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报考公务员基层工作年限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工作时间长了双十一将至,你被导购刷屏了吗?手机的弹窗,电视节目右下角的赞助标识,隐藏在信息流中的“推广”牌,办公室电梯里的
报考公务员基层工作年限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工作时间长了
双十一将至,你被导购刷屏了吗?
手机的弹窗,电视节目右下角的赞助标识,隐藏在信息流中的“推广”牌,办公室电梯里的电子屏幕...只要我们睁开眼睛,各种商品的广告就会映入眼帘。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自由选择商品和生活的权利似乎比以前更大了。这样的生活似乎是很多“劳动人民”的现状:为了奖励和安慰常年“996”的自己,为了维持现在的消费水平,他们努力工作。很多人都在努力积累物质财富,并深信这就是此生的意义。然而实际上他们已经实现了基本需求,只是还很难满足。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是原始欲望,还是我们身处一个无法跳出的欲望社会?对此,英国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写下了“被支配的占有: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另一种可能:一周只工作15个小时?
1930年,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凯恩斯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先进,在英美等国,人们每周工作时间将缩短到15小时。
他做出这一预测所支持的是工业革命和廉价大规模生产带来的社会变革。机械化的实现和蒸汽机的发明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多夸张?在纺织工业自动化之前,一个人操作一个纺车一次只能生产一条锭线。英国出现珍妮纺纱机,后来改造成液压驱动,一次可以纺100卷。美国1920年的人口是1860年的3倍多,但制造业产量却增长了12-14倍。
生产成本骤降,产量激增,意味着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减少了。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这样发展。企业领导人没有缩短每周工作时间,而是决定通过提高家庭购买力来提高工资,以维持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凯恩斯没有考虑到消费主义的兴起:在“少工作”和“多享受”之间,人们集体选择了后者。
过去,工人们受到他们所能做的事情的鼓舞;现在,工人们被他们所能拥有的东西所激励。——“所有权”胜过“工作满意度”。工作时间长了,工资变多了,但是我们是不是更有钱了?消费扩张带来了暂时的经济繁荣,但也为未来埋下了隐患。
1910-1929年美国繁荣时期,社会工资增长长了40%。工资提高了,所以人们对产品的消费也提高了。资金纷纷流入股市,逐渐积累起一个不可持续的经济泡沫,最终在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中破灭——之后是持续10年的大萧条和世界经济衰退,这些我们都在课本上学过。不到一个世纪后,历史重演。
随着社会意识开始鼓励普通公民掌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依赖他人,房地产私有制取代了公共住房和公共服务。在1914年的英国,只有1/10的房屋为私人所有。100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2/3。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人们不想租房,而是想拥有自己的房子,因为他们被告知拥有房产等财富是成功的标志。于是,普通人被迫卷入房价上涨的浪潮中,“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欲望压倒了一切。即使付出全部身家,也不怕。另一方面,金融家们贪婪地通过无节制的贷款获取利润,直到2008年泡沫破裂。
《被支配的占有》说:每一次繁荣和萧条的经济周期都是由我们人类对拥有越来越多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的痴迷所驱动的。为什么我们总想拥有更多?对“拥有”的执念是我们的本能吗?
1859年,450人从澳大利亚的金矿乘船返回英国利物浦。他们在经过威尔士北部海岸时遭遇海难,淹死了。很多人不想放弃离家这么近的黄金,最后却被重金拖累。也许大部分人还没有贪婪到愚蠢的地步,但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种对“所有权”的执念。例如,阿信本人喜欢囤积精美的包装盒和购物袋。即使他知道留下来只会占空间,但他总是舍不得扔掉它们。《我的家是空的》剧照
乍一看,“所有权”似乎是一个自然的概念。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说:“这个玩具是我的!”但真的是这样吗?
1626年,荷兰探险家Peter Minnewit用价值约24美元的货物从当地土著部落手中“买下”曼哈顿岛。然而,这只是荷兰人自己的观点。北美土著没有“土地永久所有权”的概念。他们认为土地是“造物主赐予的”,货物只是换来了暂时占有土地和安全通行的权利。因此,这笔交易注定是不公平的。荷兰曼哈顿最初的场景是在彼得·明奈维特买下曼哈顿两年后。照片:世界中心的岛屿:曼哈顿传奇
仔细研究,“所有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概念。
根据进化论,所有权是竞争本能的产物,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拥有资源的独家使用权,可以让你在生存和繁衍的竞争中占据上风。另一派认为,所有权不同于占有,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是群体定居下来发展政治和法律制度时出现的。这里的竞争主要是社交。许多动物拥有食物、领地和配偶,但动物的“拥有”不同于人类世界的“拥有”。豹纹领地
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也制作可以珍藏的艺术品,并把它们传递给我们的亲人。财富的“所有权”可以代代相传,社会的不平等就会固化。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想拥有更多?当然,“竞争本能”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当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打开“炫耀性消费”的大门。甚至我们的大脑也在刺激我们去寻找各种新奇的体验,或者去购买更新奇、更酷的商品:我们大脑中神经元放电的阈值会随着时间和重复活动而适应,所以我们会逐渐厌倦已经拥有的东西,想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形成新的刺激。拥有的多不一定更幸福。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自我是他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一切的总和。”
法国哲学家萨特改写了这句话:“人不是他已经拥有的东西的总和,而是他本来可以得到,但还没有得到的东西的总和。”有时候,我们对目标的追求大于对象本身。这个观点也得到了神经科学的支持。在大脑中,你是否已经拥有某样东西,或者你是否渴望拥有某样东西,有着不同的运作机制:已经被视为自我延伸的物品被纳入产生自我意识的神经网络。相反,你想要的物品虽然也能刺激你的自我意识,但也刺激了对新奇刺激和追逐快感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腹侧被盖区、纹状体和前额叶皮层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大脑中的奖赏中枢”,所以对快感的追求迫使我们不断地用事物填满我们的生活。
但是仔细想想,你会发现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追逐快感,而不是去享受。阿信的一个亲身经历是,我花了很多力气设计自己的房间,种下各种博主推荐的“家里好东西”。但是改造房间的喜悦在完工的那一刻就结束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在房间里做的最常见的事情就是瘫在床上刷手机...《我的家是空的》剧照
类似的经历还有:“买书如山,读书如丝”,很多新书买回来甚至还没拆封;手机满足了所有的娱乐需求,花了很多精力做功课抢折扣的高清电视,终于变成了客厅装饰墙;买了一个后续游戏机,玩了几次就再也没打开过...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颜飞在《支配占有指南》一书中写道:中文题目中的“占有欲”一词似乎充满了主观能动性,试图牢牢抓住一切,但“被支配”一词似乎又让一切滑向失控。我们似乎总是被贪得无厌的欲望所支配,总是想拥有更多,总是购买超过我们需要的东西——拥有更多的欲望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体里涌动。在积累更多东西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越来越不满足。在这种几乎永无止境的追逐中,我们会渐渐忘记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拥有是人类最强烈的本能之一,很难被理性所束缚。然而,在《支配的占有》中,胡德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我们认为快乐来自于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我们想要的东西往往不能让我们快乐。”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东西,而是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公务员报考基层工作年限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时间变了长了。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工作年限是什么意思有帮助和价值。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