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平均数是什么意思,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2-04 09:35:48

导读:加权平均数是什么意思?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

加权平均数是什么意思?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投资乘数:

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

挤压效果: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

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

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

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

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量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

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

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挤压效果:

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自动稳定器:

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菲利普斯曲线:

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

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

总需求: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通货膨胀

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票并用所得购买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的机构。

摩擦失业:由于工人寻找最适合其爱好和技能的工作所需的时间而导致的失业。

总需求曲线:显示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在每个价格水平上想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的曲线。

名义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汇率。

斯诺效应: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

资本的边际效率:它是一个贴现率,恰好使一种资本品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平衡乘数:指政府收支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的变化与政府收支变化的比率。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是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金钱幻觉:即人们并不对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金钱表达的价值做出反应。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又称平衡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保证经济稳定,应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改变支出水平或税收收入,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法定准备金率:政府规定的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

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

需求驱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的价格总水平持续大幅上涨。

推动成本膨胀:指在需求不过剩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成本的增加而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

结构性通胀:在缺乏需求驱动和成本驱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正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的比例。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求不匹配导致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正常情况下经济和社会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处于稳定供求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引起通货紧缩的状态。

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

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加的单位投资利润率。

流动性偏好:公众以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愿望和心理。

凯恩斯财政政策的内容:

政府支出:政府在公共工程、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方面的支出。

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初始注入的比率。P462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之比。P463

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的供给和总需求相等。P486

IS:反映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了利率和收入的某种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即i=s,所以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在利率极低的时候,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的风险,把所有的证券都换成了钱,同时不管赚了多少钱,都愿意拿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Y与利率R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改变税收和支出的政策。P517

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改变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经济滞胀:又称萧条、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下降,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P572—576

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化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所需消费。

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售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服务。

资本深化:由于原有资本的贬值和新工人的分配,人均储蓄超过资本扩张或人均储蓄增加的情况。

非自愿失业:指人们愿意接受目前的工资,但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或每增加一个单位可支配收入的储蓄比例。

总供给:指经济社会提供的总产出,即经济社会基本就业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产生的产出。1.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一国境内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平衡输出: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

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初始注入的比率。

4.投资乘数:

指收入的变化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之比。

5.产品市场平衡:

意味着产品市场的供给等于总需求。

6.是曲线:

反映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了利率和收入的某种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即i=s,所以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7.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

凯恩斯认为,在利率极低的时候,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的风险,把所有的证券都换成了钱,同时不管赚了多少钱都愿意拿在手里,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Y与利率R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9.财政政策:

它是指政府为了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改变税收和支出的政策。

10.货币政策:

它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改变银行体系中的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1.挤压效果:

指政府支出(如一定数额的公共支出)增加导致的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扣除。

12.自动稳定器:

又称内部稳定器,是指存在于经济系统本身的一种机制,用以减少各种扰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它可以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缓解萧条,不需要任何政府行为。

13.经济滞胀:

又称萧条、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与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

14.通货膨胀:

它是指价格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速上涨的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

反映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短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长期曲线是一条垂直曲线,表明长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独立的关系。

16.自发消费:

与收入变化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所需消费。

17.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的扩大。它显示了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8.中间产品:

指购买后不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售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服务。

19.资本深化:

由于原有资本的贬值和新工人的分配,人均储蓄超过资本扩张或人均储蓄增加的情况。

20.国民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1.最终产品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最终用户购买的产品或服务。

2.政府采购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

23.实际GDP

用基价衡量整个经济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只在数量变化时才变化的GDP,而不是价格变化时的GDP。

24.物价指数

:是经济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某些产品和服务的加权平均价格。

25.消费价格指数

:特定年份标准消费品的加权平均价格。

26.经济时间序列

:在一段时间内按照一定规律间隔记录的经济变量的数值。

7.尽力尝试;努力去做

:将时间序列的观察数据分成趋势和周期的过程。目的是将这些变量潜在趋势的变化与围绕这种趋势的随机波动区分开来。

28.税收乘数

:税收总收入的变化导致国民收入翻倍,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9.转移支付乘数

转移支付的变化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这个倍数就是转移支付乘数。

30.资本的边际效率

:恰好使资本产品使用寿命内每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产品当前价格的折现率。

31.流动性偏好

:只有持有货币的偏好才叫做流动性偏好。

30.财政政策乘数

当实际货币供应量不变时,国民收入能随着政府支出的变化而变化多少?

3.充分就业。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生产。

34.非自愿失业

:愿意接受目前的薪资水平,但还是找不到工作。

35.周期性失业。

: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失业。

36.功能金融

:是凯恩斯主义思想,强调金融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收支平衡,还要发挥反经济周期的作用。

37.再平衡率

:现在一般指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38.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有效债券,以影响货币供应。

39.潜在产出

:资本不存在闲置,而产出是在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产生的。

40.购买力平价理论

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了两种货币的价格。

41.实际汇率

:是用同一种货币衡量的国内和国外价格的比率。

42.BP曲线

:代表国际收支平衡的曲线。上述各点所代表的Y和R的组合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

40.固定汇率制度

:两种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允许1%以下的波动。如果市场汇率超过这个范围,央行就有义务进行干预,目标是让汇率回归到固定汇率水平。

40.浮动汇率制度

:市场汇率由供求决定,央行不干预。

45.经济发展

: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人民的生活质量、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结构。

46.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假设来分析经济增长的问题。

47.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

:经济中所有变量以恒定增长率增长的均衡状态,包括零增长率。

48.单独盈余

:经济增长中无法用要素增长解释的部分。被认为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加权平均数是什么意思的解释,宏观经济学名词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理解加权平均是什么意思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