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变更诉讼请求的期限,确定了开庭时间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0-29 21:56:56

导读:行政诉讼变更诉讼请求的期限,确认开庭时间在法院工作。有时候会遇到“不小心”的当事人。其间有人“忘记”了开庭日期。有人“忘记”提交重要证据有人“忘了”......如果当事

行政诉讼变更诉讼请求的期限,确认开庭时间

在法院工作。

有时候会遇到“不小心”的当事人。

其间

有人“忘记”了开庭日期。

有人“忘记”提交重要证据

有人“忘了”......

如果当事人想尽办法拖延或者逃避法院送达,尽量不收,假装不收,甚至拒绝法院传票,法院会没有办法审理吗?事实上,不签字并不影响交货。法院送达的目的是让受送达人知道送达文书的内容,从而参与诉讼活动,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视为自动放弃相应的辩护、举证、质证等诉讼权利,或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

受送达人或者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受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处,由受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也可以将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视为送达。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经常需要委托他人代理诉讼。当事人委托亲戚朋友甚至外卖小哥来到法院,结果大多被工作人员劝阻。要知道,司法诉讼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随便处理。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和有关社会组织推荐的公民。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

委托他人代理诉讼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必须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代理人必须获得委托人的特别授权,才能承认、放弃或变更索赔,达成和解,提起反诉或上诉。

诉讼程序是规范而严肃的,任何诉讼程序的参与者都应该是严格的。

行使诉讼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当行使诉讼权利、怠于履行诉讼义务,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不良后果和责任:一方面,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如举证过迟,相应证据失去证据效力,当事人意图证明的事实无法证明;另一方面会受到人民法院的处罚,从训诫、罚款到拘留,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人民法院决定举证时期限,普通程序案件一审不得少于15日,当事人提供新证据的二审案件不得少于10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2条第1款规定

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信。但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

一些粗心的当事人会记住开庭日期,或者对诉讼做出消极回应,尤其是被告,甚至认为不出庭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

经人民法院两次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留必须到庭的被告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

被告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

宣判前,原告是否申请撤诉,由人民法院决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一些当事人认为,胜诉后可以高枕无忧,案件自动进入执行程序。强制执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要靠当事人去“激活”。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法官移送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

申请期限为两年。申请中止或者中断执行时效的,适用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法的有关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一履行期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生活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而诉讼也需要处处注意。

小心,不要粗心

别忘了,别浪~

其实打官司也没那么难。

来源: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总结:以上内容是行政诉讼变更诉讼请求的期限,决定了开庭的详细介绍时间。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您理解期限变更诉讼请求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