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中国国籍排行榜,到底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有多厉害4月22日,中纪委、公安部官网公布了天网通缉的100名逃犯,其中包括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河南周口原厅
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中国国籍排行榜,到底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有多厉害
4月22日,中纪委、公安部官网公布了天网通缉的100名逃犯,其中包括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河南周口原厅长乔建军(化名李冯)等人。这100人属于外逃国家工作人员和重要腐败案件涉案人员。根据“天网”行动的统一部署,这100名逃犯已被国际刑警 红色通缉令释放,全球追逃。
那么国际刑警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它的红色通缉令有什么样的效果?国际刑警能去一个国家抓通缉犯吗?抓逃犯要经过引渡程序吗?
1国际刑警组织的创建:源于摩纳哥大公与少女的调情。
法国里昂国际刑警组织的总部。
19世纪中期,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为人们进行国际旅行提供了便利。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国家之间建立警务合作的必要性。1893年,柏林大学教授弗朗茨·沃伦斯特(Franz Wallenster)在一本法律手册中写道:“今天的小偷在维也纳、伦敦和巴黎作案,就像在家里一样容易。
假卢布在法国印刷,然后在德国分销,犯罪团伙在德国的几个国家活动。“虽然各国警方之间的合作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真正将此事提上日程的是摩纳哥大公阿尔贝一世。
1914年,66岁的艾伯特在一家赌博俱乐部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德国姑娘。在赌博时,这个女孩和她的男朋友多次通过秘密通道潜入艾伯特的私人房间,避开了宫殿的守卫。一天晚上,她在花园的长椅上与大公调情,她的男朋友趁机从大公的房间偷走了许多宝贝。然后他们跑到了意大利,但是艾伯特很无奈,因为摩纳哥警察不能去意大利抓人。因此,艾伯特有了建立一个国际警察合作组织的想法。
当时,艾伯特邀请世界各地的法学家、警察和司法官员到摩纳哥开会。会议名称为“第一届国际刑警大会”,来自24个国家的188名代表(包括3名妇女)出席了会议。国会于1914年4月14日开幕,4月20日闭幕。大会就打击国际犯罪集团中的刑事侦查互助和科技情报交流达成协议,决定建立国际警察犯罪档案中心,并确定法语为大会和国际警察的工作语言。
两个月后,一名恐怖分子在塞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法兰兹·费迪南和他的妻子,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国际刑警会议上形成的决议也全部死亡。
2 国际刑警一战后的组织:发展为政府间合作组织。
第二次国际刑警大会的发起人是奥地利国家警察总监兼维也纳警察局局长约翰·斯克伯。他向世界各地的警察组织发出了300多封邀请函。共有138名代表出席了1923年9月3日至7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刑警代表大会。中国也派代表出席,但代表们直到大会结束后才到达。斯克伯在大会上提出:“大会的目标不仅是在旧帝国的土地上出生的警察之间建立联系,而且是在世界人民之间建立新的友谊。”
经过五天的讨论,决定成立“国际刑事警察委员会”,其常设办事处设在维也纳。国际刑警委员会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欧洲各国首都轮流举行。
第二次国际刑警大会之后,国际刑警组织在打击国际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23年到1933年,它帮助抓获了3240名嫌疑犯。
二战爆发后,希特勒竭尽全力控制国际刑警组织,并于1941年4月15日将国际刑警组织总部迁至柏林西郊。
二战结束后,在比利时国家安全总监弗洛伦特·洛伊斯的倡议下,1946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了第15次国际刑警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决定将国际刑警委员会总部从柏林迁至巴黎。法国对战后国际刑警组织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国免费为秘书处提供办公楼,并支付总部工作人员的工资。
1956年国际刑警委员会更名为国际刑警组织。1967年5月25日国际刑警组织开设了自己的独立办公楼。自那时以来,它一直在发展,并在打击国际犯罪的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1年,联合国承认国际刑警为政府间合作组织。1989年5月19日国际刑警组织从巴黎迁至法国中部城市里昂。
国际刑警本组织自2004年以来一直向联合国派遣特别代表,自2009年以来一直向欧洲联盟派遣特别代表。
3 国际刑警当今:仅次于联合国的第二大国际组织。
2014年是国际刑警组织成立100周年。正因如此,第83届国际刑警大会于2014年11月3日至7日在国际刑警组织的诞生地摩纳哥举行。目前,国际刑警拥有190个成员国,是仅次于联合国的第二大国际组织。主席是来自法国的米蕾尤·博莱斯·塔兹夫人,秘书长是来自德国的尤尔根·斯托克先生。
根据国际刑警的组织章程,国际刑警组织以《世界人权宣言》的精神为指导,根据国际法运作。其职能是加强成员国刑警机构之间的合作,打击犯罪活动。国际刑警组织必须保持中立,不得从事任何政治、军事、宗教或民族活动。本组织的长期工作人员代表本组织,他们在执行任务时不得请求或接受本组织以外的任何政府或当局的指示。国际刑警本组织的工作语文是阿拉伯文、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
国际刑警组织架构如下:全体会议、执委会、秘书处、成员国中央局、顾问和档案管理委员会。
档案管理委员会是最后成立的独立机构,其职责是确保国际刑警在处理个人信息时不违反《人权宣言》的精神。在个人信息处理方面,可以向国际刑警组织提出目标、行动、规定等任何建议。
国际刑警组织的经费来源一是每年的会费,二是收到的礼品和赠品。2014年国际刑警组织总收入为7800万欧元,其中68%为成员国年费。支付年费最多的前10个国家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
4国际刑警机构作用:主要提供信息服务,起到协调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协调的三起打击跨国犯罪的行动案例,来看看国际刑警组织是如何运作的。
2014年12月1 -12日,国际刑警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组织协调了一次缉毒和武器走私行动,缴获毒品27.5吨,价值13亿美元。国际刑警组织协调了39个国家警方的参与,但犯罪信息主要由国际刑警组织提供。这次行动逮捕了422名嫌疑人,还缴获了7.6吨制造毒品的化学原料、100件武器和220万美元现金。虽然行动发生在美国,但也得到了欧洲各国警方的大力协助。
2014年11月26 -27日,国际刑警联合美洲警方、欧洲警方组织了打击网络诈骗行动。来自45个国家的60多家航空公司、旅行社和信用卡公司参与其中,118名涉嫌网络欺诈的人被捕。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也参加了这次行动,并提供了大量信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估计,在线机票欺诈每年给航空业带来10亿美元的损失;与此同时,数百万无辜市民因信用卡被盗而遭受损失。
当时国际刑警组织及时将红色通缉令发送到所有机场,为当地警方逮捕使用信用卡支付机票的犯罪分子提供了法律文件。欧洲警察专员罗布·怀恩赖特(Rob Wainewright)说:“这次行动是执法部门和私人组织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成功合作的又一个例子。”
2014年9月15 -23日,在国际刑警的协助下,欧洲刑警组织协调34个国家的警察和海关官员摧毁了多个有组织犯罪网络,包括买卖人口、走私毒品和军火、非法移民、假冒商品、计算机犯罪等。,并抓获犯罪嫌疑人1000余名,抓获非法移民蛇头170名,缴获可卡因600公斤。34个国家参加了这次行动,包括28个欧洲联盟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挪威、塞尔维亚、瑞士和美国。
从这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国际刑警组织的主要工作是提供跨国犯罪信息(190个国家中心局和其他官方、非官方组织提供的信息),协调各国警方的统一行动。
所以国际刑警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和处理信息。正因如此,国际刑警组织与成员国中央局保持365天24小时热线联系,中央局将其掌握的犯罪信息传递给国际刑警组织秘书处,秘书处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或主动发送给相关国家,或随时提供给成员国中央局。英国、美国和其他国家每年与国际刑警组织交换数十万条信息。
国际刑警该组织还将反腐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成员国提供实施经济犯罪的个人和全球资产的详细信息,帮助成员国抓捕经济犯罪分子,扣押被侵吞的公共财产。
国际刑警该组织还于2013年在新加坡建立了全球信息处理中心,扩大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并将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指纹纳入数据量。
2014年3月8日,一架载有239人的马航客机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失联。国际刑警立即查明,飞机上有两名乘客使用的是被盗护照,一本奥地利护照,另一本意大利护照,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在泰国被盗。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国际刑警组织拥有海量的护照信息。
5红色通缉令:效果如何?
国际刑警组织有8种“公告”。该"通知"由国家中心局、联合国国际刑事法院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制裁委员会提交,经国际刑警组织批准并向所有190个成员国发布。
“蓝色通告”征集有关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来自国家中心局的信息)。“绿色通知”是一种犯罪警报,它要求成员国密切监视一个潜在的罪犯;2013年,该通知共印发了1,004份。
“黄色通告”征求或提供一些关于失踪人员或失忆患者的信息,要求寻找或确定与这些信息相符的人;2013年,该通知的发行量为1,889份。《黑色通告》收集不明尸体信息,寻求辨认;该通知在2013年共印发了117份。“橙色通告”告知将对公共安全带来紧急危险的人或事;2013年发布了43份该通知。“紫色通告”提供或征集与犯罪分子使用的犯罪工具或方法有关的信息;该通知在2013年印发了102份。“国际刑警和联合国安理会特别通告”针对的是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委员会确认的被制裁个人或组织;2013年共发出79份该通知。
由“红色通缉令”媒体指“红色通告”,上面印着被通缉人的照片、生日、国籍、所讲语言、详细体貌特征、护照号、指纹。红色通知书相当于逮捕令。任何成员国在收到这一通知后,都应逮捕和拘留被通缉者,直到他被引渡或以其他方式移交给申请国。国际刑警机构2013年发行了8857份红色通缉令。这一年,被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通缉的逃犯1749人落网。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刑警组织不会主动签发红色通缉令,而是根据各成员国的申请或国际刑事法院的请求签发。例如,2011年9月9日国际刑警组织应联合国国际刑事法院的要求,向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出了红色通缉令,罪名是杀害和迫害民主抗议者和持不同政见者。
虽然每个成员国都有义务在收到红色通缉令后逮捕被通缉的嫌疑人,但由于各国司法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各国对红色通缉令的执行情况不尽相同,而且红色通缉令
国际刑警组织是一个非官方组织,不具备联合国那样的约束和制裁手段。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红色通缉令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各个国家对事件的态度。但由于对等原则,如果一个成员国受到另一个成员国的错误对待,前者可以拒绝与后者的司法合作。也就是说,如果A国不逮捕并引渡B国通缉的罪犯,B国也不会逮捕并引渡A国通缉的罪犯。
6国际刑警电子护照:好用吗?
2009年10月13日国际刑警组织向其高级调查人员发放国际刑警电子护照,并要求各成员国给予持有国际刑警电子护照者免签待遇,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持有国际刑警电子护照的国际刑警没有权力逮捕任何国家的通缉犯。他或她只协助成员国的刑事警察分析和调查犯罪情报。
比如国际刑警组织雇佣法国人,美国发生恐怖袭击。国际刑警的法国员工想去美国帮忙破案。他可以用自己的法国护照连同国际刑警的电子护照一起入境美国,无需另办签证,以便国际刑警在作案后尽快到达作案地点。他到美国后,不是自己去追捕恐怖分子,而是和美国警方一起处理犯罪信息,分析案情,全面系统地分析美国警方掌握的和国际刑警组织掌握的犯罪信息。
截至2014年10月,已有100个国家认可国际刑警电子护照,但要求与本国护照一起使用才有效。换句话说,国际刑警电子护照相当于全球签证。另有83个国家正在考虑承认国际刑警电子护照。
如前所述,由红色组织发布的国际刑警通缉令不具有绝对法律效力,因此一些国家通过多边或双边条约发布了具有绝对法律效力的逮捕令。
2002年,欧洲联盟通过了欧洲联盟理事会关于成员国之间使用欧洲逮捕令和逮捕制度的框架决定。欧盟各成员国相互承认对方签发的欧洲逮捕令,就像自己国家签发的逮捕令一样。例如,如果一个法国人在犯罪后逃跑,法国可以向其他欧盟国家发出对该罪犯的欧洲逮捕令。所有欧盟国家在接到逮捕令后,都要像执行自己的逮捕令一样,对罪犯进行搜捕,一旦发现立即逮捕,并迅速移交给法国。
欧洲逮捕令是具有绝对法律效力的司法程序,可以在不启动引渡程序的情况下逮捕外逃罪犯,从而避免两国在引渡问题上的争议。欧洲逮捕令本身对打击外逃犯罪分子就有很大的威慑作用。2013年,欧盟国家共签发了3万份欧洲逮捕令。
引渡并不是抓捕外逃人员的唯一手段。
引渡有四个最大的障碍。一种是“双重犯罪”,即被请求人在请求国的犯罪行为也必须被视为在被请求国的犯罪行为。二是“死刑不引渡”。如果申请国有死刑,被申请国的罪行可以判处死刑,被申请国不会引渡。
三是“国民不引渡”。一个国家的国民可以在另一个国家犯罪,回来后可以免受犯罪发生国的法律制裁。世界上大多数引渡法几乎都规定了国民不引渡条款,这主要是因为主权问题。国民受国家法律管辖,引渡国民意味着让渡部分主权;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国民在请求引渡的国家受到不公正的审判。第四是“外交程序”。引渡是一种外交程序,执行起来很复杂,需要很长时间。
目前,国际多边协议倾向于取代双边引渡条约,或者至少弥补双边引渡条约中的盲点。例如,《联合国引渡示范条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公约》都有关于引渡的条款。当然,具体操作还需要相关两国协商。
现在信息和交通高度发达,跨国犯罪或罪犯潜逃海外越来越普遍。传统的双边引渡条约已经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犯罪特征。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各国可以采取其他措施绕过引渡程序,将在逃罪犯抓回来。
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了引渡的“先条约主义”。即使一个国家没有加入双边或多边引渡条约,它仍然可以通过谈判抓住罪犯。
除了欧洲逮捕令之外,英联邦国家之间的背书逮捕令制度还可以绕过传统的引渡程序,更加方便地抓捕外逃罪犯。所以现在抓捕逃犯的方式很多,比过去更容易,更方便。(共识网)(阿尔法工坊,微信微信官方账号:alpworks)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中国国籍排行榜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力量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大家了解国际刑警/。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