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和受害人区别举例,太离谱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27 19:04:16

导读:受害者和受害人区别,太离谱的例子荒唐的“人活得好好的,却在网络平台上被顶礼膜拜。这不是很可惜吗?”近日,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披露了这样一个案例:厦门女

受害者和受害人区别,太离谱的例子

荒唐的

“人活得好好的,却在网络平台上被顶礼膜拜。这不是很可惜吗?”

近日,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披露了这样一个案例:厦门女孩露露过着美好的生活,却莫名其妙地在某网络纪念平台上被他人纪念了4.3万次。法院认为“平台应承担侵权责任”。

其实网上追悼会并不少见。记者在“企业搜索”中搜索关键词“网络追悼会”,有103个结果。据查询,部分纪念平台可以通过微信认证申请“纪念馆”。登记电话号码等信息后,可以随意填写姓名、出生日期、生活史,上传死者照片。无须核实死亡证明书及申请人与注册摘要的关系。

针对这一现象,接受中新社直通车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相关平台可能因未尽到审核责任而受到民事责任追究,甚至相关处罚。

被活人“尊称”违背了网上祭祀的初衷。

根据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的相关文章,露露的朋友无意中发现,在rest网络祭祀平台中有一个“厦门美少女露露纪念馆”(化名),成立于2016年1月,6年来已接待4.3万余次访问。

网页详细记录了露露的“生平”,包括出生年月、籍贯、悼词等。“她在2010年1月的一个晚上离开学校后失踪,过了几天才在海里找到她面目全非的尸体。我愿在天堂安息”。有纪念馆、网上墓地等动漫背景。上面有露露的头像。此外,还有一个“声音、面孔和微笑”模块,发布了10张张璐璐的生活照片。这些照片都是露露发布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的生活照。

陆璐认为,安息网祭祀平台侵犯了其肖像权、名誉权,要求平台承担侵权责任。互联网祭祀平台也证实了这些情况属实。但由于纪念馆设立于多年前,且当时未实行实名制登记,目前只能查到设立用户的IP地址、昵称和登录名,无法提供其真实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表示,“网络祭扫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但在网络平台的实际操作中,由于监管不严和利益驱动,出现了乱象,违背了网络祭祀的初衷。”

活人被“顶礼膜拜”,如何维权?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认为,互联网用户和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平台不违法,不允许公民在网络运营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侵害他人民事权益。

同时,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查义务,防止网络用户利用网络平台实施侵权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法院认为,本案中,安息网络纪念平台应对其用户设立的纪念馆进行严格审查,但平台未对被纪念人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未严格落实注册用户的实名认证,难以认定实际侵权人,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那么遇到类似的非法侵权,可以要求什么样的赔偿呢?

北京史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明解释,赔偿一般包括直接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休息网祭祀平台侵权造成的损害主要体现为精神损害。民事损害范围和数额的确定,通常仅限于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由于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抽象性,在司法实践中,通常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等因素综合确定。

为了有效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获得应有的赔偿,应该如何获取和保留相关证据?

张明表示,侵权案件的证据需要围绕侵权主体、侵权行为、因果关系、损害结果进行组织。这种情况下,锁定侵权主体的证据需要查询并保存网络追赃平台的备案主体名称等信息;侵权和因果关系主要是网站平台上所有关于露露的页面内容和信息;损害需要从侵权的目的、方式、场合、侵权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等方面进行。

张明提醒,来自网络的证据属于电子数据,“易涂改”,容易被篡改、删除等方式破坏。被侵权方应当通过公证、数据鉴定等方式予以修复。第一次。

“这种行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要负刑事责任。”首都师范大学法学教授萧艺在接受中新社直通车采访时认为,在网上发布活人信息进行公开“追悼会”,编造他人死亡的虚假信息并传播,可能涉嫌构成“诽谤罪”;如果通过描述死亡原因或生活信息,公开羞辱受害人,诋毁受害人人格,也是“侮辱”。根据转发点击超过5000次,给受害人带来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不良后果的严重情节,最终存在构成“侮辱罪”与“诽谤罪”竞合,最终被认定为重罪的犯罪风险。

业内人士:祭祀平台乱象影响行业发展

网络祭祀这种“新殡葬”形式,因为一些平台存在的各种问题而饱受诟病。在互联网殡葬服务平台“一空网”创始人兼CEO马磊看来,相关平台在利益驱动下刻意放松信息审核,不仅会给自身带来巨大风险,也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马磊认为,网络祭祀平台的审批和普通网站的设立之间不存在区别,亟待加强监管甚至立法。建议有关方面加大对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平台的宣传力度,要求相关运营平台将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设立的“12377”免费举报电话、举报网站、举报邮箱等入口链接及相关信息置于显著位置。

其实官方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民政部召开的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各地要加强对提供网络祭扫服务的平台、微信官方账号和网站的评估监管,对违法违规者要会同网信部门及时查处。

来源:中国是直通车。

总结:以上内容是以受害者和受害人区别为例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你了解受害者和受害人区别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