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详细介绍一下,名校为什么高考成绩下降了?指导阅读今年高考期间,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代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录取普遍下滑,背后是房地产等土木行业的下滑。相反,西安电子科技大
详细介绍一下,名校为什么高考成绩下降了?
指导阅读
今年高考期间,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代表,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录取普遍下滑,背后是房地产等土木行业的下滑。相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范学校、武警学校的高烧背后,是行业的繁荣,是体制的内热。很显然,专业正在成为考生和家长更加关注的关键因素,而背后是专业和行业的直接联系。但是学什么就一定要做什么吗?什么行业可以奖励一百天?●
●
●
行业不景气,相关专业录取分数线下降。
今年高考,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河南的分数只有560分,比往年低了100分左右,不仅低于学校其他专业,甚至比很多211高校都差。河南同济大学理科564分,理科排名43252分。去年同济大学在河南考了667分,只有前1730考生能被录取。
这种情况出现在高考报名人数最多的省份,多多少少让人感到震惊。
客观来说,同济土木的极端下跌只是有特殊原因的个案。但从今年全国高校的录取情况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下降是普遍现象。
除了河南,同济大学在河北、重庆、浙江、山东等地的土木工程分数线几乎都是其专业中最低的。
不仅仅是同济,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录取分数线有所上升。
(排名)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山东,跌的不只是同济,还有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在招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录取人数下降近5000人,四川大学和湖南大学分别下降1069人和2771人。
土木衰落的背后,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建筑业的低迷和衰落。2000年中期,以郑州为代表,爆发了大规模的停贷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同比下降28.9%。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前8个月,全国百强房企平均销售金额为477.6亿元,同比下降46.2%。
房地产建筑业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对就业的影响是明显而直接的。
重庆大学的土木工程在国内也是走在前列的。对比2018年和2021年的就业质量报告,可以明显看出,2018年有31.05%的毕业生去了房地产和建筑行业,而2021年只有16%,几乎减半。
建筑行业下滑的影响不仅仅在今年的招生上。湖南大学近日公布转专业名单,其中土木工程学院转专业98个,数量最多;调零,而且是唯一调零的部门。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得了A-,排名全国前10。显然土木工程是这个学校的王牌专业。转出的原因不是这个专业太弱,而是大家都不看好未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行业的兴衰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一个职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19年,由于2018年金融新政对金融行业造成的巨大震动,在高考中,以“两融一贸”为代表,曾经辉煌的金融机构也遭遇滑铁卢。同样是在河南,当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降了100多分,上财也降了70多分。时至今日,各地金融机构的录取分数线仍在缓慢下降,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尤其是在专业选择面广的理科生中,这些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在全线下跌。
外语院校理科录取线大滑坡。
同样遭遇滑铁卢的还有外国语学院和专业。今年高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广东的录取分数线极度下降,于是上了热搜。比如205专业组,从2021年最低的41461位,锐减到62243位。206专业组排名最低,从2021年的40762位下降到63950位。205大组是语言,206大组是计算机+经济学+其他社会科学。
广东是高考新省,今年继续实行“高校专业组”模式。广州以外的这两个专业群要求选择物理作为第一科,大致等于招理科生。也就是说,大量的理科生放弃了学习语言,而206专业群有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但是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理科生来说,他们显然不希望被转到其他的社科专业,这就导致了分数的大幅下降。其他以选择历史课程为主的经济类专业群体有所波动,但没有出现明显下降。
不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知名外语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江西省理科生录取线从2017年的3400多名下降到今年的7559名;在四川下降了4000多位;在陕西,从2651人下降到今年的9400人左右。10年前,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和985高校不相上下。
与理科相比,在文科考生中,这种下降趋势要温和得多。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最近5年在河南的录取排名,理科下降了13000多,文科只下降了900多。上海外国语大学,最近三年理科下降了5000多位,文科只是小幅下降,还在合理的波动范围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避开虚拟现实。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外语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凸显,尤其是高端人才。外语只是工具,核心是某种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家长的投入,很多孩子的外语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对于最优秀的一群孩子来说,他们的外语水平已经足够满足工作的需要,没有必要再去学专业了。外语的竞争优势迅速下降。
此外,还有严峻的国际形势、外贸行业不景气、出国留学等因素。据最新报道,今年上半年,美国向中国学生发放了签证。
(F1)
只有3万人,比2019年的6万人下降了50%,还有腰斩。
更重要的是,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人文社科类专业劣势明显,理科考生因为选择面广,转投了更“刚性”的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不再热衷于外语、外贸、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外国语学院只是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
换句话说,衰落的不是外语类院校,而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对于很多曾经处于中上等阶层的高校来说,人文社科类专业对于理科生的录取分数线已经明显下降,甚至对于热门的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等也是如此。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西部地区的两所电子科大的高烧。一个是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另一个是Xi的Xi安电子科技大学。
这两所以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的大学,近年来录取分数线持续走高。在近几年的招生中,985末的电子科大录取分数线一直高于同城老大哥四川大学,也远高于很多985高校;但地处西北的211高校Xi安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超过很多985高校,计算机等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几乎与985高校持平。
比如一直是老高考的江西,最近七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排名从6637位上升到4756位,尤其是最近五年,增速最快,几乎增加了2000个名次;2022年4756排名高于985大学。同样,电子科技大学在江西的录取名额近年来也持续上升。虽然出乎意料地与2021年持平,2022年达到2684个名额,但也比5年前净增近2000个名额,明显高于川大电子信息与通信等同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电子科技大学和Xi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都属于双一流大学。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其计算机全部属于A级,明显高于很多985高校。当然有特殊的背景。回顾历史,这两所大学过去都有特殊的背景。例如,Xi电子科技大学曾被称为西北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这两所大学代表的不仅仅是互联网,还有当前热门的芯片等行业。在芯片和数字技术炙手可热的背景下,它们受到考生的追捧是理所当然的。
逃避现实不仅是国内的,也是国际的。因为转向计算机专业的人太多了,很多对转专业持开放态度的美国高校近年来都宣布计算机专业不再接受转专业的要求。无独有偶,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1学年,受疫情影响,在美国留学生同比下降15%的背景下,商科成为降幅最大的专业,同比下降20.70%,远高于计算机的13.2%。
师范院校、军警院校成为报考热点。
与土木、金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军警学校火爆,师范学校火爆。
疫情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稳定有多重要,而这其中,“体制内”是稳定的最好保障。因此,制度介入就业选择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在就业难的带动下,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而公务员考试再次创历史新高,超过200万人。与此同时,一些与体制内就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和学校比较热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师范学校和宪兵学校的热门。
公费师范生意味着毕业就是铁饭碗,换句话说就是有了天然的编制。虽然面临着上农村学校、6年内不能自由择业的苛刻要求,但仍然吸引了大部分优秀考生。
在安徽,华东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文科录取分数线排名去年再次上升55位,达到483名,直逼甚至压倒排名前985的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在安徽理科招生分别增加2391人和1781人。理科专业中,华东师范大学也上升了759位。在安徽,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无论文理,都超过了很多985高校,甚至是第一批985高校的地方录取分数线。
回顾近四年的录取分数线,由于就业难的因素,师范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开始攀升,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全国各地,师范院校普遍吃香。其实早在2021年高考时,师范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异军突起,大大超过了部分985院校,并在2022年继续高位攀升。
与此相适应,报名教师资格证的人数持续上升。日前,教育部教师司相关负责人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10年来,教师资格证参考人数从17.2万人增加到1144.2万人。
93年高考,首都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招生计划依然无法完成。背后的原因是当时教师的地位不高,工资与其他行业差距很大。但如今,教师已经成为性价比最高的职业之一。
如图,安徽所有招生的武警学校分数和排名无一例外都在上升。
同样,还有宪兵学校热。在安徽,几乎所有的宪兵学校录取分数线都在2021年提高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其中海军工程大学在安徽的3个理科专业招生名额分别增加了4905、8739和10706个名额。
系统的内热目前已经到了顶点。一个山东的朋友告诉我,高考,山东有句新话说“三不孝”:一事无成。
学习的背后没有什么。
专业的头脑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很多孩子宁愿放弃更好的大学,甚至不上,选择更满意的专业。
在提前批录取中,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所有名校在部分省市明显下降,甚至需要征集志愿,即补录录取。比如清华大学未能完成某省提前录取的工程物理招生计划。北大农村专项在部分省市的分数线过低,也引起媒体关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还是专业的。专业太冷门,那么清北呢?
在江西第一批招生中,一大批“一本”院校,包括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都经历过大规模的空缺。其中,景德镇陶瓷大学一批录取结束,需要征集志愿的本科项目有1000多个,占招生计划的一半以上。景德镇陶瓷大学发表声明解释称,学校知名度不够导致了这一结果。但是从专业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遇到招生困难的专业,大部分都不是学校的优势专业,或者说学校并不擅长。有人引用某脱口秀演员的台词来评价这种情况:我在体育大学学的是英语。事实上,这种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农业大学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就不止一个。
在广西,包括“211”高校广西大学在内的一些学校要征集志愿才能完成招生计划,而广西民族大学有上千个招生计划无法完成。仔细分析,大部分问题都是专业性的。
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人,录取人数1001万人。绝对录取率超过93%。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如果加上归国留学生,将远远超过1100万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就业目标只有1100万。
在大家都是大学生的今天,一般的大专文凭已经没有吸引力了。用人单位更关心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与此同时,更多的考生和学生开始关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这个专业在这个大学有什么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招生难已经从专科院校蔓延到本科院校,甚至“双顶”院校,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就是专业。在同一层次或同一学校内的高校,招生质量取决于专业。
9月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明确表示,就业将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职业执念有一个盲点。
家长和学生能考虑社会现实,结合行业发展选择专业,说明对未来发展的重视。但是,有一个逻辑问题:学什么都要做吗?你必须学习你所做的吗?显然不一定。其实学什么是普遍现象。
马云是学英语的,刘是学社会学的,很多互联网大佬都不是学计算机的。和你毕业后从事的行业没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一个行业的兴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事情。世界上有哪个行业可以永远蓬勃发展,永远年轻?大起大落是常态。寄希望于一个专业的选择能保证生活的稳定是不现实的。
90年代初,能源行业不景气,国企改革,中石油、中石化成为当时大学生避之不及的单位。然而十年后,随着能源行业的振兴,中石油和中石化如日中天,成为最抢手的产品。最近10年,这个行业跌宕起伏,又经历了一次缓慢的衰落,辉煌不再。
同样,在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辉煌后,神话般的互联网巨头从去年开始进入缓慢下滑区间,裁员降薪的消息不断,逐渐落回现实。
很多人喜欢强调选择的重要性,这也是很多人非常重视自己专业的重要原因。核心目的是选择一条康庄大道,进入一个辉煌可持续的行业,但这是不可能的。回过头来看,唯一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不断的努力,而不是你学了什么,进了什么行业。
“我喜欢什么”也同时出现。
高考前,百度和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发布了相关搜索的调查报告。考生关注的专业中,“心理学”进入前十。
心理学是小众专业,就业往往不理想。但仍有如此高的搜索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代人的特点,也是兴趣所在:他们可能更喜欢探索自己生活的答案,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把生存和工作放在次要位置。
这也是时代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下,一些孩子从小就在强调个人兴趣,主要关注我想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而不是“我应该做什么”。
这种对自身利益的强调,与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差异如出一辙。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慢就业、慢就业、没就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如果没有合适的、喜欢的工作,有些人宁愿呆在家里,甚至到老也不愿出去工作。这个要注意。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个人意志的充分发展代表着我们社会和教育的进步。对于高校来说,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意味着摊大饼式的扩张会得到遏制,但单纯以行业兴衰为主导,必然会影响到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在市场上,企业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经济上回馈家庭的时间不断推迟,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今年高考呈现的这些特点是令人担忧还是令人欣慰,现在还不能给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作者|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详细介绍一下,名校为什么高考录取分数线下降了详细的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大学千万不要转专业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