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企业是什么意思,腾笼换鸟“软”和“硬”同时存在?一个年产值数百亿元的产业就此崩塌。完成转型升级需要多长时间?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重庆经开区)给出了答案:5年。重庆
企业是什么意思,腾笼换鸟“软”和“硬”同时存在?
一个年产值数百亿元的产业就此崩塌。完成转型升级需要多长时间?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重庆经开区)给出了答案:5年。
重庆经开区曾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占据重要地位:2017年巅峰时期,年产手机数亿部,拥有30多个手机品牌,年产值数百亿元。
然而,随着市场的重大变化,这个数百亿的产业突然萎缩了。当人们担心重庆经开区能否渡过难关时,经开区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短短五年时间,重庆经开区通过腾笼换鸟“软”“硬”结合走出低谷,培育了智能终端、汽车电子、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支柱产业,以及一大批专精特企业。
从“优秀”到失败?
以手机生产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5年前在重庆经开区“一枝独秀”。2007年左右行业初具规模后,2017年达到顶峰。
“当时手机品牌有30多个,每年生产几亿部手机,年产值几百亿元。”南安市经信委主任、重庆经开区经济运行局局长李玟说,经开区手机一开始主要是功能机,后来变成智能机,但即便如此,还是以低端机为主,附加值低。
手机行业给重庆经开区带来了辉煌的数据,却没有带来高额的利润。当时手机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只有5%,甚至低至3%。同时,“一枝独秀”的产业结构也给当地经济稳定带来隐患。
果不其然,2017年后,随着智能手机需求市场的快速变化,重庆经开区智能手机产业遭受重创,品牌数量、产能、产值大幅萎缩。
庞大的支柱产业垮了,重庆经开区会“垮”吗?在很多人为此担忧的同时,重庆经开区以此为契机,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重庆经开区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布局的条件企业,但有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它必须结合自身优势,专注于专业化和创新企业。”重庆南岸区委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许宏斌表示,重庆经开区“软”与“硬”并举,旧产能淘汰速度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迅速。
据统计,截至目前,重庆经开区已有84个企业获评市级特色和专项创新,11个企业获评国家特色和专项创新。
“硬件”升级,从低端到高科技。
什么样的国产车卖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记者在重庆经开区马頔工业找到了答案:只要车够专业、够新,不仅能卖个好价钱,还能迅速占领市场。
“马頔工业是一家企业特种车辆制造商,产品涵盖押运车、集成车、核酸检测车等多种类型。”公司副总裁张强表示企业将在2021年销售3000辆左右,销售额近20亿元,其中押运车占全国细分市场的40%,手机银行车也位居细分市场第一。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专用车,马頔产业只是重庆经开区近年来在智能“硬件”领域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经开区积极布局汽车智能电控、传感器等智能硬件领域,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在重庆季承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各种智能电控、智能传感、智能联网模块齐全。公司总经理陈伟表示,公司产品用于长安、吉利、长城等知名汽车品牌,其中长安90%以上的倒车雷达传感器由公司生产。
此外,重庆经开区近年来在多个行业培育了“小巨人”。如英谷广电光电探测器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5%,国内工业车辆齿轮双环传动市场占有率为68%。作为国内纤维素醚行业的龙头老大,力宏Fine曾经销量全球第一...
“这些专业化和创新企业不仅改变了过去低端产品的局面,还促进和带动了该地区的创新能力,构建了新的支柱产业。”重庆市南岸区委副书记、重庆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黄宏说。
随着“软件”的兴起,软硬件结合,相互赋能。
“软件”是重庆经开区开辟的又一片新“天地”。2019年9月,重庆经开区重庆软件园开园。短短三年,出现了广联达、中移动物联网、新讯通、JD.COM、科大讯飞、阿里、腾讯企业等众多行业龙头。
除了集聚优势明显,智能制造、车联网等领域的“软件”和硬件也相互融合、相互赋能,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格局。
在重庆软件园,重庆新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的几名工程师正在电脑桌前埋头测试一款新开发的汽车软件。“我们公司是无线电通信模块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目前有60多名软件工程师,我们计划扩大到130名。”该公司副总裁周静告诉记者,“软硬结合”是该公司的独特优势。公司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能源、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等领域。
主业为城市智能交通的重庆优亮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企业。其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交通综合管控系统、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火车站旅客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相关软硬件产品。“公司目前市场覆盖重庆、四川、贵州、北京等省市,产品还远销新加坡、老挝、越南等国家。”该公司董事长王然说。
据统计,重庆经开区目前已聚集软件信息服务企业15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3家,形成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建筑、数字文创等特色产业集群。
重庆经开区软件产业快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人才和科技资源的大力支持。2021年2月,南岸区、重庆经开区、重庆邮电大学共建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和软件开发产业。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已聚集相关专业研究生1300人,高水平创新研究团队10个,骨干成员200人。这些人才和科技力量将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重庆经开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搭建创新平台,强化创新协同,吸引创新人才,完善创新政策,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水平科技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徐斌说。(记者李勇、、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企业是什么意思,腾笼换鸟“软”和“硬”同时进行。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理解企业是什么意思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