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计划成本法会 分录例题,2023年1.现金库存为保证现金的安全和完整,企业应按规定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一般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对于检查结果,应编制现金检查报告。
计划成本法会 分录例题,2023年
1.现金库存
为保证现金的安全和完整,企业应按规定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一般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对于检查结果,应编制现金检查报告。如有挪用现金、白条的,应及时纠正;超过限额留存的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
2.如账实不符,发现现金短缺或盈余,原因不明,应先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经管理机关批准后,分两种情况处理:
①现金短缺时,应由责任人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如果找不出原因,就计入管理费。
②如果是现金盈余,应支付给相关人员或单位,计入其他应付款;如果找不出原因,就计入营业外收入。
3.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其他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存放投资款、异地存款等。
4.存放投资资金。投资款存款是指企业存入证券公司指定银行开设的专用投资账户,用于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的款项。根据相关规定。
5.出镇存款。汇出存款是指企业为在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而汇入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用账户的款项。
6.现金的使用范围
(一)职工工资和津贴;
(二)个人劳动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授予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竞赛等奖金;
(4)国家规定的各种劳保、福利费及其他个人费用;
(五)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格;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1000元);
(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以现金支付的其他费用。
7.现金结余
(1)存货过剩发生时:
借:库存现金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的损失和溢余
(2)批准的治疗:
借: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待处理流动资产的损失和溢余
贷款:营业外收入(找不到原因)
其他应付款(应付未付)
8.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采购单位或收款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应向相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以及采购单位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和杂费。
9.应收票据贴现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10.预付款项较少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款项”科目。并直接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预收账款很少的企业,可以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直接核算应收账款。(接收接收,支付处理)
11.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根据本期应收账款计算的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借方余额(坏账准备贷方余额)。
(1)坏账准备(账面价值减少)
借款:信用减值损失-坏账准备
贷款:坏账准备
(2)冲销坏账准备(增加账面价值)
借:坏账准备
贷款:信用减值损失-坏账准备
(3)坏账损失(不影响账面价值)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4)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损失(减少账面价值)
借: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贷款: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12.收购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初始确认金额)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已宣布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收到的债券利息)
投资收入(收购时发生的相关交易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其他货币资金——存放投资款
注: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
13.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股票价格或债券价格上涨:
借款:交易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股票价格或债券价格下跌:
借: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和损失
贷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4.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该金融资产在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应当作为投资损益处理。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款: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的变化
投资收益(或借方)
15.原材料实际成本法下的核算方法
在实际成本法下,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发出存货的成本随时结转)、月度加权平均法(因为平时无法从账户中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或金额,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但计算工作量较大)。
购买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16.原材料计划成本下的核算方法
(1)在计划成本法下,无论外购材料是否验收入库,都要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核算,以反映企业所购材料的实际成本。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2)验收和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贷方的节约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注:在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下,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月底前发票和票据还没到,暂估入账。
17.生产车间日常维修房屋的原材料应计入管理费用。
18.材料成本差异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余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收货材料成本差异)/(期初余额材料计划成本+本期收货材料计划成本)*100%
超支(贷款差额)为正,储蓄(贷款差额)为负。
19.材料成本差异的算法
(1)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2)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
(3)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
20.包装内容及会计处理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的包装材料作为产品的一部分,计入生产成本;
(2)随商品销售但未单独定价的包装计入销售费用;
(三)随商品销售单独定价的包装,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4)租赁给采购单位的包装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5)借给购买者的包装计入销售费用。
21.毛利率法的算法
(1)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2)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3)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4)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采购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2.售价金额的核算方法
(1)商品购销差价率=(期初购入商品差价+本期购入商品差价)/(期初购入商品差价+本期购入商品差价)*100%
(2)本期商品销售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商品销售差价率。
(3)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应分摊的商品购销差额。
(4)期末结存商品成本=期初存货的进货成本+本期进货的进货成本-本期销售的商品成本。
23.盘盈的会计处理
(1)发现盘盈: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2)冲销盈余: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贷:管理费用
24.存货短缺的会计处理
(1)发现短缺: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的进项税额)(经营不善等非正常损失造成)
(2)管理机关批准后:
借:银行存款(现金或废料)
管理费用(一般经营损失或收发计量)
原材料(材料仓储)
其他应收款项(应收保险公司和罪犯的赔偿)
营业费用(非正常损失部分)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25.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存货的预计售价-预计完工时将发生的成本-预计销售费用-预计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26.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1)成本>可变现净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2)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准备。
27.固定资产
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实际购买价款和可归属于资金的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专业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8自建固定资产
(1)采购工程材料时:
借:工程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接收工程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
贷款:工程材料
(三)收集企业库存原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4)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款:在建工程
29.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下月起不再计提折旧。掐头不掐尾。
30.寿命平均法(直线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年)
31.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2.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年)×100%(前期不考虑净残值),
年折旧=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年折旧率。
最后两年采用直线法,考虑净产值。
33.年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之和/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公式:何时考虑净残值?最近两年翻倍,年数是每年]
34.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资本化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更新、修理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部分,应同时从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中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2)费用: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35.固定资产清算净损益的处理
借方余额:
(1)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损失
借:资产处置的损益
贷款:固定资产清算
(2)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
借款:营业外支出
贷款:固定资产清算
信用余额:
(1)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损失
借:固定资产清算
贷款:资产处置损益
(2)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损失
借:固定资产清算
贷款:营业外收入
36.固定资产短缺
(1)发现短缺:
借:未决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累积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
贷款:固定资产
(2)审批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或过失赔款)
营业费用-短缺损失
贷款: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余
37.固定资产减值
借方: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转回。
38.无形资产
(1)购入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其他可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的费用。
(2)自行研发无形资产。
自行开发无形资产产生的研发支出:
借款:研究支出——费用化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资本化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信用:原材料
银行存款
应付工资
在期末(月):
借:管理费
贷款:研发支出-费用性支出
研究项目达到预定目的,形成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贷:研究支出-资本化支出
39.无形资产摊销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通常它的残值被认为是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2)摊销时间:企业应按月摊销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自其达到可使用状态(即达到预定用途)的当月起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40.出售无形资产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损益处理。
借: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款: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资产处置损益(差额或借方)
41.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已经确认,在未来会计期间不能转回,与固定资产相同。
总结:以上内容是2023年计划成本法会计划分录例题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了解计划成本法会 plan分录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