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测绘地理信息这样服务“两统一”职责履行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21 11:43:03

导读: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测绘地理信息,为“两个统一”服务今年8月29日是第17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从1到17,时间的年轮见证了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与时俱进的发展

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测绘地理信息,为“两个统一”服务

今年8月29日是第17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从1到17,时间的年轮见证了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与时俱进的发展。自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在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测绘服务保障的同时,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支持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土地和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与修复职责”(以下简称“两个统一”)。两年来,测绘地理信息在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执法监管、生态保护与修复、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服务“摸清家底”

为调查和监测提供基本支持。

近日,西藏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最后一批更新成果通过西藏自治区级检查后,提交给全国第三次调查办公室。至此,西藏“三调”调查阶段全面结束。

根据自然资源部部署,西藏“三调”工作由陕西测绘局地理信息牵头,黑龙江测绘局地理信息、四川测绘局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共同实施。2018年以来,1000多名测绘队员踏遍了西藏74个区县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用脚丈量着“世界屋脊”。在西藏之外的“三调”战场,近两年来,成千上万的测绘队伍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奋战。

“三调”只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一个缩影。

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动态监测自然资源变化,是“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前提和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单位以国家地理调查监测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有效帮助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介绍,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形成的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主要支撑技术,测绘队伍是调查监测的主要支撑机构。

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党组印发《陕西、黑龙江、四川、海南测绘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承担、组织和协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

今年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总体方案》,提出以空间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手段,构建高效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

服务“画蓝图”

为土地和空间规划提供底图。

国土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核心是“统一行使全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与修复职责”。测绘地理信息以其高精度、大范围的优势,不仅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客观、全面的数据支持,也为解决规划冲突和重叠、有效推进规划实施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手段。

海南是中国首个省级“多规合一”改革试点。2015年改革启动前,海南省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红线之间有127.9万幅重叠矛盾图。在“多规合一”改革中,如何比较各种方案,化解数据“打架”问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海南省“多规合一”改革的参与者,海南省测绘局地理信息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开发了冲突检测软件,利用地理普查数据和高分辨率航天遥感影像,找出不同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并对矛盾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统筹协调,发现了省内各项资源指标与空间坐标的矛盾,从全省统筹的层面有效解决了耕地、林地、岸线等图件重叠、冲突的问题。

“测绘地理信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贯穿于规划编制、实施、评估、修订的全过程。”陈对说:

规划首先要统一空间坐标系。土地规划编制中使用的坐标系统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由于建设的需要,大城市和一些重大工程项目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这些数据在用于国土空间规划时,将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提供科学的空间分析结果,保证“三区三线”的精准落地,是地理信息发挥的另一个重要作用。编制土地规划,需要对收集的基础数据和资料进行空间分析,开展资源承载能力和土地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空间分析和决策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本功能,也是测绘工作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同时,利用测绘地理信息的技术手段,可以科学、准确地划定“三区三线”的地理边界。在此基础上,建设规划信息平台,可以保证土地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顺利开展。

服务“管理家庭”

给执法检查人员装上“雪亮的眼睛”

督察人员缺乏、业务支撑队伍分散、稳定性差、支撑单位协调管理困难,一直是机构改革以来困扰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转型扩容的四大难题。

难题中如何破局?该局把目光投向了测绘单位。2019年9月以来,该局与四川省测绘局地理信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陆地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等单位对接,探索建立测绘保障督察常态化合作机制。

据了解,测绘和监理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2008年至2016年,原国家土地督察局成都、沈阳、Xi安以多种形式与四川、黑龙江、陕西等测绘局地理信息局合作。机构改革后,四川省测绘局地理信息、黑龙江省测绘局地理信息、国家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先后派出技术骨干参与“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违规别墅专项检查整治、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问题调查等工作。,并提供了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数据保障。

为更好地落实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提高督察员现代化管理水平,国家自然资源督察长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测绘单位督察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测绘单位技术支撑作用,通过人员、数据、流程整合,构建业务支撑体系。截至2019年底,已有8家测绘单位与相关监管局达成共识或初步合作意向。

在数据支撑方面,国家陆地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充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常态化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为执法督察提供多维度、定制化的影像和信息支撑。面对执法督察人员对数据及时、准确、全面的迫切需求,该中心建立了实时监控监管模式,已在吉林省、陕西省、青岛市、江西萍乡、河北雄安新区等地应用。

在技术支撑上,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融合。,构建实时监控、快速调查现状变化、全面业务监管三大技术体系,推动监管工作向智能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与四川省测绘局地理信息深化合作,通过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结合“三调”数据成果和自然资源管理数据,统筹“一张图”,建立多时相督察样本数据库,开展大数据疑点分析、督察要素智能识别、变更图斑自动提取等工作。陕西省测绘局地理信息以农用地转用和违法建设“别墅”为监测对象,探索遥感智能监测技术和方法,为督察业务功能迁移到云平台做技术储备。

服务“治山治水”

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恢复自然的和谐,给地球带来生机,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历史使命。利用空间和天空立体调查监测技术成果,了解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态敏感区的动态变化,是科学保护和有效修复的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采砂、开厂、排污等原因,长江流域的河流、湖泊、湿地生态面临退化风险,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突出。如何修复治理?全面、准确、充分地了解长江流域的生态状况迫在眉睫。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充分利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退耕还林还湿地情况和干流沿线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0以上的旱地面积坡度在25度以上,河湖高水位控制线内和重要水源地周边15度以上区域存在一定量的耕地面积,影响长江生态功能、河流行洪调蓄能力和南水北调工程饮用水安全。

摊开相关数据,长江的“病情”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委的要求,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形成了系列图件和数据报告,为长江经济带和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广东等28个地区(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黑龙江,测绘与审计的合作始于2016年。黑龙江省测绘局地理信息利用地理条件监测成果、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高效确定审计重点和疑点,解决了审计部门在监测自然资源变化、确证时间点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形成了技术路线和服务模式。2019年,该局对自然资源审计申请进行了正常监测,为自然资源监督和绩效评估提供了帮助。

服务“一张图”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空间基础。

最近,国家基金会地理信息中心承担了三维时空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根据自然资源部的部署,与该部信息中心网络相连,成为构建自然资源立体图的空间基础。

信息化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9年11月发布的《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围绕行使自然资源“两统一”,整合、集成、规范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各类数据库,建立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对于“一张图”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构建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地理空间上模拟自然资源的真实情况,还原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从技术层面帮助提升自然资源的管理维度,已经成为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重要课题。

为了支撑三维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各级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做了大量工作。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三维时空数据库系统建设中采用了大规模地形与实景融合等新技术,突破了海量时空数据在三维空间的表达与应用的集成问题。首次完成了多年的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国家地理态势监测数据库和部分自然资源专题数据库等海量多维、多尺度、多时相数据的三维整合,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的三维真实表达、全面空间叠加和秒级在线应用。

以甘肃省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应用为基础,通过整合国土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构建了“地地互联”的自然资源数据基础板块,最终形成了内网、外网、移动终端三种应用模式的自然资源遥感大数据三维一体化云服务平台,并开始试运行。天津市测绘院利用实景3D技术完成了中心城区和绿色生态屏障区1120平方公里的最新版实景3D制作,搭建了3D 地理信息平台,服务于环首都生态带建设。

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不断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加快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尝试构建空间整合、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的基础测绘新模式。

走遍山山水水查家世,穿越天地画蓝图。踏上新的征程,测绘地理信息必将在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建设美丽中国中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转载请注明。

记者:鲁芬

通讯员:贾丹、王晨阳、周霞、贾宗仁

结束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指导中心和测绘地理信息两个“两个统一”的性能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有所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