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行政区域是什么意思,县还是镇,中国行政区划简史作者:浪子哥微信官方账号:说说朗格中国行政区划三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渐进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商周封建制、秦汉
行政区域是什么意思,县还是镇,中国行政区划简史
作者:浪子哥
微信官方账号:说说朗格
中国行政区划三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渐进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商周封建制、秦汉晋州县制、唐宋道(路)州县制、元明清省府县制、现代省市县制。
一、民族城市的分封制(商周)1.1分封制(商周):商周时期,王都附近的地方由皇帝直接统治,其他地方分封给贵族和豪杰,也就是诸侯国。诸侯也把自己的土地分给清和大夫作为采邑。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国家级和市级两个层次。1.2郡县的出现(东周):春秋中后期,大国往往把疆域扩展到新获得的土地上,不再封地。郡县一级设置,君主直接统治。二。州县时期(秦至隋)
2.1郡县制(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两级制。起初,全国分为36个县,后来增加到48个县。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七国叛乱后逐渐向郡县制转变。2.2州县制(汉晋南北朝):汉武帝时期,州设在郡,郡为中央机构,全国共十三州。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由监区逐渐成为行政区,形成州县三级制。晋南北朝沿袭州县三级制,但州县数量大增。
2.3州县制(隋朝):隋朝统一后,取消县,改为州县二级。县退出历史舞台,全国190个州,1255个县。隋国和秦郡其实是一个意思,只是换了个称呼,完成了一个从秦到隋的历史循环。
三。道路时期(唐宋)3.1州县制(唐朝):唐太宗年间,全国有10州,唐玄宗年间改为15州,逐渐形成州县三级制。唐代的道与汉代的道大致相似。唐代的陶州县和汉代的州县县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历史在重复。到了唐代,“赋”开始出现,与州属同级,如京兆赋、太原赋等。3.2路州县制(宋代):在宋太宗,路改为路,实行路州县三级制。道路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北宋后期共有24条道路。
四。省政府时期(元、明、清)
4.1省-道-州-郡制(元):由于疆域辽阔,元朝在道上设置行省(简称行省)。全国有12个省。省行政区划作为最高级别沿用至今,形成了省-路-府-州-县的体系。其实跨级管理的情况很多,大部分都是三级或者四级。4.2省州县制(明清):明代道路废弃,改为府制,实行省州县制,道路退出历史舞台。明清行省与北宋大致相当,历史又经历了一次循环。
五、省市时期(近代)
5.1省管县市(1912-1978年)1912年废府,散州改县,1928年废路。从此,路、府、州退出历史舞台,形成省县两级体制。1932年在省县之间设立行政督察区,作为省的派出机构。1949年更名为特区,1970年更名为特区。1921年,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座城市。后来陆续建立了一些城市(城市分为直辖市和省辖市两类),导致县市并存。形成了直辖市一级、省市二级和省(区)县三级并存的体制。5.2市管县(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区划改革。目前有三类城市: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撤市并市,县(市)设区:撤销地区,所在市改为地级市。目前只有7个地区(新疆、西藏、黑龙江),地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一级行政单位,该地区从出现到消失不到100年。从窄市到宽市,省-(地区)-县三级演变为新的省-市-县三级。同时,为适应城市化的需要,扩大城区范围,将直辖市/地级市所辖的县或县级市改为区。现在城市的管辖范围与清政府重合,但城市化程度却大不相同。如今,一批城市已经出现,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武汉、厦门等。撤县设市,省管县:县改为县级市,县直管乡镇,不分区,但仍属于原地级市。县级市,距离地级市较远,很难纳入城区。以后会不会改成省辖?这可能取决于未来几十年的城市化程度。目前只有新疆、海南等少数县级市或县由省直接管辖。可以看出行政区划是一个随着政治经济需求不断演变的过程。行政级别不断从二级调整到四级。一些行政级别被废弃(县、路、道、政府、州、卫生、监狱、区等。),还有一些老名字是新用的(比如城镇)。同时发明了很多新的层级(特别行政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市、区、街道等。).未来将根据需要继续调整和发展。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行政区域是什么意思,中国的县或镇行政区划简史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行政区域是什么意思有帮助和价值。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