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标准及赔偿标准,2021版: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03 19:21:43

导读:工伤认可标准和补偿标准,2021版:工伤识别过程一、需要在什么时限内申请工伤注册?(一)用人单位的申请时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鉴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

工伤认可标准和补偿标准,2021版:

工伤识别过程

一、需要在什么时限内申请工伤注册?

(一)用人单位的申请时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鉴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其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诊断、鉴定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鉴定申请。如遇特殊情况,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批准,申请时限可适当延长。

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30日内提交工伤证明申请的,在此期间产生的工伤待遇等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劳动者的申请时限。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之日起一年内,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直接申请工伤认定。

注意:工会组织也可以申请!

(三)申请期限超过一年的特殊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因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的原因超过工伤申请期限的,延误时间不计入工伤申请期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申请时间延误的,应当认定不属于员工或者其近亲属的责任:

(1)不可抗力;

(二)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

(三)属于用人单位的;

(4)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登记制度不完善;

(5)当事人就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

二。工伤你认为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根据“工伤注册办法”的规定,应填写“工伤注册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和人事关系的劳动合同或其他证明文件复印件;

(2)医疗机构出具的工伤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第三,社保部门多久受理?

社会行政部门收到工伤的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社会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充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社会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申请的,应当出具“工伤受理申请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驳回申请决定书”。

四。做工伤判定需要多长时间?

社会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保险社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工伤决定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送达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动词 (verb的缩写)工伤认可的前提不一定要有劳动关系。

最高法院认为,一般情况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前提下承认职工工伤,但特殊情况下也有例外。

最高法(2018)151号最高法行政裁定认为,存在违法分包或转包行为时,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工伤保险责任不以劳动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发包人违法将承包的业务分包给不具备发包人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的。一旦发生工伤事故,非法分包或转包的雇主应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不及物动词拒绝接受工伤的结论怎么办?

或者职工的近亲属、用人单位对驳回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特别提醒: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是可选的,这里的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实践中,有些单位为了拖延时间,通常选择先复议后诉讼,劳动者为了节省时间不要复议直接诉讼2。

工伤1-10级,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一、1-10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如下所示: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27;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2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23;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21;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18;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16;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

二。1-6级伤残津贴(按月享受)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职工因工被鉴定为一至六级伤残的,伤残津贴按月发放,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90%;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8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80%;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75%;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70%;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60%。

注:1)1-4级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实际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2)5-6级伤残津贴,难以安排工作时,由用人单位支付。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3)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在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月平均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下同)。

三。5-10级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1)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

上述两种养恤金标准根据残疾程度确定。工伤保险条例没有规定统一标准,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可在各省工伤保险条例或工伤保险办法中查阅(江苏省有专门规定,见下文)。

比如:广东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和伤残就业补助标准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10;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8;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6;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4;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2;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1。

一次性残疾就业补贴: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50;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40;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25;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5;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8;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4。

江苏省的规定比较特殊,采用的是定额标准: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

五级伤残:20万元;

六级伤残:16万元;

七级伤残:12万元;

八级伤残:8万元;

九级伤残:5万元;

十级伤残:3万元。

对工伤患职业病的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40%。

一次性残疾就业补贴:

五级伤残:9.5万元;

六级伤残:8.5万元;

七级伤残:4.5万元;

八级伤残:3.5万元;

九级伤残:25000元;

十级伤残:15000元。

江苏还特别规定工伤职工提出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终止劳动关系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按以下标准执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时间不足5年的,支付全额的80%;不足4年的,按60%全额支付;不足3年的,按全额支付40%;不足2年的,按全额的20%支付;不满1年的,支付全额的10%,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除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不发放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四。带薪停工期间工资

带薪停工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发放。带薪停工时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的,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

注:在实践中,主流的做法是按照工伤的前12个月平均工资来确定。

动词 (verb的缩写)带薪停工期间护理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劳动者,在带薪停工期间需要照顾的,由其所在单位负责。

单位不安排护理的,由单位支付护理费。

不及物动词伤残评定后的护理费用

工伤职工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生活护理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

完全不能自理:社会平均工资×50%;

大部分人生活不能自理:社会平均工资×40%;

生活不能自理部分:社会平均工资×30%。

七、住院伙食补助、交通费、食宿费。

职工工伤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医疗机构出具并报经办机构审批的证明,职工工伤到统筹地区外就医的交通、住宿、伙食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具体由基金支付的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八。医药费

治疗费用工伤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目录及服务标准以外的医疗费用仍由用人单位承担。目前各地做法不同,大部分地方的做法是用人单位不承担。

九。工伤康复费用

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工伤员工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十、辅助设备费

工伤员工因日常生活或就业需要,可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需要注意的是,辅助器具一般应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所必需的,应采用国内市场流行的产品。工伤员工选择其他型号的产品,费用高于大众化的,由个人自行支付。

XI。工伤复发性治疗

工伤员工工伤病情复发,经确认需要治疗的,有权获得工伤医疗费用、辅助器具费用以及停工期间的工资。

十二。工伤死亡的治疗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员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以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死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当地社会工资×6;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因工死亡职工无劳动能力且已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儿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每月10%。受抚养亲属批准的抚恤金总额不应高于因工死亡工人的工资;

公式:配偶:死者工资×40%(按月支付);

其他亲属:死者工资×30%(每人每月);

孤寡老人或孤儿:比上述多10%标准;

上述养老金之和核定时,应≤职工月工资(按月计算)。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

因此,2021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3834元×20 = 876680元。

工伤确定29个实用点

一、判定工伤的七种法定情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有七种法定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识别要点】“三个工作”中的核心因素“工作原因”是工伤的充分条件。而“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更多的是证明工作原因的辅助因素,同时也对工作原因起到强化作用。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证据证明非工作原因造成的,推定为工作原因,也可以认定为工伤。

(二)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准备或收尾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识别要点】所谓“准备工作”,是指在工作开始前的合理时间内,与工作相关的准备工作。如交通工具、材料准备、准备工具等。所谓“整理工作”,是指下班后合理时间内与工作有关的整理工作,如清洁、安全存放、工具和衣物等。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履行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认定要点】“因履行工作职责遭受暴力等意外伤害”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这些人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导致某些人的不合理或非法目的未能实现,出于报复而对员工实施的暴力人身伤害;另一层是指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履行职责所遭受的意外伤害,如地震、工厂火灾、厂房倒塌、其他单位设施不安全造成的伤害等。

“因职务暴力”中的“因职务暴力等意外伤害”是指暴力与职务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患有职业病的;

【识别要点】职业病必须是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如果某人患有《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某种疾病,但不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所致,而是由于其生活环境周围存在产生有毒物质的单位所致,那么此人的这种疾病就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中所说的职业病。

职业病鉴定和诊断争议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可以直接认定工伤。

(五)外出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失踪的;

【识别要点】外出打工的时期包括1。职工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由用人单位演唱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的期间;2.员工被用人单位安排外出学习或开会期间;3.其他因工作需要外出期间。

员工在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个人活动或者受用人单位委派学习、参加会议时受到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员工缺勤期间因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三个月内发放工资,第四个月起停发工资。工伤保险基金将按月支付他的供养亲属养老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垫付50%的一次性死亡补助金。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关于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六)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识别要点】“上下班途中”包括:1。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方式往返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经常居住地、宿舍;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工作地和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方式;3.从事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活动,并在合理的时间和路线上下班途中;4.在合理时间内通过其他合理路线上下班;

“非主要责任”事故包括交通事故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

“交通事故”是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因车辆在道路上的过错或者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路”是指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场所,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供公众通行的场所。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被视为工伤的三种法律情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有三种情况视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鉴别要点】“突发疾病”包括各种疾病,不要求与工作相关。“48小时”的起始时间是医疗机构的初诊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始时间。注:员工虽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经48小时急救无效死亡,但不视为工伤。

(二)在抢险救灾活动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受到伤害的;

【认定要点】此项仅列举抢险救灾的情形,但所有类似抢险救灾的行为都应认定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行为。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不需要满足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等因素。

(3)在部队服役的职工,因战、因工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达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认定要点】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的职工在用人单位旧伤复发的,不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但可享受其他工伤保险待遇。

三。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认定的工伤四种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以下四种情形可以认定为工伤:

(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证据证明非工作原因造成的;

(二)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活动或者受用人单位委派到其他单位参加活动受到伤害的;

(三)工作时间内,职工在与其职责相关的多个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内受到工作伤害的;

(四)在工作时间和合理区域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的其他伤害。

四。国务院法制办相关批复中可以认定为工伤的三种情形。

(一)国务院法制办对《关于违反企业内部规定的职工在下班途中被机动车撞伤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国法秘函〔2005〕315号)的答复认为,只要职工的伤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职工的伤情为”。

(二)国务院法制办对《安徽省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适用问题的请示的批复》(国法秘复[2008]375号)认为,职工李从宿舍到父母家的情况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情形。

(3)国务院法制办《关于职工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受到伤害能否认定的请示的批复》(国法秘函〔2005〕311号)认为,作为单位的工作安排,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受到伤害,符合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

动词 (verb的缩写)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认为工伤在相关批复中得到认可的七种情形。

(一)《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工作期间受到伤害是否适用保险条例的批复》([2007]合刑终字第6号)认为,根据《保险条例》第二条、第六十一条的有关规定,退休人员在现工作单位就业,现

(二)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在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批复([2007]合刑终字第9号)认为,职工在单位分配工作期间,在学习单位安排的休息场所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

(三)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实际所有人在其他单位营运所雇用的驾驶员伤亡可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批复([2006]合刑终字第17号)认为,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在其他单位并以挂靠单位名义营运的,所雇用的驾驶员与挂靠单位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车辆运营中如有伤亡,《劳动法》和《(李迎春注:根据2013年最高法民一庭批复,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在其他单位并以挂靠单位名义运营的,个人聘用的驾驶员不具备与挂靠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宜认定其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相关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法发〔2008〕139号)认为,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用人单位为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应当恢复交通、通信、供电、供水、排水、供气、道路抢修,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抢救和救治受害人。

(5)《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国家机关聘用人员工作期间死亡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9]合刑字第2号)认为,鹤岗市公安局东山分局东方红派出所临时聘用的驾驶员王奎,未参加工伤保险,非正式警务人员,在单位突发疾病死亡,应由鹤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据工伤保险规定认定与工伤待遇相关的费用由用工单位支付。

(六)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规定是否适用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因工伤死亡问题的批复([2010]高民字第10号)认为,“/”适用于用人单位招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伤亡,

(七)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因公出差期间死亡情况不明是否应当认定的批复工伤 ([2010]合刑终字第236号)认为,职工因公出差期间死亡情况不明,用人单位或者社保部门提供的证据不能排除非工作原因导致死亡的,应当依据《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工伤

不及物动词人社部关于达到退休年龄的最新规定工伤

2016年3月28日,人社部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中对达到退休年龄人员的认定作出了新的规定,规定可以认定两种情况工伤:

(一)用人单位达到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依法办理退休手续或者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继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用人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二)用人单位招用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已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在聘用期间因工作原因发生意外事故或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已按项目投保方式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适用工伤的保险规定。

七。工伤不被识别或视为工伤的情况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认定要点】“如果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对社会的危害,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从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认定应当以刑事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结论性意见为依据。过失犯罪不影响工伤认定,如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鉴别要点】对于醉酒标准,请参考国家标准(GB19522-2004)《车辆驾驶员血液抛掷和呼出精子含量I的数值和试验》。本标准规定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行为为醉酒驾驶,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的行为为醉酒驾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等有关单位依法出具的检测结论、诊断证明等材料,可以作为认定醉酒的依据。

(3)自残或自杀。

【识别要点】“自残”是指以各种手段和方式伤害自己身体,并造成伤害的行为。“自杀”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残或自杀与工作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工伤不能认定。实践中比较难做的是如何证明自残或者自杀。

来源|劳动法图书馆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工伤确认标准和补偿标准2021版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工伤认可标准和补偿有所帮助和参考。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