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报考条件,打官司或接受法律咨询等服务如何甄别基层法律工作者与律师的区别

张强律师 法律头条 2022-11-24 10:47:18

导读:基层法律服务在报考、打官司或接受法律咨询等服务时,如何区分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律师?最近有人在媒体头条发了一篇短文:“考了几年法律职业资格证,想当律师,最后还是通过了。但是

基层法律服务在报考、打官司或接受法律咨询等服务时,如何区分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律师?

最近有人在媒体头条发了一篇短文:“考了几年法律职业资格证,想当律师,最后还是通过了。但是仔细看了一下“笔记本”,发现我拿的证是“法律服务证……”,有点不对,怀疑我拿的不是律师证……”?并曝光了自己的“证书”。

这篇短文在今日头条的微头条版块发表后,网上议论纷纷。

因为热爱法律,想成为一名律师,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把你拿到的这个《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分享给大家。

由于这个话题比较火,网友看到后纷纷议论,评论很多。有人说“这个证书含金量非常高”,也有人说“我不知道法律考试是什么,也不知道律师考试的题目”。其中一位网友说,“基层法律工作者相当于赤脚医生”。

经仔细辨认,该证书并非法定职业资格证书,而是“基层法律服务执业医师认可考试合格结果证明”。应该是考试合格证。

基层法律服务工人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个法律爱好者,或者是一个法律从业者,或者想以律师为终身职业,一定要搞清楚各种法律服务的执业条件。

说到法律工作者这个概念,属于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的范围很广。比如公、检、法、行政执法部门,法律顾问、法律调解等与法律有关的人员,都是法律工作者;至于狭义的法律工作者,是指乡镇一级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

现在是讨论狭义的法律工作者和律师的区别。

一.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律师的区别

1、实践的法律基础不同;

2.执业范围不同;

3.获得执业资格的条件不同;

4.不同的实践领域。

从几个方面比较。

1.概念地

什么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基层法律工作者依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并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执业

二、什么是律师?

律师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服务的执业人员。

二。法律服务的范围不同

基层法律工作者的服务范围

根据“基层法律服务劳动者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60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基层法律服务劳动者可以从事以下业务:

(一)担任法律顾问;

(二)代理和参加民事、行政诉讼活动;

(三)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

(四)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5)回答法律咨询;

(6)代写法律事务文书。

律师的执业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十八条,律师可以从事以下业务: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三)依法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四)接受委托,代理各种诉讼案件的上诉;

(五)接受委托,参与调解和仲裁活动;

(六)接受委托,提供非诉法律服务;

(七)解答法律问题,撰写诉讼文书和其他与法律事务有关的文书。

第三,实践范围的差异

律师可以从事与刑事诉讼相关的业务,而基层法律工作者不能从事与刑事诉讼相关的业务。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28条第2 (3)款,律师可以从事刑事辩护业务。

所以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律师可以从事刑事辩护,而基层法律工作者不能从事相关的刑事诉讼。

第四,不同的实践领域

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实践领域

基层法律服务工人管理办法(令号司法部第60号令)规定:基层法律服务办理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业务(即代理参加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劳动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至少一方当事人的住所位于其执业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划区域或者直辖市的区(县)行政区划区域基层法律服务。

律师执业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

综上所述,区分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律师的区别后,对于当事人选择聘请基层法律工作者或律师为其服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法律工作者执业证书

律师执照

总结:以上内容是对基层法律服务法律工作者申请条件的详细介绍,以及在打官司或接受法律咨询等服务时,如何识别基层法律工作者与律师的区别。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希望你能了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版权声明

本站搜集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