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借款人自有资金计算公式,建设项目投资估算3该项目的背景如下:建设期2年,经营期10年,建设投资36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净
借款人自有资金计算公式,建设项目投资估算3
该项目的背景如下:
建设期2年,经营期10年,建设投资36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净残值率为4%。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将在项目运营结束时收回。
建设投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2000万元,年利率为6%(年息)。还款方式为经营期前五年等额还本,利息照常支付。建设期内自有资金和贷款均衡投入。
营运资金250万元,经营期第一年以自有资金投入(营运资金不用于建设期还贷)。
正常经营年份营业收入900万元(不含销项税),营业成本280万元(不含可抵扣进项税),产品增值税54万元,所得税税率25%。
第一年经营收入720万元(不含销项税),经营成本224万元(不含可抵扣进项税),增值税43.2万元,利润总额-31.801万元。
问题:(1)用公式计算建设期的贷款利息。
(2)经营期第一年应付本息是多少?
(3)计算表明项目运营期第一年是否需要临时贷款还款?如果有,多少?如果临时贷款年利率为8%(年息),那么应付的临时贷款利息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正确答案”
(1)建设期第一年的贷款利息=1000/2×6%=30(万元)
建设期第二年贷款利息=(1000+30+1000/2)×6%=91.8(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30+91.8=121.8(万元)
(2)经营期第一年应付利息=(2000+121.8)×6%=127.308(万元)
经营第一年应付本金=(2000+121.8)/5=424.36(万元)
经营第一年应付本息之和=424.36+127.308=551.668(万元)
(3)方法一:经营期第一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最大还款能力)=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营业成本(不含进项税)-增值税附加-所得税+补贴。
即第一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 720-224-43.2-0 = 4,528(万元)< 5,516,680元(本息),
因此需要临时借款,借款金额= 551.668-452.8 = 988,680元,临时借款利息=98.868×8%=7.909元(万元)。
方法二:确定(可分配利润+折旧+摊销)是否小于当年应付本金。
-31.801+357.293+0 = 3,254,920元< 4,243,600元,需要临时借款。贷款资金= 424.36-325.492 = 988680元,临时贷款利息=98.868×8%=7.909元(万元)。
方法三:偿债准备金率= 452.8/551.668 = 0.821 < 1,所以要借钱。贷款金额= 551.668-452.8 = 988680元,临时贷款利息=98.868×8%=7.909元(万元)。
培训(融资后)
拟建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2年,生产经营期8年。第三年投产,第四年达到设计产能。
项目预计投资1亿元。其中,1000万元为无形资产;其他资产300万元;其余的投资形成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在经营期内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在项目计算期末一次性收回残值(残值率为10%)。
无形资产在经营期内平均摊入成本;其他资产在经营期的前三年内平均摊入成本。
项目的资金投入、收入和成本等基本数据见表1.5。
还款方式:建设投资贷款在项目生产经营期内以平均资本金偿还,利息照常支付。这笔贷款的年利率是6%。流动资金贷款年利率为5%,贷款本金在项目计算期末一次性偿还。
在项目计算期的第5年、第7年和第9年,每年需要维持运营投资20万元,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此费用计入年度总成本。
运营成本中70%为可变成本,其余为固定成本。
假设建设投资中没有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上述其他费用和收入均为不含增值税的价格。经营每一年都有还款能力,不需要临时借款。
注:所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问题:
(1)计算运营期内各年的折旧费用。
(2)计算经营期内各年的摊销费用。
(3)计算经营期内每年应付的利息额。
(4)计算运营期第1年和第8年的总成本。
(5)计算运营期第1年和第8年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6)按照表1.6的格式,编制项目总费用估算表。
“正确答案”
(1)建设期贷款利息:
建设期第一年利息= 2000/2× 6% = 60(万元)
建设期第二年利息= (2000+60+3000/2) × 6% = 213.60(万元)
建设期利息= 60+213.6 = 273.60(万元)
固定资产原值= (10000-1000-300)+273.6 = 8973.6(万元)
残值= 8973.6× 10% = 897.36(万元)
年折旧费= (8973.6-897.36)/8 = 1009.53(万元)
(2)摊销包括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摊销。
无形资产年摊销费= 1000/8 = 125(万元)
其他资产在经营期前三年的年摊销费用= 300/3 = 100(万元)
(3)运营期应付利息包括建设期贷款利息和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1)运营期贷款利息在建设期偿还。
建设贷款本息之和= 2000+3000+273.6 = 5273.60(万元)
经营期内,每年应付本金= 5273.6/8 = 659.2(万元)。
运营第一年,建设期应付贷款利息= 5273.6× 6% = 316.42(万元)。
经营第二年应偿还建设期贷款利息= (5273.6-659.2) × 6% = 276.86(万元)。
运营第三年应偿还建设期贷款利息= (5273.6-659.2× 2 )× 6% = 237.31(万元)。
运营第四年应偿还建设期贷款利息= (5273.6-659.2× 3 )× 6% = 197.76(万元)。
运营第五年应偿还建设期贷款利息= (5273.6-659.2× 4 )× 6% = 158.21(万元)。
运营第六年应偿还建设期贷款利息= (5273.6-659.2× 5 )× 6% = 118.66(万元)。
经营第七年应偿还建设期贷款利息= (5273.6-659.2× 6 )× 6% = 79.10(万元)。
运营第八年应偿还建设期贷款利息= (5273.6-659.2× 7 )× 6% = 39.55(万元)。
2)营运期内应归还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经营第一年应付利息= 100× 5% = 5(万元)
经营第2年至第8年应付利息= (100+200) × 5% = 15(万元)
(4)运营期第一年总费用= 3500+1009.53+125+100+316.42+5 = 5055.95(万元)
运营第8年总成本= 5000+1009.53+125+39.55+15 = 6189.08(万元)
(5)运营期第一年可变成本= 3500×70% = 2450(万元)
运营第一年的固定成本= 5055.95-2450 = 2605.95(万元)
运营第8年可变成本= 5000× 70% = 3500(万元)
运营第8年固定成本= 6189.08-3500 = 2689.08(万元)
背景:
某集团公司拟建设A、b两个工业项目,项目A为年产30万吨的铸钢厂。根据调查资料,当地年产25万吨铸钢厂主厂房工艺设备投资约为2400万元。项目A的生产率指数为1。已建类似工程情况:主厂房其他专业工程投资占工艺设备投资的比例见表1-1,其他系统工程及其他工程建设费用占主厂房投资的比例见表1-2。
a、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本金8000万元,按投资比例逐年分配,贷款利率为8%(年利率)。建设期3年,第一年投资30%,第二年投资50%,第三年投资20%。预计建设期年均价格上涨率为3%,预计投资至开工时间按一年考虑,基本储备率为10%。
项目B为建设一条化工原料生产线,建筑面积5000m2。同行已建的类似工程造价3000元/m2,设备全部从国外进口。经查询,该设备的价格(FOB)为800万美元。
问题:
1.对于项目A,已知拟建项目和类似项目的综合调整系数为1.25,故尝试用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估算项目A主厂房的工艺设备投资;用系数估算法估算A项目主厂房投资、工程造价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估算项目a的建设投资。
3.对于项目A,若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金额为33.67元/吨,尝试用扩展指标估算法估算项目流动资金。确定一个项目的总投资。
4.对于项目B,类似项目工程造价中包含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综合税分别占工程造价的18.26%、57.63%、9.98%、14.13%。由于建设时间、地点、标准的不同,对应的综合调整系数分别为1.25、1.32、1.15、1.2。其他内容不变。计算项目b的建设成本。
5.项目B,运费率6%,保险费率3.5‰,外贸手续费率、银行手续费率、关税率、增值税率分别按1.5%、5‰、17%、13%计算。国内供销费费率为0.4%,运输装卸包装费率为0.1%,收储费率为1%。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 6.2元人民币,设备安装费为设备原价的10%。估算进口设备的购买成本和安装成本。
“正确答案”
问题1:
1.项目a主厂房工艺设备投资估算:
某项目设备投资= 2400× [30/25] 1× 1.25 = 3600(万元)
2.用系数估算法估算项目A主厂房的投资:
a:项目主厂房投资= 3600×(1+12%+1%+4%+2%+9%+18%+40%)= 3600×(1+0.86)= 6696(万元)
其中包括:
设备购置总投资= 3600×(1+0.12+0.01+0.04+0.02+0.09+0.18)= 5256(万元)
建安项目投资= 3600×0.4 = 1440(万元)
3.a项目工程费及其他建设费用= 6696×(1+0.3+0.12+0.2+0.3+0.2)= 6696×(1+1.12)= 14195.52(万元)
问题2:
1.基本准备金的计算:
基本准备金= 14195.52× 10% = 1419.55(万元)
静态投资= 14195.52+1419.55 = 15615.07(万元)
建设期各年静态投资额如下:
第一年15,615.07×30% = 4,684.52(万元)
第二年,15615.07× 50% = 7807.54(万元)
第三年15615.07× 20% = 3123.01(万元)
2.差价储备计算:
差价准备金= 4684.52×[(1+3%)1(1+3%)0.5(1+3%)1-1-1]+7807.54×[(1+3%)1(1+3%)0.5(1+3%)
准备金= 1419.55+1151.59 = 2571.14(万元)
3.项目A的建设投资= 14195.52+2571.14 = 16766.66(万元)
问题3: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1.流动资金= 30× 33.67 = 1010.10(万元)
2.建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
第一年贷款利息= (0+8000× 30% ÷ 2 )× 8% = 96(万元)
第二年贷款利息=[(8000×30%+96)+(8000×50%÷2)]×8% =(2400+96+4000÷2)×8% = 359.68(万元)
第三年贷款利息=[(2400+96+4000+359.68)+(8000×20%÷2)]×8% =(6855.68+1600÷2)×8% = 612.45(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 96+359.68+612.45 = 1068.13(万元)
3.拟建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 16766.66+1068.13+1010.10 = 18844.89(万元)
问题4:
对于项目B,工程造价综合差异系数:
18.26%×1.25+57.63%×1.32+9.98%×1.15+14.13%×1.2=1.27
项目B的工程造价为:3000× 5000× 1.27 = 1905.00(万元)
问题5:
b .本项目进口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设备国内运杂费,如表1-3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进口设备原价为7079.43万元。
国内供销、运输、装卸、包装费用=进口设备原价×费率= 7079.43× (0.4%+0.1%) = 35.40(万元)
设备开采溢价=(进口设备原价+国内供销运输装卸包装费)×开采溢价率= (7079.43+35.40 )× 1% = 71.15(万元)
进口设备国内运杂费= 35.40+71.15 = 106.55(万元)
进口设备购置费= 7079.43+106.55 = 7185.98(万元)
设备安装费=设备原价×安装费= 7079.43× 10% = 707.94(万元)
【案例】背景:
某市计划修建一条免费公路工程。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如下:
1.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和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投资100万元,建设期2年。所有的建设投资都形成固定资产。
2.项目拟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者合作成立项目公司。项目资本金为项目建设投资的30%,其中90%由社会资本投资者出资,占项目公司股权的90%;政府出资10%,占项目公司股权的10%。政府不承担项目公司的亏损,参与项目公司的利润分配。
3.除项目资本金外,项目建设投资由项目公司贷款,年利率为6%。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为项目投入使用后10年内等额本息还款。项目资本和贷款在建设期间是平衡的。
4.项目投入使用(通车)后,前10年年均支出2500万元,后10年年均支出4000万元,用于项目公司运营、项目维护和维修。道路两侧广告收益权归项目公司所有,预计广告收益为每年800万元。
5.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项目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为简化计算,不考虑销售环节相关税费。
6.六号。PPP项目合同约定,在项目投入使用(通车)后的连续20年内,政府在实现项目运营绩效的前提下,每年向项目公司支付一定金额作为项目公司的投资回报。项目通车20年后,项目公司需要将道路无偿移交给政府。
问题:
1.计算项目建设期的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额。
2.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年,项目公司应偿还银行本息。
3.计算项目第一年的总成本。
4.在项目的第一年,当政府给予项目公司至少10000元人民币时,项目公司在不依赖广告收入以外的其他资金来源的情况下,是否还能满足项目运营和还款的要求?
5.如果社会资本投资者对社会资本净利率的要求是以通车后第一年的数据为基准不低于5%,以还贷完成后正常年份的数据为基准不低于12%,那么社会资本投资者可以接受的政府每年应支付给项目公司的资金最低额度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问题1:
第一年贷款利息为:100000×70%×50%×6%×50% = 35000×6%×50% = 1050(万元)。
第二年贷款利息为:(35000+1050+35000×50%)×6% = 3213(万元)。
建设贷款利息为:1050+3213=4263(万元)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100,000+4,263 = 104,263(万元)
问题2:
运营第一年应付的本金和利息为:
A=(100000×70%+4263)×(A/P,6%,10)
=(10000×70%+4263)×6%(1+6%)10/[(1+6%)10-1]= 10089.96(万元)
利息为:74263×6% = 4455.78(万元)
本金为:10089.96-4455.78=5634.18(万元)
问题3:
就项目公司而言,道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20年,残值为0。
因此,年折旧额为:(100,000+4,263)/20 = 5,213.15(万元)
运营第一年总成本为2500+5213.15+4455.78=12168.93(万元)。
问题4:
解决方案:思路一:第一年偿还本金的资金来源为折旧回收和税后利润。
收回金额-待还本金=5213.15-5634.18=-421.03(万元)
因此,项目第一年的税后利润至少要达到421.03万元。
税前利润要达到421.03/(1-25%)=561.37元。
在第一年,政府至少应该支付
1168.93+561.37-800 = 11930.30(万元)
或:运营期第一年项目资本现金流出=还本+应付利息+运营成本+所得税。
= 10089.96+2500+561.37×25% = 12730.30(万元)
项目资金现金流入=广告费收入+政府收费收入,应能满足现金流出的需要。
因此,第一年政府应付金额=现金流出-广告费收入= 12,730.30-800 = 11,930.30(万元)。
思路二:【补充思路】第一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应付本息。
政府应支付的最低金额(即政府补贴)为X百万元人民币。
则:第一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收入-营业成本-增值税附加税-所得税+补贴=800-2500-0-所得税+X=10089.96(万元)
其中:所得税=利润总额×25%=(收入-成本总额-增值税附加+补贴)=(800-12168.93-0+X)×25%
即800-2500-0-(800-12168.93-0+x)×25%+x = 10089.96。
X=11930.30(万元)
问题5:设政府支付给项目的金额为x。
问题:
1.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运营期固定资产年折旧费和无形资产年摊销费;
2.编制项目的贷款本息偿还计划表、总成本估算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正确答案”
问题1:
解决方案:
1.建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
第一年贷款利息= (0+1000 ÷ 2) × 10% = 50(万元)
第二年贷款利息= [(1000+50)+1000 ÷ 2] × 10% = 155(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总额= 50+155 = 205(万元)
2.固定资产年折旧= (5263.9-600-300) ÷ 12 = 363.66(万元)
3.无形资产年摊销费= 600 ÷ 8 = 75(万元)
问题2:
解决方案:
1.根据贷款利息公式,在贷款本息表中列出费用,填写建设期两年的贷款利息。见表1-19。如第三年初累计借款金额为2205万元,经营期前四年等额本息应付:
11.
项目第三年应交增值税= 3300× 13%-230 = 199(万元)
项目第三年增值税附加= 199× 12% = 23.88(万元)
其他年份增值税应纳税额和增值税附加税计算结果见表1-21。
表1-21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计算表单位:万元
(3)第5年年初未偿还贷款本金= 1729.89-522.62 = 1207.27(万元),应计利息120.73万元,填入总成本表1-20,第5年总成本汇总为4117.73万元。将总成本带入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2,计算净利润410.51万元。
第5年可供分配利润= 410.51+76.54 = 487.05(万元)
第五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410.51× 10% = 41.05(万元)。
第5年投资者可获得的利润= 487.05-41.05 = 446.00(万元)
第5年应付投资者股利= 446.00× 50% = 223.00(万元)
第5年未分配利润= 446.00-223.00 = 223.00(万元)
第5年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 574.88-363.66-75 = 136.22(万元)
第5年剩余未分配利润= 223-136.22 = 86.78(万元)(次年年初未分配利润)
(4)第6年年初,未偿还贷款本金= 1207.27-574.88 = 632.39(万元),应计利息63.24万元,填入总成本表1-20,第6年总成本汇总为4060.24万元。将总成本带入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2,计算净利润453.63万元。
本年可分配利润、法定盈余公积、投资者可分配利润、待偿还未分配利润、剩余未分配利润的计算与第五年相同。
(5)第7年、第8年、第9年、第10年贷款已还清。因此,总成本表中没有固定资产贷款利息,总成本为3997万元。且利润分配表中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均为0;净利润仅用于提取10%的盈余公积金和50%的应付投资者股利,剩余的未分配利润转入明年年初的未分配利润。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借款人自有资金计算公式,建设项目投资估算3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自己的资金计算公式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