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官网,并开发“四六级”中文版今天(4月20日),谷雨也是第十二个“联合国中文日”。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现全球传播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将中文日定在农历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官网,并开发“四六级”中文版
今天(4月20日),谷雨也是第十二个“联合国中文日”。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现全球传播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谷雨”,以纪念汉字始祖仓颉在构词方面的贡献。多年来,联合国中文日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美丽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历史悠久。1973年,联合国大会将中文列为工作语言之一,1974年,联合国安理会也将中文列为工作语言之一。当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热”在全球方兴未艾,持续升温。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过,汉语是所有中国人的心,只要汉语存在,汉朝的灵魂就不会停止。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主要任务是对外国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的国际化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面向外国留学生招收汉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被誉为“小联合国”。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肩负着向全世界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任,可以说一路硕果累累。
中国教育研究院的成立
汉语教育是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语言大学在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已经起步。在多年的国际汉语教育过程中,北方语言人才的培养一直包括海外华人的子女,北方语言汉语教育的工作从未停止。为进一步搭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产出学术和智库成果,提升社会影响力,强化北方语种在国际汉语教育中的引领地位,助推“双一流”建设,学校决定依托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成立汉语教育学院。2020年4月16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文教育学院揭牌仪式暨语文教育学院发展座谈会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
名誉院长李小梅表示,华文教育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项目,也为不同层次的海外华人学生提供了专业学习的场所。
编写《国际汉语教育汉语水平标准》
近日,经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委员会审定,由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组织北京语言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专家组成的课题组集体研发,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出版的名为《中文版四六级(gf 0025-2021),已在。
入选2019年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第一批)
2020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成功入选2019年(第一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标志着该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以此为契机,学校将继续坚持传播语言文化、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积极参与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工作,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提供坚实的平台。
汉字文化体验园的建设
在联合国中文日到来之际,如果你想了解汉字在世界四面八方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力量,还可以走进汉字文化体验园,好好体验一番。汉字文化体验园是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语言资源创新中心的重点项目之一,于2。
020年5月1日正式面向全社会开放,是一个以宣传推广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以汉字汉语教育为基础的,以创新汉字汉语学习模式为特色的寓教于乐综合性体验式学习平台,地址设在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内,既接待体验者,也承担教学功能。园内有汉字历史、汉字创造、汉字文化三个展区。体验游戏式学习,让每一个汉字爱好者都能“身临其境”,触摸汉字的骨骼,感受汉字的灵魂,追溯汉字的历史,真正沉浸在生动的汉字环境中。
体验园内的木活字印刷体验工坊,为体验者提供从查字排版、上墨、纸张涂布到印刷的完整体验,再现传统木活字印刷工艺。现场木板和106个木质活字,由浙江瑞安木质活字印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朝晖老师精心雕琢,可以拼成许多古诗词。
有时候,项目老师还会和体验者玩一个“汉字大富翁”的游戏。这是一场汉字爱好者关于成语、汉字、诗词的比赛。体验者们将在游戏中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游戏的方式“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真正成为汉字文化和中国人文地理知识的“百万富翁”。
《中国书法五千年》一文的主编曹志明先生曾在2018年12月举办的汉字文化体验园项目2018年成果展上表示,“当今社会对汉字使用的研究很少。汉字文化体验园只是对汉字使用的一种研发和创新,也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体验平台。”
一带一路研究所的成立
汉学,或称中国研究,是中国以外的学者研究中国各方面的重要学术领域。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中国、中国的重要人文媒介,在民心相通、文明互鉴、中外文化交流等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大学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1月7日。是以汉学为研究基础和研究特色的科研基地。致力于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头”的智库,为“一带一路”倡议输送更多优质学术力量。
世界汉学家的摇篮
汉学家是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相互学习的文化先驱。北京语言大学是世界汉学家的摇篮。60年来,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0万名留学生,他们大多成长为本国的文化领袖和社会精英。何塞、齐米德·泽耶、大海等一大批汉学家为中外文明互鉴、文化交流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作为中国最早成立汉学研究机构的高校之一,北京语言大学几十年来建立了一系列汉学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平台,如汉学与中国问题研究所、汉学研究、汉风等学术期刊,以及“国际汉学研究”、“中国文化翻译研究网”等网络平台。这些学术机构和研究平台在国内外汉学界得到了广泛发展。以翻译研究网为例。截至目前,国外汉学家和翻译家动态数据库中已有93个国家、63种语言的近5000位汉学家进行了联系和交流,线上线下沟通非常顺畅。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已经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培养和接触汉学家最多、国际人力资源最丰富、文化文明领域互动最频繁的大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建校以来,校友培养遍布全球。他们一直用中文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传递友谊。未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仍将以“汉语教学”为基点,以“文化与文明传播”为核心,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和实力建设,培养新时代既精英又通才,需要了解中国、与中国为友的国际化人才,为更多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人士提供服务,为多元多彩的文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请关注“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北方语言最新资讯!
来源:中国日报网、央视新闻、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网、中国文化翻译研究网、央视节目官网、北京语言大学校友会微信官方账号、北京语言大学微信官方账号、北京国际汉语研究院官网、中国侨网
总结:以上内容是针对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官网开发的“四六级”中文版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你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