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不可抗力的法律规定,法律概念科普第三弹:不可抗力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26 18:14:11

导读:民法典不可抗力 法律规定,法制观念的第三颗科普弹:不可抗力所谓不可抗力是指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然因

民法典不可抗力 法律规定,法制观念的第三颗科普弹:不可抗力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然因素,如暴雨、冰雹、大雪、地震、洪水等极端恶劣天气条件。

二是社会因素,如政治因素或政府控制导致的罢工、暴动、禁运、战争等。

第三,政府或行政机关在合同履行期内颁布了某种政策或法规,导致合同客观上无法履行,如合同无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合同履行的“客观不可能”。如果是“主观不能”,则不一定构成不可抗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20年5月1日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双方约定,B公司必须在2020年8月31日前向A公司交付100吨C货物,对价100万元。随后,2020年6月1日,国家发布并颁布了新的行政法规,宣布丙类物品为管制物质,禁止买卖。这种情况下,合同无效,B公司不能客观履行合同。由于一旦履行将违反法律法规,乙公司可以在向甲公司发出书面通知后,以不可抗力为由单方解除买卖合同。

不可抗力

对于“主观不能”,以上面的例子为例。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20年5月1日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双方约定,B公司必须在2020年8月31日前向A公司交付100吨C货物,对价100万元。之后,国家于2020年6月1日发布颁布了新的法律修正案,目前已经生效。自2020年7月1日起,对货物C征收的增值税由13%提高到60%。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影响B公司履行合同,但会大大增加B公司的销售成本,此时不构成不可抗力,但情况发生变化,B公司不能直接主张单方解除销售合同。

另外,在主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时,不仅要考虑不可抗力的类型,还要考虑合同的性质。例如,甲与乙于2020年5月1日签订民间借款还款合同,约定乙于2020年8月1日以银行转账方式向甲支付借款10万元,随后8月1日发生7级地震和百年地震。

2020年春节期间,餐饮行业、电影行业、健身房等行业因政府政策管制无法运营,新冠肺炎疫情是不可抗力的因素。然而,餐饮企业经营者不一定可以解除租赁合同或不支付租金,因为租赁合同的性质是承租人有权使用租赁财产,必须向出租人支付租金,但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基于公平原则。承租人有权要求出租人降低租金,法院在处理此类诉讼时一般会根据公平原则判决出租人降低租金,但这种降低并不构成出租人的强制义务。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民法典不可抗力 法律规定,法律概念的第三颗科普弹:不可抗力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网络,希望对你了解不可抗力的法律规定有帮助和价值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