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最新版,市政道路工程监理细则技术文档范文2022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16 14:29:15

导读:市政道路项目质量检验评估标准最新版,市政道路项目监理细则技术文件范本2022市政道路工程监理细则和技术文件范文在www.392103.com编制发布。1.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xxx市政

市政道路项目质量检验评估标准最新版,市政道路项目监理细则技术文件范本2022

市政道路工程监理细则和技术文件范文在www.392103.com编制发布。

1.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xxx市政道路路基、基层、混凝土面层及附属构筑物的施工及验收的监督管理。

2.编制依据:

2.1工程建设监理计划(XS-齐-PS-02);

2.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7-87);

2.3市政道路项目质量检验 (CJJ1-90)的评价标准;

2.4《公路工程评定标准质量检验(JTJ-071-94);

2.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7-93);

2.6《混凝土强度检验及评定标准》(GBJ107-87)。

3.施工技术和监理工作流程

3.1施工技术

4.准备工作的监控要点

4.1熟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并组织或协助业主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

4.2审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核进度计划和质量目标控制计划,会签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申请表;

4.3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情况,检查和核实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到位情况和劳动力动员情况;

4.4检查施工机具的进场情况,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数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并签署进场设备报验单;

4.5审查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资格和条件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4.6检查和复核施工单位测量控制点的设置,回复测量放线报验单;

4.7检查施工单位各类材料的数量、质量(包括质保书)和试验报告,并在《建筑(安装)材料申请表》上签退;

4.8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准备情况,回复工程开工报告表。

5.施工阶段的监控要点

5.1路基

5.1.1路基不得有翻浆、翻浆、脱皮、波浪和积水现象;

5.1.2路基用12 ~ 15吨压路机碾压后,轮迹不得大于5mm;

5.1.3石质路床必须嵌缝严密,无麻面和青绿色;

5.1.4路基质量控制目标如下

道路控制目标值

序列号

项目

压实度(%)和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试验

方法

道床

道床

范围

数数

一个

压实系数(深度0 ~ 30cm)

高速公路和主干道

轻度压实

98

1000平方米

环刀法试验

重型压实

95

次干道

轻度压实

95

重型压实

93

轻度压实

92

重型压实

90

2

中线抬高

20毫米

20毫米

20米

一个

用水准仪测量

平面度

20毫米

30毫米

20米

宽阔的道路

<9

一个

用3m直尺测量最大值。

9~15

2

>15

宽度

200毫米

100毫米

40米

一个

用尺子量

横坡

20毫米且不超过0.3毫米

0.5%

宽阔的道路

<9

2

用水准仪测量

9~15

>15

5.2水泥稳定碎石层

5.2.1恢复道路中线,直线段每隔10m设一桩,曲线段每隔5m设一桩,在路肩外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标出标高线,在边桩上定出松铺线和压实设计标高,并在施工放线报验单上签退。

5.2.2检查施工单位水泥稳定碎石层的配料是否准确,含水量和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要求。

5.2.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用水泥应为低标号的325#缓凝水泥,终凝时间应大于6小时。基层压实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5.2.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5cm,碾压应均匀密实,用12吨以上的压路机碾压,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5.2.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

序列号

项目

容许偏差

检测方法

检查频率

范围

数数

一个

等效回弹模量值或计算回弹弯沉值

不低于设计要求。

挑选测试

50米

2

2

压实度(重度压实)

不低于规定要求。

用灌砂法测量。

1000平方米

一个

厚度

10%

用尺子量

50米

一个

宽度

不低于设计要求。

用尺子量

50米

一个

横向坡度标高

≤ 1%

水平面测量

100米

3—7

纵坡标高

10毫米

水平面测量

20米

一个

表面平整度

10毫米

用3m直尺测量最大值。

50米

一个

5.2.6横向接缝处理:

混合料摊铺完成后,用人工将末端混合料整平,靠近混合料放置两个方块,其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方木另一侧用碎石回填,长约3m,高度比方木高几厘米。压路机后轮应实时超过混合料。第二天铺砌时,取出方木,去掉碎石,使接缝垂直对接。不允许斜接。

5.2.7养生:

水泥稳定层经压实和密实度检验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和加固,水泥稳定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控制车辆通行,这样基层就不会有车槽了。基层如有损坏,应在浇筑混凝土板前用相同材料修补密实,严禁用松散骨料填塞。

5.3水泥混凝土路面

5.3.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模板应采用钢模板,最好是与路面同厚的槽钢。不允许变形,模板高度应控制在2mm的偏差范围内。

5.3.2路面混凝土的含砂量应控制在30-35%,混凝土拌制用砂和碎石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J97-87第4.1.2和4.1.3条的规定。

5.3.3水泥路面的混凝土强度应以拉弯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应比设计强度高10-15%。

5.3.4混凝土拌合物摊铺前,应全面检查模板的间距、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性、基层的平整和湿润、钢筋和传力杆装置的位置。

5.3.5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和混凝土板的表面处理应符合GBJ97-87第4.4.4和4.9.2条的要求。

5.3.6伸缩缝和纵缝的施工,传力杆和拉杆的埋设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3.7混凝土路面完工后,应覆盖麻袋或其他养护措施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21天。养护期满后,应除去覆盖物,不得在板面上留下任何痕迹。

5.3.8缩缝的开槽施工应采用切割机切割。切割时间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0Mpa,或400个温度小时时。以不掉角不断边为原则,切割深度为8cm。

5.3.9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立即填缝。填缝必须在缝槽干燥的状态下进行,填缝料应紧密、充分地附着在混凝土壁上。

5.3.10必要时应检查已浇混凝土板的实际强度,并可在现场钻取圆柱试件测试圆柱劈裂强度,由圆柱劈裂强度可计算出弯曲和拉伸强度。

5.3.11质量控制标准:

序列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毫米)

检查的方法和频率

一个

支撑模具

正直

取50 m处的最大值。

2

海拔

5

水平测量,1: 20米

水泥混凝土

耐压强度

不低于设计值

每班1个小组

爆破强度

试块的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值。

每班1个小组

混凝土板厚度

+20 -5

用尺子量,每件两个点。

路面平整度

用3m直尺测量最大值,每个零件一个点。

井框与路面的高度差

用尺子测量最大值,每个座位一个点。

相邻板之间的高度差

量,每次缝一点。

接缝的纵向和横向平直度

10

纵向缝20m拉线,横向缝沿板宽拉线,最大数量。

10

中线抬高

20

每隔20m,用水准仪测量一次。

11

路面宽度

-20

英尺,每40米一点。

12

蜂窝表面积

≤2%

用尺量蜂窝坑的总面积,每片量一处。

13

横坡

10且不超过0.3%

用水准仪每隔20m测量两点。

5.3.12监理工程师应每天将工作记录在监理日记中,并对施工监理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发出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后确认整改复查报告表,并在监理备忘录中向相关单位提交需要登记和向业主特别说明的事项。

5.4附属结构

5.4.1检查路缘石、路缘石、九格彩砖的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九格砖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5.4.2路缘石和路缘石必须稳定、平直、弯曲、无棱角,顶面应平整、无错牙。路缘石接缝应紧密,路缘石不应阻水。

5.4.3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和路缘石后的混凝土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4.4路缘石后的混凝土必须密实,路缘石后的回填必须密实。

5.4.5路基的压实度和基层质量、压实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4.6铺砖必须平整、稳定,填缝应饱满,不得有翘曲现象。

5.4.7路面与其他结构物应连接平顺,横坡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积水。

质量控制标准

路缘石和路缘石的质量标准

序列号

项目

容许偏差

(毫米)

检查频率和方法

一个

正直

10

在100米处,拉动最大量的20米管柱。

2

相邻砌块的高度差

在20m处,用直尺测量。

宽度

+3

在20m处,用直尺测量。

石材顶面标高

+10

在20米处,用水准仪测量。

路面质量控制标准

序列号

项目

容许偏差

(毫米)

检测方法

检查频率

范围

数数

一个

紧凑

路基

≥90%

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检查。

100米

2

基础

≥95%

2

平面度

用3m直尺测量最大值。

20米

一个

相邻砌块的高度差

使用的标尺的最大数量

20米

一个

横坡

0.3%

水平面测量

20米

一个

直缝

10

拉20m小线取最大值。

40米

一个

直缝

10

沿着细线的宽度测量最大值。

20米

一个

井框与路面的高度差

用尺子量

每个座位

一个

6、质量通病的防治:

6.1水泥稳定层

混合物离析

6.1.1.1现象:混合料厚度不均匀,局部骨料或细料集中。混合料的离析会造成平整度差、结构强度不均匀等危害。

6.1.1.2的成因

a、混合料拌和时,含水量控制不好,过干或过湿;

B.混合料搅拌时间不足,粗细料混合不充分均匀;

c、用叉车直接混合,混合质量难以保证;

d、混合料未按规定的配合比拌制或砂石级配不好。

6.1.1.3的防控措施

A.运送前发现骨料离析时,应使用铲车翻堆,将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再运送;

b、因骨料级配不良或配合比控制不当造成的混合料离析,应通过添加细料或颗粒来消除离析;

c、当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合料有离析现象时,应在摊铺或返回前在现场的路床外搅拌均匀。

6.1.2施工缝不平顺。

6.1.2.1现象:基层表面拼缝不直,或拼缝明显不平。

6.1.2.2的成因

A.当第一次铺好的混合料压到边缘端时,因推挤而产生“弓下”现象,但拼缝未松动时,直接加入新料,因压缩系数不同而增大。

b、第一次铺筑的边缘部分碾压时,不压,铺筑后,局部铺筑。松边虽然标高一致,但第一铺筑部分含水量低,所以压缩性小,碾压后形成高带。

c、用摊铺机摊铺时,纵向拼缝搭接不好,第一铺筑段边缘成型密实度低,后一铺筑段抛高,控制不好,碾压后形成的接缝不直,不高不低。

6.1.2.3的防控措施

a、精心组织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工期和纵向拼缝;

b、分段碾压时,拼缝一端应预留无压(3-5m)防止推挤、压实,同时有利于拼接;

c、摊铺前,拼缝的压实端应松铺(长度为0.5-1m)至松铺厚度,未压实部分和新铺材料应整平碾压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D.人工摊铺时,尽可能摊铺整个路面宽度,以消除纵向拼缝。

6.1.3施工平整度差

6.1.3.1现象:压实后的表面平整度不好,不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1.3.2的成因

A.人工摊铺时,不按网格控制平整度;用机器摊铺时,不能均匀行驶和连续进给,停机时间往往变得不均匀;

b、混合料由几个单位供应,因此级配差异较大,影响摊铺系数和压实系数,混合料含水量不均匀,混合料离析,厚度不均匀,都对平整度产生不利影响;

c、下层不平。虽然摊铺时混合料表面平整,但压缩不均匀,造成不平整。

6.1.3.3的预防措施

a、机铺时,在基层两侧和中间设置标高控制桩,纵向每隔5米设置一个断面,形成网格;

b、机修车间要保证连续进料,匀速摊铺。用铲车、推土机摊铺时,行驶路线要均匀,不得随意摊铺混合料,防止弹性不一;

c、同一厂家的材料铺在同一路段时,不要混用,不同厂家的材料摊铺系数应由厂家确定,配合比应确定;

d、下层的平整度应符合验收要求;

e、摊铺后,应修整摊铺层平整度,然后碾压。

6.1.4密实度不足

6.1.4.1现象:压实度不合格或合格率低,开挖样孔时可见松散的骨料。

7.1.4.2的成因

a、碾压时,压路机吨位和碾压遍数不够;

b、底层软弱,碾压厚度过厚,超过规范规定的碾压厚度;

c、混合料配合比不准,混合料实际配合比和所用材料与确定最大干密度时相差较大。

6.1.4.3的防控措施

a、碾压时,压路机按规定的碾压工艺要求进行;

b、当下卧层软弱或发生“弹簧”时,必须进行处理和加固,并严格控制压实厚度,一般不超过20cm,最大不超过25cm

c、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和均匀性;

d、加强现场检查,发现压实度不足,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对策。

6.2水泥混凝土路面

6.2.1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6.2.1.1现象

a、混合料的胶凝材料过多或过少;

b、混合料中水泥砂浆用量过少,碎石缝隙填充不良,混凝土不密实;

c、混合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离析分层,表面泌水严重。

6.2.1.2的成因分析

一、水泥用量选择不当。水泥用量过少时,水泥砂浆用量不足,混合料松散;水泥用量过多时,水泥砂浆过浓,易结块,不易浇注;

b、砂率或水灰比选择不当,水泥品种选择不当,容易造成泌水、离析;

c、配合比不准,计量不准,拌和时间不足,管理不严,都会直接影响混合料的均匀性和和易性。

6.2.1.3的防控措施

a、正确设计和试验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的要求;

b、根据道路的性质、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合理选择混凝土的砂率;

c、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必要时可加入减水剂,但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D.严格校准和使用计量装置,加强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6.2.2纵向和横向裂纹

6.2.2.1现象:裂缝沿着大致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方向和沿着道路中心线出现。

6.2.2.2的成因

a、混凝土路面锯缝不及时,由于温度收缩和干缩裂缝;

b、切割深度过浅,因为截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所以在缩缝附近产生了新的缩缝;

c、混凝土路面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板底脱空和裂缝;

d、混凝土板厚度和基础强度不足以产生荷载型裂缝。

6.2.2.3的防控措施

a、严格控制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时即可切割;

b、保证地基稳定,不下沉;

c、混凝土板和基础结构的厚度应按规范设计。

6.2.3检查井周围的裂缝。

6.2.3.1现象:检查井或集水井周围的拐角处出现放射性裂缝,或检查井周围出现纵横向裂缝。

6.2.3.2的成因分析

a、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设置检查井或集水井,减少路面纵横断面。同时,楼板孔洞的存在造成应力集中,大大增加了井周围的温度和荷载应力,尤其是拐角处;

b、在井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和回填土的沉降,在板中产生附加应力;

c、井周围混凝土板的综合疲劳应力大于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抗折强度,产生裂缝。

6.2.3.3的防控措施

a、合理安排检查井位置,如骑在横缝上,当检查井距离板块小于1m时,检查井上的板块扩大到板块边缘;

b、井基础和结构要加固,回填土要密实稳定,使井及其周围不易沉降,减少附加应力;

C.井周围的混凝土板用钢筋加固或用抗裂性能优良的钢纤维混凝土代替,以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或宽度。

拐角断裂

6.2.4.1现象:在混凝土路面板的转角处,沿着大致垂直于转角平分线的方向断裂,特别是在伸缩缝处。

6.2.4.2的成因分析

a、纵横接缝相交处的转角容易出现翻浆,产生脱空,造成转角应力增大而断裂;

B.在行车荷载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地基逐渐产生塑性变形积累,使拐角应力逐渐增大,导致断裂;

c、伸缩缝往往位于模板端部,拆模时容易损坏;但在浇筑下一块相邻的板时,由于浇筑的板强度有限,容易受伤,造成隐患,所以转角容易断。

6.2.4.3的防控措施

a、选择合适的填料,减少或防止接缝渗水,注意接缝养护,使接缝处于良好的防水状态;

b、采用抗冲刷和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减少冲刷和塑性变形;

c、拆模和浇筑时沿路面防止边角损坏并注意充分捣实;

d、伸缩缝的转角处应采用转角处钢筋加固。

7.项目验收

7.1验收程序(详见附图)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验收程序图,

7.2检验评定标准:质量标准应符合CJJ1-90市政工程评定标准质量检验。

7.3检测手段和方法

7.3.1路基与4.1.2.1相同。

7.3.2水泥稳定层同6.2.5。

7.3.3水泥混凝土路面同6.3.11。

7.3.4附属结构与6.4.8相同。

8.申请表

8.1监理通知

8.2监督备忘录

8.3混凝土施工浇筑报告

8.4建筑(安装)材料申请表

8.5进场设备检查表

8.6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

8.7工程检验单

8.8建设单位申请表(通用)

8.9不合格工程的通知

8.10整改评审报告表

8.11开工报告表

8.12工程检查批准函

8.13监理日记

8.14监理可能涉及的其他形式。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价标准最新版和市政道路工程监理细则技术文件范本2022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大家了解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价标准。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