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岗位你说的工作性质是什么意思?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路径和方向。教育是百年大计的基础。教育计划,以教师为本。教师是落实德育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根本。重视
岗位你说的工作性质是什么意思?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路径和方向。
教育是百年大计的基础。教育计划,以教师为本。教师是落实德育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根本。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办好教育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他们在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统周密的规划和安排,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期望的同时,还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机制,促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2022年9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完善教师岗位等级设置,科学制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重视师德、能力、业绩和贡献,构建工作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是这份指导意见基本原则所体现的用人导向,有效呼应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完善岗位的设置,提高教师积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中小学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领导者,其整体状态和水平对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指导意见》指出,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为目标,在充分遵循中小学教师队伍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完善中小学 [/k0/]教师管理政策措施,拓宽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渠道,有效激励中小学。可见,《指导意见》通过完善岗位的设置,为激发教师活力,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依据。
师德第一,能力第一。作为践行育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学科,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被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大国如何培养好教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特别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教育制度建设,关心教师,提高教师待遇等重点领域,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
这次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岗位的聘任条件,以师德为先,能力为先。比如,高级教师岗位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品质高尚”,其次是“教育教学育人工作业绩突出,能力过硬”;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推广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内涵就是优化完善岗位设置。
《指导意见》对岗位教师的岗位等级设置、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结构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坚持按需设岗、精简效能、科学规范、评聘结合,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
提高岗位的科学设定。《指导意见》将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教师聘用相结合,使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管理更加规范。一直以来,中小学学校教师'岗位用人办法多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依据。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教师作为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权利,但却忽视了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弱化了教师专业技能的特殊性岗位。《指导意见》特别强调科学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优先考虑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在岗位等级设置上,分为高、中、初级三个等级,明确高级教师岗位人数占“十四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教师岗位总数的5‰以内。2015年,人社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设立高级教师职称,打破了中小学教师晋升的“天花板”。岗位设置与职称制度的有机结合,使得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晋升更加顺畅路径拓展了专业发展的空间。
岗位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振兴农村教育,关键在教师。近年来,国家层面通过“特岗计划”、“西藏、新疆万名教师教学计划”、“县管校聘”等手段,不断加强农村教师补充,加大教师支教力度,提升农村教育整体质量,振兴农村教育发展。这份《指导意见》也体现了加强支持教师发展、更好引导教师专心教学的导向。《指导意见》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相关要求的指导下,优化了岗位中教师的中小学等级和岗位结构,要求在县级统筹管理的前提下,对农村适当倾斜,如经批准设立农村急需的特殊中小学高层次教师。按照“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标准,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高级岗位需求;对援藏、援疆、援青教师的职称认定和岗位聘用给予优惠政策,缓解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在引导优秀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任教的同时,要提供充分的政策保障,促进中小学教师均衡优质发展。
下放岗位任命自主权。一直以来,简政放权都是教育行政改革的难题,也是中小学校长关注的重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治理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在教育行政改革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管办分离,扩大省级政府统筹教育权和学校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多年来,各项政策着眼于推进简政放权、管办分离、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相结合,旨在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关于完善教师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规定也体现了简政放权的基本思路。比如,国家层面不再统一规定高、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而是授权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明确合理配置要求的基础上,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科学设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师/[/k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班级规模、生源等情况,在核定的总量内统筹调配各校岗位人数,并向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同时,还强调了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主导作用,要求其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县域内设置不同班级、不同类型学校岗位的指导。
依靠标准化岗位竞赛管理
《指导意见》以规范岗位竞赛管理为基础,为学校规范岗位就业,完善岗位就业后及全过程管理提供了实践空间。
提高岗位预约的自主性和规范性。近年来,基于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国家出台了多个文件,以尊重教师、壮大教师、惠及教师为重点,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社会地位和发展动力。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出,进一步落实办学自主权,有条件的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标准自主评聘中初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推荐或聘任高级职称和岗位,鼓励地方进一步探索岗位中有条件的学校。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扩大校级职称评审和聘任自主权。中、初级职称和岗位由有条件的学校按标准自主评聘,高级职称和岗位由学校按管理权限推荐或聘用。
中小学教师'岗位聘任是规范的、自主进行的,是保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关键。《指导意见》强调中小学要规范岗位用人,坚持简单、可行、可操作的原则,规定岗位竞赛的程序和方法。首先要明确岗位设置方案,这是学校公开招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和核定工资的主要依据。因此,各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结合学校社会职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特点等实际,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其次,要规范竞聘上岗的流程,可以通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同行评议、教学水平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按照制定计划、发布竞争信息、申报推荐人员、资格审查、组织竞争上岗、确定并公示拟聘用人员名单、订立或变更聘用合同等程序进行。岗位的设置要以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为主,以教师岗位为主,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管理类岗位和地勤技能类岗位。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进一步落实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各中小学学校要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坚持按岗聘任。
加强岗位职后和全流程管理。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岗位聘任和全过程管理,是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和考核体系,确保岗位聘任中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的关键。2015年,教育部、人社部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相关规定。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实现员工在岗位聘用中的升降级。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评价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要求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综合评价,突出教育教学成果,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职后管理的要求,指向中小学教职工职后管理弱化,“一任终身”等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层面改进和完善考核制度,突出奖优罚劣的评价基准,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同时,注意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评价。这样的岗位任用和管理方式,需要教育管理者提高管理素养,构建科学的管理理念。可以从人文教育理想、民主生活方式、公共社会空间三个维度来丰富和完善。人文教育的理想要求学校重视人的教育的整体性和个性,重视学校教育的人文性;民主的生活方式要求学校有透明的信息流、明确的议事规则和民主的治理结构;公共社会空间要求学校体现公共社会空间的属性,对家长和社区表现出欢迎的态度,在环境布局上表现出安全、健康、保护和教育,对人际交往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基于上述思路,各校在完善聘后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主,严格按照聘用合同约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教职工的工作表现,重点考核工作成绩和贡献,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岗位调整、职称评定、岗位等级晋升、工资核定和考核的依据。
(作者:杨,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中国民族教育,第11期,2022)
作者:杨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岗位工作性质、中小学岗位设置的含义和路径管理方向的详细介绍。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工作性质意味着什么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