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什么层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2-07 21:42:45

导读:什么是平等正义法治层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精神生活

什么是平等正义法治层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不仅是全体人民的物质富裕,也是人民的富裕精神生活。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在协调。

物质富裕是精神富裕的基础,精神富裕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较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人性论观点出发,肯定了人的客观物质需要的满足,特别强调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重要性。一方面,马克思指出“当人们不能从质和量上充分保证自己的衣食住行时,人是根本不能解放的。”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物质条件,人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更高、更丰富、更多样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强调了人的精神世界及其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满足。如果共同富裕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那显然是片面和狭隘的,因为人类的物质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近代中国不仅物质贫乏,而且精神衰弱。由于经济落后、物质生活贫乏、封建制度的长期压迫和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近代中国人不仅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在精神上也处于依附地位。在民族危机时刻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不仅是物质上的飞跃,政治上的翻身,更是精神上独立和解放的实现。从此,中华民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领导最广大人民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他提出了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推进。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还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好了,国家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质量提升是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意味着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改善民生福祉。美好的生活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还需要满足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等的需求。只有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才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神生活是否富裕,不仅取决于社会提供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否充足,还取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质量,人的内心精神生活是否饱满,精神境界是否更高。

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是精神生活取得更高品质的外在保证。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努力推动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社会精神文化财富,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创新精神融入精神产品创作生产的全过程和全领域,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的创造活力;要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难点在于共同。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括个人和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首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人权的充分实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固有的荒谬性,催化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发展和“单向度”发展。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物质生活两极分化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精神生活两极分化的弊端,强调个人的全面不是想象或想象的全面,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列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具有相当发达的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提供物质基础,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提供制度保证,不断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实现精神共同富裕,还要求我们不断地、逐步地实现人自身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个体素质和行为方式的超越和发展,实现人的精神普遍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和谐,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所有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充分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所谓“共同”,并不局限于人口总数,而是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每个人对精神生活的理解是学科不同的。因此,促进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要尊重人的个体精神生活差异,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加强精神生活精神信仰的共同追求和价值保障。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精神力量的积极作用。毛泽东曾指出:“在目前大乱的形势下,只有积极的口号和积极的精神才能领导群众。在这种积极的精神下,党的战斗力的恢复也一定是可能的。”在革命年代,共产党通过动员群众的精神力量,为革命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道德滋养。这是对中华民族重精神生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对民族、国家来说,是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因为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种判断是非的社会价值标准。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将其运用到精神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确保道路不变、方向不偏。追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层面,凝聚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共识精神生活;弘扬社会自由、平等、正义法治层面的价值追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在层面中,个人应恪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平,促使人们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构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价值基础。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程度关系到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影响着共同富裕的色彩、底色和亮色。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道路上,全体中国人民不仅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每个人都懂得礼仪和荣辱,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是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9JDA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

姓名:叶本干尹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总结: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什么是自由、平等、正义法治层面,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理解自由、平等、正义法治有帮助和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