尿蛋白偏高或偏高的肾小球肾炎中,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多与长期不能降低尿蛋白有关。尿毒症一旦发展,其风险主要来自自身并发症和透析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死亡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早期有效的减蛋白措施可以降低尿毒症的风险,从而降低或避免后期的风险。
结论:尿蛋白高了,有肾病的朋友一定不要当真,积极配合治疗,早期有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上述危险。
与同名“肾第一”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同步推出,文章由周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什么是白蛋白高有什么危害和尿蛋白高了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白蛋白高是什么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